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图书馆
台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台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七) 描画寒拾动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119
颗粒名称:
(七) 描画寒拾动态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2
页码:
93-94
摘要:
愈到南宋晚期,描写寒拾的诗歌愈加细化,即细致刻画寒山拾得的动态细节为主,诗偈亦直接以寒拾的动态命名,亦诗亦画,始里有画,画中有诗。
关键词:
文化史
地方文化
天台县
内容
愈到南宋晚期,描写寒拾的诗歌愈加细化,即细致刻画寒山拾得的动态细节为主,诗偈亦直接以寒拾的动态命名,亦诗亦画,始里有画,画中有诗。
释师范(1177—1249)有《寒山持经拾得手接》诗,写出寒山手持佛经,准备交给拾得,而拾得伸手来接的神态。诗云:“手持经卷,付与同伦。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自有一经,不肯受持。却从他觅,可煞愚痴。”③ 释智愚(虚堂禅师)(1185—1269)有《寒山背身立》、《寒拾问讯》、《寒山作吟身势》、《拾得磨墨过笔》等诗。这些诗题,仿佛是题画的诗作,但未标明是题于某画作上的,故不敢断定为题画诗,但与日见增多的题画诗有某种渊源关系。如《寒山背身立》云:“骂丰干,是者汉,竹筒盛菜柤,指出教人见,其实只要知机,不欲彰头露面。”④诗歌写出寒山带个盛饭滓用竹筒,背身而立,骂着丰干。只要参透禅机,不一定要“彰头露面”。
又如《拾得磨墨过笔》诗云:“头戴桦皮冠,脚穿破木屐。有磨墨过笔之功,无二千酬泻瓶之水。捉败了也,国清寺里偷佛饭,元来是尔!”⑤作者述拾得肖像,采用白描手法;次叙拾得有磨墨过笔之功,捉败了的时候,便去国清寺里偷佛饭(给寒山),却被人发现,“元来是尔”———极富生活情趣。“二千酬泻瓶”:原作“泻瓶二千酬”,为佛教语,谓传法无遗漏,如以此瓶之水倾泻入他瓶。
释了慧(1198—1262)的《寒拾》诗,诗题后注“作一团眠地有扫帚”。诗云: “五台为床,峨嵋作枕。眠似不眠,惺如不惺。唤起来,三十笤帚柄。”①据诗注推断,此诗当为题画诗。画中寒山拾得二人睡在五台山上,头枕着峨嵋山,一副半醒半睡的模样,身边放着扫帚,唤醒了,各打“三十笤帚柄”。诗气魄宏阔, 极富夸张。又《拾得磨墨,寒山题岩》云:“乱石当陶泓,前岩作诗轴。意到句不就,句到意不足。墨渐消,笔渐秃。苍松偃蹇莓苔绿。”②诗句想象丰富,充满浪漫色彩,写出寒拾二人配合默契,一人磨墨,一人题笔书写,石当陶泓,岩作诗轴,墨水快写完了,笔也写秃了,还是词不达意,却见四周依然“苍松偃蹇莓苔绿”。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出版地:上海
本书共包括五章,以和合观念发展脉落为主线,从微观看和合文化的发展,探究寒山拾得从普通的隐士、俗僧二大士,演变成为和合二圣成为和合文化象征的整个过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