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明寒拾画的繁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130
颗粒名称: 三、元明寒拾画的繁荣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3
页码: 103-1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台县元明寒拾画的繁荣。
关键词: 文化史 地方文化 天台县

内容

(一) 因陀罗的《寒山拾得图》如今,最负盛名的寒山子画是元代画家因陀罗的《寒山拾得图》。此图为纸本、墨画。画面最左边有元代著名高僧楚石梵琦的赞:“寒山拾得两头陀,或赋新诗或唱歌。试问丰干何处去,无言无语笑呵呵。”此图被认为是因陀罗所绘整幅禅机图的末尾部分。这幅画中,寒山、拾得蓬头光脚笑颜,一人双手相握,一人俟身向前,席地坐于一棵古树下,背依石丘,相对谈天说地,一副逍遥自在的样子。似谈玄说机,神情逍遥而轻松。以吹墨法画头发,以渴笔画树石,以阔笔焦墨画襟带,意境深邃,画风简约。此画为浅野家旧藏品,今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政府指定的87件国宝之一。
  元人颜辉的《寒山拾得图》现藏日本东京博物馆。
  元人所画的《四睡图》(无款,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是丰干、寒山、拾得凭虎而眠,画面表现了人们所企盼的超自然神力。
  宋元时期,寒山拾得题材绘画非常丰富,是寒山传说以及寒山诗作广泛传播的结果,加上佛教禅宗的盛行,寒山的禅门逸僧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唐五代画作中已经显露痕迹的禅意化寒山至此完成、定型,尤其是“四睡图”的产生, 其异形同趣、寐醒迷离的禅味说明寒山绘画深深地打下了禅宗的印记。
  (二) 蒋贵的《寒山拾得图》明代禅宗活力逐渐衰竭,其对寒山绘画的影响减弱。这一时期所绘寒山拾得形象,依然保持着山林气息,出现了道教化的演变,喜庆祥和的韵味逐渐增多。寒山造型开始与道教仙人的造型混同,甚至直接以“仙”入画。当寒山拾得被赋予了象征和谐好合的“和合二仙”的新身份之后,寒山拾得绘画逐渐走向民俗化,平民化,以欢乐吉庆祥和的基调,走进了平常百姓家。
  蒋贵的《寒山拾得图》,二人冷眼向人、超然物外,与宋元画风相承。
  此画为绢本淡设色,纵173.5厘米,横105.5厘米,今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蒋贵的《寒山拾得图》描绘了寒山、拾得两人着单衣立于寒风中。寒山居右,蓬发,怀抱一扫帚,身体略弓,站立不稳,双手插入怀中。拾得一手提罐,一手遮风,面带微笑,颇有大化无形、超然物外的禅意。图中右部署有“青山”,为蒋贵号,并钤有印。这是目前所知蒋贵唯一署名的作品。
  蒋贵,号青山,仪真(今江苏仪征)人。师从吴伟,人物画细致逼真,山水画亦重写实,《画史会要》说他“人物逼真,山水近似”。
  如明蒋贵的《寒山拾得图》中,拾得尚保留了其蓬头粗袍、怀抱一帚的癫狂之貌,寒山则头戴方巾,身穿交领长袍,且蓄有短须,手提一酒壶,若非其滑稽古怪的面部表情,身边有拾得相伴,而画家又明确地题为寒山拾得,几乎难以辨别其身份。而传为蒋贵的《仙人图》中,画中人蓬头赤足,持卷吟哦,有比较典型的寒山特征,但其腰间的葫芦又带有道教色彩,所画究竟为谁难以确定。
  (三) 寒山拾得被仙化商喜的《四仙拱寿图》,是吉祥祝寿之作,既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儒、释、道合流的趋势,也反映出寒山、拾得逐渐被世俗化的走向。此图意在“祝寿”,画面最右方骑在金蟾上的刘海,名唤“刘海戏蟾”,“蟾”与“钱”谐音,能够给人带来财运;刘海左边的铁拐李,肩挂连串葫芦,左手也举着一个葫芦,寓意长生不老;画面左方的两位,寒山踏蕉叶,拾得踏扫帚。寒山手执长卷,禄在其中。① 画家笔下,寒山、拾得与刘海、铁拐李一起已经成为道家的“四仙”,说明了入明之后,禅师影响的削弱,寒拾画的道教化、世俗化的进一步深入,也说明了道教与佛教争夺寒山拾得从没有停止。
  (四) 寒拾壁画四条屏明代有些寺庙里出现了寒山拾得的壁画,也有在僧房里的四条屏。
  解缙(1369—1415)有《泰和普阁寺壁颜辉画》有“……寒山拾得笑何事,老佛垂发东南行,定光亦向长汀去,千年猕猴作人语……”之句。
  游潜(约1515年在世)亦说: 寒山子民间多画像,然莫详其姓氏……语皆发露化机,归论人事,似近俗而有深意,想其人如孤云野鹤,放游天外。古今人慕之如放翁者多矣,独吾晦翁正学夫子,亦犹惓惓若此,他日门人举棺讶轻之说,不亦有由然耶?① 李日华(1565—1635)云: 雪中展黄越石携来《四仙古像》:一为铁拐李坐石上,对悬瀑仰视天际,隐隐一铁拐飞行在空中;一为海蟾子哆口蓬发,一蟾玉色者戏踞其顶, 手执一桃,连花叶鲜活如生,背绿竹六茎,不见枝梢;一为寒山子倚绝壁, 双手展卷若题诗,竟而自为吟讽者;一为拾得趺坐大松根,植笤帚于旁,松当拾得之背。旁又各阔四五寸人不尽,松深山绝,壑中真景物也。② 当时有个画师名叫张仙童,庆阳安化人,少从罗理。据说“凡寺庙墙壁,经其画者,咸称神妙。兴教寺有《罗汉十八幅》并《寒山拾得像》,俨然如生”。③

附注

① 王海男:《以寒山和拾得为原型的“和合二圣”造像及其嬗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6 月2日。 ①《明诗话 全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535页。 ②(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四库全书》86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第499页。 ③(清) 孙岳颁:《御定佩文斋书画谱),第50页。(四库金书)第82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6月,第367页。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天台山和合文化》

出版地:上海

本书共包括五章,以和合观念发展脉落为主线,从微观看和合文化的发展,探究寒山拾得从普通的隐士、俗僧二大士,演变成为和合二圣成为和合文化象征的整个过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