(十)浙江天台的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181
颗粒名称: (十)浙江天台的传说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4
页码: 142-1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浙江天台的传说。
关键词: 文化史 地方文化 天台县

内容

人们到天台山国清寺进香游览,一定要经过一座凉亭,这座凉亭叫寒拾亭,是为了纪念唐代两位高僧寒山、拾得的。这两位高僧相亲相爱,情深义重,大家称他俩为“和合二仙”。过去不少老百姓家里喜欢贴一张“和合二仙”的年画。苏州有个“寒山寺”,日本有个“拾得寺”,也都是为了纪念他们。
  在天台县西南方,离城六十里处有一座山,这座山千丈石屏、四山环列、神奇幽深,据说六月暑天也能见雪,所以叫做寒岩。山中隐居着一个人,大家都叫他寒山。寒山这个人非同一般,生性古怪,他以桦皮为冠,衣着破烂,拖着一双大木靴,有时独言独语,有时驻立抚掌,有时手舞足蹈。
  他出口成章,善于作诗,有时写于林间岩壁,有时题赠农家房舍。自唐以来,他的诗就有专集行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白话诗人。他的诗行世已有一千多年,有的还被译成日文、英文和法文。有人称寒山为“诗仙”,可与李白、杜甫齐名。
  有一天,他云游到了天台县城旁边的赤城山,依山中小道往国清寺而来。翻过一道小岭,只听不远处有婴儿的啼哭声,寒山闻声寻去,只见一个小孩,躺在路边草丛之中,细细一看,小孩生得眉清目秀,煞是可爱。寒山将他抱在怀中,小孩顿时停了哭声,翻下小岭轻风拂面,怀中小孩见风就长,切切地笑出声来。寒山大为惊奇,正待思忖,小孩已从怀中溜下地来,拉着寒山的手,跳跳蹦蹦地朝前走了。寒山问他为何人,小童含笑不答。问其为何被丢弃路旁,小童说等候诗仙。问其何名,小童说我本无名,请诗仙赠名。寒山一想,小孩乃是我路旁拾来,取名“拾得”正好。小孩听罢,拍手叫好。从此以后,这道小岭就叫“拾得岭”。两人说说笑笑来到国清寺,只见国清寺妙域庄严,金光耀眼,香烟袅绕,钟鼓齐鸣,僧侣唱和,香客如云,好一派鼎盛之景。寺庙四周,五峰耸峙,古木参天,确是个古刹福地。寒山和拾得游寺赏景,满心欢喜,竟有不愿离去之意。他俩来到厨房,自愿为寺庙烧火做饭。方丈见他俩忠实勤快,乐意收留。岁月如流,一晃过去多年。拾得已长成一表人材,与寒山情同手足,形影不离。
  寒山在寺中除按日劳作外,又是吟唱不断,特别是清风明月之夜,他与拾得漫步林间小道,诗兴更浓。
  有一年,寺中举行佛事盛会,各地香客云集。其中有一位越州的汪氏婆婆在其女芙蓉的陪同下来寺进香,不料一路上翻山越岭,汪氏因劳成疾,在寺中竟一病不起。寒山闻知,极表同情,一面上山采集草药,为汪氏治病;一面在厨下调理可口饮食伺候,长达一月之久。可惜汪氏年老体衰,病入膏肓,临终之际,她叫芙蓉请来寒拾两人,在病榻旁,汪氏嘱咐道, 我一病不起,全靠两位诚心照料,才延留至今日,看来我将仙逝,在此弥留之际,我将独生女儿芙蓉托付你俩,愿你们时时关照,同胞相待,最好能与你们中一位结为夫妻,以报你俩大德。……寒拾见汪氏情深,和泪点头。
  不一会汪氏含笑去世。
  从此以后,寒山拾得待芙蓉亲似兄妹,厨中有一口好食,一定先留给芙蓉。山中采来一朵鲜花,他们总是送给芙蓉插上。芙蓉为他俩补衣做鞋,日子过得十分和美。拾得待芙蓉更是体贴入微,两人暗暗表示了爱慕之情。
  过了一年,好心的人们见他们亲如一家,又有汪氏生前所嘱,提出婚事。因寒山比拾得年长,大家撮合寒山与芙蓉成亲。拾得、芙蓉见此,人愿难违,只好从命,心中却是暗暗叫苦。
  一天清早,天色微明,寒山见院中柴草不多,就悄悄起床,上寺旁灵芝峰砍柴,不一会就砍好了一担。他担柴下山,回到自己的小院门前,只见窗纸上映出两个人影。窗里竟传出抽抽泣泣的哭声。寒山愣住了,只听得拾得劝慰芙蓉说:“芙蓉,不要哭了。我们暗暗相好,哥哥并不知道,我们三人亲如手足,决不要为此事伤了和气,我俩虽然不能结为夫妻,但是你永远是我的好妹妹。……” 寒山一听,全明白了。原来拾得和芙蓉早已相爱,感情很深,我切不可为了私心,损害名节。他当即下定决心,决心离家远走。他转身爬树出门,快步离去,又一想,我不明不白的离去,一定要把拾得、芙蓉急坏,又翻过身来,拿起一块石头,在小院泥墙上,画了一个光头和尚,旁边题了一首诗:相唤采芙蓉,可怜清江里。
  游戏不觉暮,屡见狂风起。
  浪捧鸳鸯儿,波摇&'子。
  因时居舟楫,浩荡情无已。
  寒山画像题诗妥当,就悄悄远走了。
  日高三丈,拾得、芙蓉不见寒山回家,好生奇怪。到门外一看,一担青柴已倚墙放好,泥墙上有一幅画像,题有一首诗,拾得看后,大吃一惊。芙蓉问其究竟,拾得说,哥哥已经听到我们的谈话,为了成全我们,他已出家做和尚去了。这首诗是诉说他对你的爱恋之情,可见他爱你是很深的。
  可是为了你、为了我,他毅然远走,我不能辜负他的情意,我要去寻找他, 哪怕是天涯海角。寻到哥哥,我与他一起出家,寻不到哥哥,我永远不再回来。芙蓉听罢伤心痛哭,又一想,寒拾两人深明大义,让人敬佩。她也只好和泪点头。
  拾得匆匆上路。一路上走不完的万水千山,说不尽的艰难困苦,跑破了草鞋一双又一双,问讯了寺庙一座又一座,总找不到寒山的踪迹。一天,拾得穿上了最后一双草鞋,来到了江南苏州城。听人说离城七里的河山脚下,枫桥边上,有一个寺庙,新近来了一位和尚,在此修行。问及此人容貌装束,竟和寒山一模一样。拾得大喜,快步前往。
  拾得边走边想,兄弟即将相会,送个什么礼物呢?长途远行,囊空如洗,正在为难之时,一阵微风吹来,风中送来荷花的清香,令人陶醉。他心头一振,快步走到前面的荷塘,摘下一枝最大最红的荷花,捧在手里,赶到枫桥。进庙一看,正逢寒山。
  寒山见拾得来了,急急忙忙从房中捧出一只盛着素斋的竹编盒子。
  弟弟献花,哥哥送斋,弟弟抱着哥哥笑,哥哥抱着弟弟笑。不要再说什么, 俩人心里都是很清楚的,兄弟的深情激荡着他们。拾得手捧食盒,寒山手舞荷花,俩人唱啊跳啊,翩翩起舞。唱的是: 寒山拾得,百年和合, 兄弟相亲,天长地久。…… 从此,这个寺庙因寒山居住而闻名,称“寒山寺”,直到现在寺里还塑有寒山拾得相亲相爱,永不离分的神像。当地乡民,对寒拾得很敬慕,牢记着他们重逢的一幕,所以,把捧荷的拾得称“和”,把捧盒的寒山称“合”, 合称为“和合二仙”。①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天台山和合文化》

出版地:上海

本书共包括五章,以和合观念发展脉落为主线,从微观看和合文化的发展,探究寒山拾得从普通的隐士、俗僧二大士,演变成为和合二圣成为和合文化象征的整个过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