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柳待制文集二十卷附录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3348
颗粒名称:
分类号: I222.747
页数: 1
页码: 一至二
摘要: 宋濓為柳貫所撰《柳待制文集》寫的一篇跋。
关键词: 古典文学 诗文集

内容

右浦江柳先生文集二十卷卷中所録古今詩五百六十有七首雜
  文二百九十有四首初先生為文多不存稿年四十余北游燕始集
  為書名之曰遊稿及官成均轉奉常則又以職司名之曰西雝稿曰
  容台稿出提舉江西則又以地名之曰鍾陵稿自江西退而家居則
  又以所居齋名之曰靜儉齋稿間嘗西游吳中則又以遊名之曰西
  游稿遊而歸休日對烏蜀山歗詠自娛則又以山名之曰蜀山稿未
  幾召還禁林述作日益富尚未名稿而先生沒遂為人乘間持去今
  所存惟七稿濓與同門友戴君良定其尤可傳者序次如右以先生
  官至翰林待制也通名之曰柳待制文集雲天地之間有至文焉相
  軋而生相錯而成其昭著蓋無時而或熄也故觀乎朝廷則制度文
  為聲明采章秩焉而有序觀乎宗廟則鐘鼓相宣籩豆靜嘉煥焉而
  有章觀乎軍旅則隊伍嚴列旗纛精明肅焉而莫犯觀乎政司則出
  號施令舒陽慘隂凜焉而可畏觀乎庠序則禮教修明上下洽比穆
  焉而相親凡若此者皆至文所寓未易以一言盡也惟能觀夫會通
  則其精神之所流布往往淩厲奮蹈不得見之於功烈必能宣之于
  辭章此古之有志之士所以不出於彼必入於此雖其所成有不同
  而不隨世以磨滅者則一而已先生素涵匡濟之學欝而不能大振
  於是悉歛其英華髮之于文震盪汪洋自成一家之言或鋪張製作
  之休懿或昭明神人之感通或序列兵戎之功伐或開陳善治之所
  急或推原名教之攸系肆筆而成其光焰萬丈自不容掩初未嘗區
  區求工於篇章之間也國子監丞莆田陳公旅嘗評之曰柳公之文
  龎蔚隆凝如泰山之雲層鋪疊湧杳莫窮其端倪天曆以來海內之
  所宗者惟雍虞公伯生豫章掲公曼碩烏傷黃公晉卿及公四人而
  已識者以為名言嗚呼先生之於文可謂至矣可謂善觀會通而能
  宣至文之昭著者矣使先生得大振所學功烈僅施於一時孰若斯
  文之傳衣被於無窮哉雖失於彼而複得乎此有不足深憾也是集
  既成亷訪使者余公闕命亷侯額能布哈刻寘浦江學官尚餘古今
  詩九百有七首雜文二百四十有八首末加銓次濓複同戴君分類
  謄為二十卷題曰別集授先生之子卣藏之俾世世謹其傳焉至正
  十一年辛卯歲春正月甲子門人金華宋濓謹記

知识出处

柳待制文集二十卷附录一卷

《柳待制文集二十卷附录一卷》

元代诗文别集。20卷。柳贯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简称为《待制集》。卷首有危素、苏天爵、余阙所写的3篇序,余阙序写于至正十年(1350)。卷1—2为五言古诗,卷3为七言古诗,卷4为五言近体,卷5—6为七言近体,卷7为制、诰、表、笺、状、祝文、策问,卷8为谥议,卷9为碑铭、颂,卷10-11为墓志铭,卷12为墓志铭、塔铭、墓表、砖志,卷13为铭、辞、赞、箴、传、书,卷14-15为记,卷16为序,卷17为序、引、说,卷18-19为题跋。卷20为行状、祭文、诔、启,并有宋濂写于至正十一年(1351)的跋语。卷末是附录,所录都是有关柳贯的传记资料。据本书序跋,可知系余阙于至正十年自柳贯之子柳卣处得到柳贯文稿,约其门人宋濂、戴良编次为20卷。尚有未编入的诗907首、文248篇,编为别集20卷,未刻,藏于其后人家中。可知本集是经过筛选的,只保存了约三分之一的诗,约二分之一的文。柳贯早年诗文不自存稿,40岁以后始留文稿,并编为《北游》、《西雝》、《容台》、《钟陵》等7集,现存《柳待制文集》就是选自上述7种稿本。本集有元至正年间刊本,被影印编入《四部丛刊》,是流传较广的善本。

阅读

相关人物

宋濓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