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之誥第二十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增修東萊書說》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5578
颗粒名称: 康王之誥第二十五
分类号: K295.5
页数: 3
页码: 一-六
摘要: 本文是对《尚书·顾命》一篇的解读和阐释,主要讲述了成王临终前顾命康王的礼仪和过程,以及康王继位后朝见诸侯的场景和言辞。文章分析了顾命礼仪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以及康王继位后所面临的政治形势和使命。同时,作者还对文中涉及的关键词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阐述。
关键词: 成王 政治制度 历史研究

内容

舜除堯之喪格廟而咨岳牧成王除武王之喪朝
  廟而訪羣臣皆百代之正禮然成湯方沒伊尹遽
  偕羣后侯甸訓太甲焉禮固有時而變矣說者不
  疑太甲受伊尹羣后之訓于居憂之時乃疑康王
  受召畢諸侯之戒于宅䘏之日甚者或以晉辭諸
  侯爲證然則隆周之元老反不若衰晉之陪臣邪
  康王旣尸天子遂誥諸侯作康王之誥
  此孔子之書法也遂繼事之辭也旣宅尊位繼即
  誥諸侯其辭之廹則其勢必有不容巳者四國流
  言之變未遠亟頒新天子之號令所以鎮浮議而
  折姦萌苟其不然哀恫不言之際康王二公豈得
  已而不已者乎序辭之亟所以發明康王二公不
  獲已之本心也
  王出在應門之内太保率西方諸侯入應門左畢公
  率東方諸侯入應門右皆布乗黄朱賔稱奉圭兼幣
  曰一二臣衞敢執壤奠皆再拜稽首王義嗣德答拜
  太保暨芮伯咸進相揖皆再拜稽首
  周之朝儀略見於此孔安國謂王出畢門立應門
  内南面鄭衆周禮謂王有五門一曰臯門二曰雉
  門三曰庫門四曰應門五曰路門路門一曰畢門
  外朝在路門外則應門之内蓋外朝所在也周中
  分天下諸侯主以二伯自陜以東周公主之自陜
  以西召公主之召公率西方諸侯蓋仍西伯之舊
  職畢公率東方諸侯則繼周公爲東伯矣諸侯入
  應門列於左右此朝㑹分班儀也布乗者陳四馬
  黄朱若匪厥玄黄之類皆庭實也賔稱奉圭兼幣
  曰一二臣衞敢執壤奠者王朝謂諸侯爲賔謂諸
  侯之孤卿爲客諸侯致辭貢其圭幣一二臣衛猶
  言二三臣壤奠猶言川奠澤物之奠謂土産也皆
  再拜稽首蓋拜而獻其幣也王義嗣德答拜者言
  非常禮新履尊位義諸侯之嗣德不忘故答拜而
  特受其幣也太保暨芮伯咸進相揖皆再拜稽首
  者此朝㑹合班儀也始而分班則諸侯兩列西伯
  與東伯之位相對今而合班則六卿前列冢宰與
  司徒之位相次故太保與芮伯咸進相揖移位少
  前與在位者皆再拜稽首而進戒也乃若周官外
  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
  男位焉面三槐三公位焉此常朝之儀爾非新天
  子朝諸侯羣臣之儀也
  曰敢敬告天子皇天改大邦殷之命惟周文武誕受
  羑若克恤西土惟新陟王畢協賞罰戡定厥功用敷
  遺後人休今王敬之哉張皇六師無壞我髙祖寡命
  此進戒之辭也堂堂大邦之殷而皇天改其命先
  儆之以天命不易也惟周文武誕受羑若克恤西
  土者復告以文武之所成就蓋自憂患艱難得之
  也羑里之囚厄莫甚焉於此能順則天下之理無
  乎不順天所以畀付文王而進德作聖者庶其在
  此而武王則親傳之於文王也故謂之誕受羑若
  文武得之於憂患艱難故能視民如傷軫恤西土
  蓋身常履之推己以及人也惟新陟王畢協賞罰
  戡定厥功用敷遺後人休者時成王未諡故謂之
  新陟王賞罰謂之畢協蓋無不合於理所以人心
  恱服故能戡定天下業垂後嗣也成王緝熙光明
  之學與夫禮樂敎化可舉以告康王者固多今獨
  舉賞罰之末以戒似非責難之義蓋康王自爲太
  子齒胄保傅之敎固已識其體矣今而嗣服見於
  用者方自此始賞罰學之見於用者也盡已之性
  然後能盡人之性一毫未盡則物不能徧察而賞
  罰不能無差成王賞罰之畢協是乃其學之緝熙
  光明者也張皇六師無壊我髙祖寡命豈導康王
  以窮兵黷武哉守成之主多溺於宴安而無立志
  故告之以奮振自彊大戒戎備無弛惰而隳壊祖
  宗艱難寡德之基命也不知畏天不知憂患不習
  世故不自振起乃繼世者之所共病故召公必精
  言之
  王若曰庻邦侯甸男衞惟予一人釗報誥昔君文武
  丕平富不務咎厎至齊信用昭明于天下則亦有熊
  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用端命于上帝皇天
  用訓厥道付畀四方乃命建侯樹屏在我後之人今
  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顧綏爾先公之臣服于先王雖
  爾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用奉恤厥若無遺鞠子
  羞
  康王之論文武非深達君德而明仁體者不足以
  與此丕平富者覆載溥博均平富養至仁無外之
  體也苟志於仁矣無惡也况文武之仁溥博如天
  何由復務咎虐乎不務咎若不待言所以必言之
  者蓋形容文武天地發生之心粹然專以愛育長
  養爲事猶孟子不嗜殺人之論也是心也有毫髪
  之未盡則不得謂之厎止其至有毫髪之未實則
  不得謂之齊壹於信曰厎至齊信者又所以形容
  是心之盡而實也篤實則輝光用昭明于天下表
  裏之符也則亦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
  家者非一人也使在庭之臣猶有未竭其忠力者
  固爲吾心之未孚若曰聖而無待於助則狹隘私
  吝愈非是心之體矣莫非命也順受其正則謂之
  端命文武君臣盡道以正理而受正命於上帝端
  直相當無少囬曲也皇天用訓厥道付畀四方訓
  順也順其道而付畀四方天非有加損於其間也
  乃命建侯樹屏在我後之人者言文武旣得天下
  均天施而分天職與天下共守之乃所以顧存後
  之人彼罷侯置守以私其子孫蓋不知天者也胥
  相也暨與也言一二諸侯當相與顧先王建侯樹
  屏之意綏撫爾先公所遺之臣民以服事于先王
  先王往矣今所事者康王而猶謂之服於先王者
  天下非康王之天下乃文武之天下亦猶臣非諸
  侯之臣乃先公之臣皆不可認爲已有也雖爾身
  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心者身之綱王室者諸侯
  之綱諸侯而不在王室則旣失其綱渙散悖亂無
  所厎麗矣此乃君臣相勑戒之至意初非欲其嚮
  已以自利然藩屏擁衞之意亦在其中特不可以
  私觀之耳用奉恤厥若無遺鞠子羞總戒之以敬
  奉憂恤所當順者順理則一而時位則殊厥若者
  諸侯之所當順也人孰不欲順理時位之不識則
  其順或非所順焉惟止其所者斯知之矣康王以
  天子臨諸侯有征伐焉有刑罰焉今悉置不言獨
  戒以無遺我稚子之羞退託謙沖不以威力要束
  天下感人心之至者也
  羣公旣皆聽命相揖趨出王釋冕反喪服
  吉凶異容發大命而告諸侯故服不得巳而變羣
  公旣出即反其初亦足以見康王之冕服在事而
  不在己也

知识出处

增修東萊書說

《增修東萊書說》

出版者: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出版地:扬州

《增修东莱书说》宋吕祖谦撰。祖谦有《古周易》已著录。是编《文献通考》作十卷,赵希弁《读书附志》作六卷,悉与此本不合。盖彼乃祖谦原书,未经编次,传钞者随意分卷,故二家互异。此本则其门人时澜所增修也。原书始《洛诰》,终《秦誓》。其《召诰》以前、《尧典》以后,则门人杂记之语录,颇多俚俗,澜始删润其文,成二十二卷。又编定原书爲十三卷,合成是编。王应麟《玉海》云:“林少颖《书说》至《洛诰》而终,吕成公《书说》自《洛诰》而始,盖之奇受学于吕居仁,祖谦又受学于之奇,本以终始其师说,爲一家之学。而澜之所续,则又终始祖谦一人之说也。”澜,婺州清江人。厉鹗《宋诗纪事》收其诗一篇,而不能举其仕履。考周必大《平园集》有祭澜文,称“从政郎差充西外睦宗院宗学敎授”,而澜自序则称“以西邸文学入三山监丞”。盖作是书时爲监丞,其后则以敎授终也。吴师道曰:“清江时铸,字寿卿,吕成公同年进士,与弟鋹率羣从子弟十馀人悉从公游,若澐、若澜、若泾,尤时氏之秀。成公辑《书说》,澜以平昔所闻纂成之。今所行《书传》是也。”然则是书一名爲《书传》矣。又,朱彝尊《经义考》,是书三十五卷之外,又别出时澜《增修书说》三十卷,并注曰:“存。”今三十卷者未见,不知所据何本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一《书説提要》)案:馆臣及胡凤丹《重刻增修东莱书説序》并称,澜“婺州清江人”。婺州有浦江县,无清江之邑名。考《增修书説自序》,自称“门人金华时澜”。《金华府志》“时澜”条注云:“《金华贤达传》:字子澜,兰谿人。师吕祖谦。淳熙辛丑进士,累官朝散郎,通判台州。祖谦辑《书说》自《秦誓》泝《洛诰》,未毕而卒。澜补完之。有《南堂集》若干卷。兄澐字子云,师祖谦。著《尚书》、《周官馀论》未成卒。”则澜爲兰溪人。国家图书馆藏《增修东莱书説》三十五卷,《图説》一卷,宋刻本,《图説》卷一至十一配毛氏汲古阁影宋钞本。此集无由得致。此外别有纳兰氏《通志堂经解》本,浙江图书馆有藏本。胡氏《金华丛书》虽未详其据本,惟见卷首载纳兰成德康熙丙辰序,盖《通志堂经解》本也。然二本相校,文字多有出入,抑镌刻时未及细校欤?特存之以资参证焉。

阅读

相关人物

時瀾
责任者
成德
责任者
鍾謙鈞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