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溪祠堂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禹贡说断四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5784
颗粒名称: 杏溪祠堂記
分类号: I109.2
页数: 3
页码: 一至四
摘要: 傅寅撰黃溍所作杏溪祠堂記。
关键词: 古典文学 古代散文

内容

杏溪祠堂者鄉先生傅公之祠也先生諱寅字同叔幼嗜
  學經史百家悉能成誦比長益求異書而讀之閒從說齋
  唐公質疑問難皆有援据可反復說齋喜曰吾益友也及
  聞其升陑分陜之說語門人曰職方輿地盡在同叔腹中
  矣先生於天文地理明堂封建井由律厯兵制之類世儒
  置而不講者靡不窮究根穴訂其譌謬資取甚博參騐甚
  精事爲一圖累至於百號曰羣書百攷大愚呂公閱其禹
  貢圖攷曰是書可謂集先儒之大成矣揭其圖請申言之
  而坐諸生以聽且曰以所能者教人所不能者受敎於人
  理之所在初無彼此先生亦樂爲之盡亹亹不倦先生于
  文中子人不里居地不井授終苟道一章屢嘆息而言周
  禮太平之書于時九等授田家給人足泉府之設特以備
  凶荒未必常用也况是書體有本末用有先後若大綱不
  舉而獨行所謂國服爲息者是猶取名方中百品之一而
  服之及其害入則曰是藥出於名方云爾常恨熙甯諸賢
  末有如此辨之者故百放之書于成周之授地賦兵封國
  制軍增地制域畝步溝洫稼穡貢賦特詳焉亦足見先生
  之學可措于實用而非虛談矣先生又𠹉徧游江淮縱觀
  六朝故迹南北形勝詢諸史諜而得其成敗廢興之故厯
  厯如指諸掌是豈徒以登臨之適爲快也哉先生之教人
  每謂下學上達自有次第不先其近者小者而驟語其遠
  者大者後生淺薄學益不實故於小學尤所留意來學者
  恒以百數必先授以曲禮內則少儀鄕黨諸篇使于日用
  之問與義理相發明而知道之與器未始相離也先生論
  古軍制纖悉備舉而不欲人讀兵書曰胸中無論語孟子
  爲權衡遽聞譎詐之言則先入者爲主害心術矣此先生
  之所學與所以敎之大方也先生世居婺之義烏父孝儼
  篤行君子母樓氏禱於石姥山而生先生骨秀神聳蚤有
  器識事親孝謹處兄弟子姪均一無閒樂閭有事輒以身
  任之非公事不至官府縣長吏之賢者必造而問政言無
  所隱人有陰被其賜而不知者里居之日與馬公師文孫
  公居敬爲同志永嘉戴公少監聞先生名奉䞇願交大愚
  在朝行數稱先生之文學行義彭公子壽章公茂獻葉公
  正則吳公德夫汪公季路黃公文叔黃公商伯無不推敬
  文叔欲與同列奏補以官知先生不可屈乃止惟館于商
  伯最久賓主之間日以義利相箴切不爲無益語他所與
  游亦皆顯人至其爲薹諫爲執政則絕不與通先生旣不
  有仕祿又不屑治生業啇伯持浙西庾節遺以錢五十萬
  先生悉散於宗族鄰里一無所留晚益貧郡守孟公聞而
  嘆曰不可使賢者饑餓於我土地乃輟俸貲倡其親友爲
  買田築室于東陽之泉村而先生遂爲東陽人於是大愚
  及一時名公皆在黨籍相繼放逐先生亦杜門不復出矣
  先生好爲詩閑遠古淡有陶靖節邵康節之風焉子七人
  皆克紹其家學大東尤敦慤克肖其德大原試漕闡爲本
  經第一先生旣遣猶子定受業朱文公之門得其徵言奧
  旨歸與諸弟共講而大原亦從慈湖楊公游楊公亟稱之
  程子謂君子敎人有序非先傳以近者小者而後不敎以
  遠者大者先生之所以敎皆程子之遺意也先生年六十
  有八以嘉定八年卒于家後百二十年會孫師蒙師佐懼
  人易而世疏乃即家建祠歲時以享祀燕私合其族祭主
  於先生者始遷之祖也上拨其父者明有所本也下及其
  子者示有所傳也堂成于重紀至元之二年師蒙已卒因
  以侑食堂師蒙作也祠室堂軒爲間者三翼以齋廬爲間
  者六有田三十畝子孫更掌之以供祠事師蒙兄子似翁
  將圖其永久爰以狀來謁記且曰祠之作本以寓子孫追
  遠之意而邑之士友以爲古者鄉先生殁則祠于社其禮
  久闕弗講乃相率爲文以祭宜牽聯得書屬序其興作而
  首著先生學術源流之懿者庶幾後人知有所矜式也來
  者能聞風而興起焉則是祠也有功於名敎甚大奚止可
  以合其族而已乃如其言併書之

知识出处

禹贡说断四卷

《禹贡说断四卷》

四卷。宋傅寅撰。寅字同叔,两浙路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南宋学者。少时尝从唐仲友学,仲友以益友称之,寅学识渊博,于天文、地理、封建、井田、学校、郊庙、律历、军制之类,无不悉心研究,订其讹误,每事各为一图,题为《群书百考》,寅隐居不仕,又不治生产,晚年家境贫寒,学者称“杏溪先生”,工诗,诗风闲远古淡。该书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有宋刊本杏溪傅氏《禹贡集解》二卷,瞿氏谓“东阳乔行简序,首列《山川总会》及《九河》、《三江》、《九江》四图,序首行题曰杏溪傅氏《禹贡集解图》,后又题曰《尚书诸家说断》”。今北京图书馆藏宋刻元修本,与瞿氏《目录》着录本同,是该书原本二卷,书名为《禹贡诸家说断》。《永乐大典》题为《禹贡说断》,《通志堂经解》题为《禹贡集解》,并非宋本旧名。《四库全书》采用《永乐大典》所题该书书名,并将该书析为四卷,愈失其真。该书博引众说,断以己意,具有独到见解,如论《孟子》“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为古沟洫之法,尤为前儒所未及。该书传本以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元修本为最善,《通志堂经解》本多有缺误,另外还有《墨海金壶》本、守山阁刊本、经苑本、《金华丛书》本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傅寅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