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四睡图》盛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128
颗粒名称: (二) 《四睡图》盛行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2
页码: 101-102
摘要: 《四睡图》是宋元间有名的禅画题材,描绘天台三位高僧丰干、寒山、拾得和丰干的座骑虎四者酣睡的形象。它随着寒山传说的流变而出现。其题材来源于丰干骑虎往来国清的传说。伪闾丘序中提到丰干禅房无人居住却“每有一虎,时来此吼”,丰干禅师院“唯见虎迹”,《丰干禅师录》中则有“骑虎松径,来入国清”的描写。因此,这只神奇的虎便也逐渐融入到丰干、寒山、拾得三隐的队伍里,产生了“四睡”的新传说。人虎同眠旨在强调佛法无边,恶者“虎”可以变善,更别说人了,人通过诱导、教化更应该从善。
关键词: 文化史 地方文化 天台县

内容

《四睡图》是宋元间有名的禅画题材,描绘天台三位高僧丰干、寒山、拾得和丰干的座骑虎四者酣睡的形象。它随着寒山传说的流变而出现。其题材来源于丰干骑虎往来国清的传说。伪闾丘序中提到丰干禅房无人居住却“每有一虎,时来此吼”,丰干禅师院“唯见虎迹”,《丰干禅师录》中则有“骑虎松径,来入国清”的描写。因此,这只神奇的虎便也逐渐融入到丰干、寒山、拾得三隐的队伍里,产生了“四睡”的新传说。人虎同眠旨在强调佛法无边,恶者“虎”可以变善,更别说人了,人通过诱导、教化更应该从善。
  据《国清寺志》记载:“三贤殿原为虎啸堂,传说丰干的坐骑老虎,曾经关养在这里。”① 之所以名为“四睡”,正如空灵所说: 因为“睡”的反常姿态与醒的日常状态、“睡”的无知觉与醒的有挂碍、“睡”的黑甜乡与醒的烦恼界正好形成鲜明对照,而前者更契合困来即眠的禅宗精神。正如临济宗无学祖元《四睡》所云:“松门外双涧曲,人斑变作虎斑。慈悲都是恶毒,你也睡足,我也睡足。风起腥膻,弥满山谷。依依残月转松关,睡里须还各着奸。话到劫空悬远事,虎斑终不似人斑。”可见“四睡”的真义就在于使人在虎与人、睡与觉、梦与醒的对峙与转化间体悟禅机,参破禅关。② 《四睡图》的造型以宋林希逸《四睡戏题》概括得最为典型:“多少醒人作寐语,异形同趣谁知汝?四头十足相枕眠,寒山拾得丰干虎。”③他自注云:“其像三人交头枕虎而睡”,这是后代“四睡图”模仿的基本表现范例。
  林希逸(1193—1271),理学家,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建福清人,官中书舍人。有《竹溪十一诗稿》等。
  南宋末年,四睡画不断出现。宋释如净有《四睡图》诗:“拾得寒山,老虎丰干。睡到驴年,也太无端。咦!蓦地起来开活眼,许多妖怪自相瞒。”① 法薰有《四睡图赞》,释师范(1177—1249)有《丰干寒拾虎四睡赞》,释普济(1179—1252)有《四睡赞》,释广闻(1189—1263)有《四睡图》诗。宋释了慧(1198—1262)《四睡》一云:“人兮不羁,虎兮不缚。是四憨痴,成一火落。虽然合眼只一般,也有睡着睡不着。”②了慧说这丰干寒拾虎四个是“憨痴”,“成一火落”。“火落”为天台方言,有“弗火落”,“咋火落”等用法,表示“怎么下场”之意。这里指“伙伴”。“四憨痴”,总有睡着睡不着的。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天台山和合文化》

出版地:上海

本书共包括五章,以和合观念发展脉落为主线,从微观看和合文化的发展,探究寒山拾得从普通的隐士、俗僧二大士,演变成为和合二圣成为和合文化象征的整个过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