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诗补传三十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7269
颗粒名称: 公劉
分类号: Z126
页数: 3
页码: 二十八至三十二
摘要: 范處義對有關《詩經·正大雅·生民之什·公劉》研究之說解。
关键词: 经学 诗经

内容

公劉召康公戒成王也成王將涖政戒以民事美公
  劉之厚於民而獻是詩也
  周召輔成王可謂同心以安天下者也始周公遭
  變陳七月之詩言公劉之治豳及成王將涖政召
  公又述周公七月之意作是詩以獻焉二詩皆民
  事也然七月止陳豳俗農桑之事足以致王業之
  艱難且其詩為遭變而作而成王猶未即政不當
  冇雅故繫之豳國風是詩所獻乃公劉厚民遷都
  之事周之王業由是而興而成王又將涖政矣故
  其詩列之大雅明周家以農事開國非政之小故
  也
  篤公劉匪居匪康廼場亦廼疆廼積廼倉廼裹果餱
  侯糧良于槖他洛于囊乃郎思輯集用光弓矢斯張干戈
  戚揚爰方啟行
  篤厚也康安也場畔也疆界也積露積也倉廪藏
  也餱食也糧糗也小曰槖大曰囊干盾也戈戟也
  戚斧也揚鉞也言公劉之厚於民不敢以其居為
  安也蓋自后稷之子不窋失其官而奔戎狄公劉
  不窋之孫也不敢以戎狄之居為安雖在戎狄之
  間復脩后稷之業乃治其疆場乃聚其積倉為餱
  糧之備置槖囊之間思輯祖業使之光大於是以
  器械自衛啟行遷于豳凡此皆以為民也然則不
  窋雖居戎狄非豳也其豳之近地乎
  篤公劉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順廼宣而無永歎他安
  陟則在巘魚輦復降在原何以舟之維玉及瑶遥鞞必頂
  琫必孔容刀
  胥相也宣道也高山曰巘廣平曰原公劉始者來
  相豳之原以為可以致庶而且繁可以順其地之
  宜可以道其水之勢必永無愁嘆之苦於是由原
  而升巘復降而在原言相視之審也舟者容刀之
  靶也刀為首則靶為下禮器彝皆有舟亦謂舟在
  下以載彝也維玉及瑶既為容刀之下飾故曰舟
  之鞞者鞘之下琫者鞘之上意鞘之上下亦飾以
  玉及瑶也以玉及瑶為飾佩服之貴者也公劉相
  民之居人見其佩服之貴謂以如是之佩服而陟
  巘降原甘其勞苦以厚於民故也
  篤公劉逝彼百泉瞻彼溥普原廼陟南岡乃覯于京
  京師之野于時處處于時廬旅于時言言于時語語
  逝往也瞻視也溥廣也山脊曰岡高而且大曰京
  公劉徧歷百泉則無所不往矣相視廣原則無所
  不觀矣因升彼南岡而見高大之山謂可以為大
  衆所居之野於是處處則處其居民也於是廬旅
  則廬其賓旅也廬則本為豳民猶後世所謂土著
  也旅則遷徙而至猶後世所謂流寓也於是施教
  令故曰言言於是議政事故曰語語直言曰言論
  難曰語言言語語謂其申復不一也京大也師衆
  也後世始以名天子之都周之先世所謂曰嬪于
  京依其在京止言其大猶所謂大都大邑云爾及
  武王既有天下不改其舊曰王配于京曰鎬京辟
  廱及是始為天子之都名矣故春秋所書以王室
  為京師也
  篤公劉于京斯依蹌蹌七羊濟濟俾筵俾几既登乃依
  乃造其曹執豕于牢酌之用匏步交食嗣之飲於鴆之君
  之宗之
  公劉既依此京以居於是與其臣民燕飲以樂之
  蹌蹌濟濟則禮容已有可觀者又使之設筵授几
  以安其耆老則臣民咸在為可知賓既登席依几
  矣主人乃命宰夫造其牧所執豕於牢中以為飲
  酒之殽雖立國之初禮從簡質而儉朴之俗後世
  無有也想其上下相親不啻家人父子既食之既
  飲之於是正君臣之位以統率於上於是立大宗
  之法以相維於下蓋古者建國必立宗疑始於此
  春秋魯哀公四年晉執蠻子畀楚楚司馬致邑立
  宗焉以誘其遺民盡俘以歸此楚假先王之制以
  行其詐也
  篤公劉既溥既長既景廼岡相息亮其隂陽觀其流泉
  其軍三單丹度待洛其隰原徹田為糧度其夕陽豳居
  允荒
  公劉視豳之都既廣而且長矣於是考之以日景
  參之以高岡相其隂陽寒暖之宜觀其水泉灌溉
  之利立大國三軍之制以治兵為徹田十一之法
  以儲糧既度其隰原以為田矣又度山西之夕陽
  亦為之田以見人力有餘地無遺利也豳人之居
  至是信無不荒治之矣周家小司徒凡起徒役無
  過家一人以其餘為羨羨謂副丁也今言三單則
  是單而無副然立國之初以周官軍數言之三軍
  已三萬七千五百人不為少矣凡周家軍制徹法
  蓋皆始於此也
  篤公劉于豳斯館涉渭為亂取厲取鍛丁亂止基廼理
  爰衆爰有夾其皇澗遡其過古禾澗止旅廼密芮鞫居六
  之即
  此章始言斯館卒言止旅蓋以處新甿也周官旅
  師凡新甿之治皆聽之使無征役以地之媺惡為
  之等說者謂新徙來者治有所求也無使征役復
  之也以地之媺惡為之等七人以上授以上地六
  口授以中地五口以下授以下地與舊民同公劉
  於居豳舊民既已授田矣新徙至者則授之館亂
  絶流也遡鄉流也已授館矣於是涉渭之流取石
  以為厲取鐵以為鍛為新甿備器用以理其居止
  之基其來者既衆而且有言不勝其多也故又左
  右夾其皇澗鄉流遡其過澗使之居止而所止之
  旅尚為稠密鞫窮也雖芮水之窮亦即而居焉皇
  澗過澗說者以為澗名周官職方氏雍州其川涇
  汭說者以為汭在豳地窮汭之源不足以容新甿
  則豳日益大而公劉之德為民所歸周之王業方
  興未艾此其所以為大雅歟旅既以賓為義此詩
  上章言廬旅前日流寓之客戶也今已為舊民矣
  卒章言止旅則今日始至之客戶也故謂之新甿
  焉周官遺人十里有廬五十里有館皆所以待行
  旅此詩上章言廬卒章言館雖未有地里之異而
  所以待行旅之意則同也周官豈亦采先世之名
  而又分遠近歟周官新甿授地之法與舊民同此
  詩言其居止不言授地周官言其授地不言居止
  信乎六經相為表裏也是詩六章皆賦也

知识出处

诗补传三十卷

《诗补传三十卷》

三十卷。范处义撰。范处义号逸斋,金华(今属浙江)人。南宋经学家。曾任殿中侍御史,除《诗补传》外,着有《解颐新语》等。范氏认为《诗序》是国史及作诗者之本意,有圣人之言,然而“其不通者辄欲废序,以就已说”(《自序》),于是写了《诗补传》这部南宋尊序的代表作。《诗补传》,原称《逸斋诗补传》,全书共分三部分,正文之前有《序》、《诗补传篇目》、《明序篇》三篇,提出尊序的理由及《诗经》篇目的写作年代。说诗部分一诗一题,先释《诗序》,再释正文,注音夹于句中。《附说》部分对风、雅、颂的含义及《诗经》中的有关音义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训释。如果说,南宋初期,郑樵是疑序的代表人物的话,那么范氏则是尊序的代表,他认为“学诗而不求序,犹欲入室而不由户也”(《明序篇》)。书中对《诗序》和《毛传》进行再解释,对我们理解传统的《诗经》学有重要参考价值。全书结构完整,脉络清楚,词气畅达,有许多地方已突破《毛传》的局限。对诗义的体会方面也有许多精微独到之处。为了维护《诗序》的权威,范氏引用了许多三家诗的资料加以对照,在客观上开了整理、研究三家诗的先声,宋末王应麟作《诗考》,清人范家相作《三家诗拾遗》,均受其影响。该书的局限也很明显,过分拘守《诗序》,没能作更多的开拓与探索,脱离文学说诗,强作解人,亦有不少错解文义的地方。此外在资料运用上也有失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批评他:“引据《孔丛子》,既属伪书,牵合《春秋》,尤为旁义。矫枉过直,是也一瑕。”现存版本有《通志堂经解》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阅读

相关人物

范處義
责任者
成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