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司马承祯的《坐忘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0069
颗粒名称: (2)司马承祯的《坐忘论》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3
页码: 47-49
摘要: 司马承祯的修道理论自成体系,成就了一个道派,人称“天台派”,为日后天台山道教的兴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后世道教的修炼和北宋理学“主静去欲”理论的形成都有较大的影响。他把自己的道教著作以及前人的道经一起收入藏经殿内,这就是桐柏道藏的雏形。
关键词: 文化史 地方文化 天台县

内容

司马承祯的修道理论自成体系,成就了一个道派,人称“天台派”,为日后天台山道教的兴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后世道教的修炼和北宋理学“主静去欲”理论的形成都有较大的影响。他把自己的道教著作以及前人的道经一起收入藏经殿内,这就是桐柏道藏的雏形。
  司马承祯的主要理论体现在《坐忘论》里。司马承祯认为,在修道过程中至少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因素,即作为客观精神的道、作为主观意识的心和作为物质形态的形与境。如果能够超越形与境,使作为主观的心和作为客观精神的道结合起来,就是“得道”。“坐忘”就是实现这种结合的根本途径。① 司马承祯认为“收心”才是修道的真正开始,把“收心”看做是通过出离生死的起点。他对自己的安心坐忘之法很自负,认为这套修习方法是儒学和佛教不能比拟的。司马承祯的“修心”、“坐忘”的修习思想与佛教天台宗的“定慧双修”的修习方法最相契合。道教天台派的产生正是天台山儒释道共生,互相取长补短,三教圆融的结果。
  宋张耒云: 《老子》曰:“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心虚志弱,而腹自实、骨自强矣。是道也,智者得之为止观,司马子微得之而为《坐忘》,皆一道也。② 司马承祯的《山居洗心》诗充分体现出他的坐忘理论。诗云: 不践名利道,始觉尘土腥。不味稻粱食,始觉精神清。
  罗浮奔走外,日月无短明。山瘦松亦劲,鹤老飞更轻。
  逍遥此中客,翠发皆长生。草木多古色,鸡犬无新声。
  君有出俗志,不贪英雄名。傲然脱冠带,改换人间情。
  去矣丹霄路,向晓云冥冥。③ 细读此诗,使人联想到寒山子诗中的不贪名利,不图富贵,纵情山水,安身乐道思想,如出一辙。宋苏东坡有《水龙吟》词,写的就是司马承祯在天台桐柏观修道之事。
  司马承祯一生收弟子七十余人,多为名士高道,田虚应、徐灵府、谢自然、汪子华等。后有高道吴筠、王旻、田虚应、吴善经、冯惟良、应夷节、叶藏质、左玄泽等。

知识出处

天台山和合文化

《天台山和合文化》

出版地:上海

本书共包括五章,以和合观念发展脉落为主线,从微观看和合文化的发展,探究寒山拾得从普通的隐士、俗僧二大士,演变成为和合二圣成为和合文化象征的整个过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