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图书馆
台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台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 沩山遇寒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105
颗粒名称:
(一) 沩山遇寒山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2
页码:
80-81
摘要:
南唐静、筠二僧编的《祖堂集》首载沩山灵祐和尚(771—853)23岁时即唐贞元九年(793),访问天台山,遇见寒山、拾得: 沩山和尚嗣百丈,在潭州。师讳灵佑,福州长溪县人,姓赵。师小乘略览,大乘精阅。年二十三,乃一日叹曰:“诸佛至论,虽则妙理肫,毕竟终未是吾栖神之地。”于是杖锡天台,礼智者遗迹,有数僧相随。
关键词:
文化史
地方文化
天台县
内容
南唐静、筠二僧编的《祖堂集》首载沩山灵祐和尚(771—853)23岁时即唐贞元九年(793),访问天台山,遇见寒山、拾得: 沩山和尚嗣百丈,在潭州。师讳灵佑,福州长溪县人,姓赵。师小乘略览,大乘精阅。年二十三,乃一日叹曰:“诸佛至论,虽则妙理肫,毕竟终未是吾栖神之地。”于是杖锡天台,礼智者遗迹,有数僧相随。
至唐兴路上,遇一逸士,向前执师手,大笑而言:“余生有缘,老而益光。逢潭则止,遇沩则住。”逸士者,便是寒山子也。
至国清寺,拾得唯喜重于师一人。主者呵责偏党,拾得曰:“此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识,不同常矣。”自尔寻游江西,礼百丈。一凑玄席,更不他游。① 《祖堂集》是五代南唐时静、筠二位禅师编的禅宗史料集,成书于952年。
释灵祐(771—853),俗姓赵,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县)人,生于唐大历六年(771)。15岁,即出家于城东建善寺,后云游江西,随高僧百丈怀海学佛,被选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百丈山寺典座。他来天台山遇见寒山子是在唐贞元九年(793),后果然在湖南大沩山传法,成为沩仰宗的大宗师。灵祐当时所见的寒山子,既不是道士,也不是僧人,而是一位隐逸之士,这与寒山子的身份完全符合。
之后,宋赞宁(919—1001)的《高僧传》复载之。《祖堂集》载灵祐语录云: 云岩却问:“百丈大人相如何?”师云:“魏魏堂堂,炜炜煌煌。声非前声,色非后色。蚊子上铁牛,无你下嘴处。”② 此乃引用寒山子诗《若人逢鬼魅》:“蚊子叮铁牛,无渠下嘴处。”《祖堂集》叙述沩山与寒山、拾得相遇属于偶然,而到了明瞿佑的《指月录》中则是寒山拾得预知沩山要来国清了: 师至国清受戒,寒山子遂与拾得子往松门接。师才到,二人从路两边跳出,作大虫吼三声。师屹然无对。寒山云:“自从灵山一别,迄至于今还相记么?”师亦无对。拾得拈起拄杖云:“老兄唤这个作甚么?”师又无对。
山曰:“云休休,别后伊三生作国王,总忘却也。”③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出版地:上海
本书共包括五章,以和合观念发展脉落为主线,从微观看和合文化的发展,探究寒山拾得从普通的隐士、俗僧二大士,演变成为和合二圣成为和合文化象征的整个过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