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瀉從濕治有多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丹溪先生金匱鈎玄》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30001725
颗粒名称: 泄瀉從濕治有多法
分类号: R222.39
页数: 2
页码: 七〇六-七〇七
摘要: 本文讨论了泄泻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泄泻是由湿土、脾胃之气所引起的,可分为内伤和外邪两种情况。治疗方法包括汗解、下安、化安、升举安、燥湿等,根据病因不同而有所区别。同时,文章也提到了后世方论中对于泄泻治疗的看法,如利小便、涩肠止泻等,但强调了治疗需要审择其说,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词: 泄泻 寒热虚实 治疗方法

内容

泄瀉者水瀉所爲也由濕本土土乃脾胃之氣也得此證者或因於
  內傷或感於外邪皆能動乎脾濕脾病則升舉之氣下陷濕變注并
  出大腸之道以胃與大腸同乎陽明一經也云濕可成泄垂教治濕
  大意而言後世方論泥去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凡泄瀉之藥
  多用淡滲之劑利之下久不止不分所得之因遽以爲寒而用緊澁
  熱藥兠之夫泄有五飱泄者水穀不化而完出濕兼風也溏泄者所
  下汁積粘垢濕兼熱也鶩泄者所下澄徹淸冷小便淸白濕兼寒也
  濡泄者體重軟弱泄下多水濕自甚也滑泄者久下不能禁固濕勝
  氣脫也若此有寒熱虛實之不同舉治不可執一而言謹書數法于
  後夫泄有宜汗解者經言春傷於風夏必飱泄又云久風爲飱泄若
  保命集云用蒼朮麻黃防風之屬是也有宜下而保安者若長沙言
  下痢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利巳差至其時復發者此爲下
  未盡更下之安悉用大承氣湯加減之劑有宜化而得安者格致餘
  論夏月患泄百方不效視之久病而神亦瘁小便少而赤脈滑而頗
  弦格悶食減因悟此久積所爲積濕成痰留於肺中宜大腸之不固
  也淸其源則流自淸以茱萸等作湯温服一碗許探喉中一吐痰半
  升如利減半次早晨飲吐半升而利止有以補養而愈者若脾胃論
  言脈弦氣弱自汗四肢發熱大便泄瀉從黃芪建中湯有宜調和脾
  濕而得止者若潔古言曰四肢懶倦小便不利大便走泄沈困飲食
  減少以白朮芍藥茯苓加減治之有宜升舉而安者若試效力言胃
  中濕脾弱不能運行食下則爲泄助甲膽風勝以尅之以升陽之藥
  羗活獨活升麻防風炙甘草之屬有宜燥濕而後除者若脾胃論言
  上濕有餘脈緩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瀉從平胃散有宜寒涼
  而愈者若長沙言脇熱自利者黃芩湯主之舉其濕熱之相宜者若
  長沙言下利脈遲緊痛未欲止當温之下利心痛急當救裏下利淸
  白水液澄徹可與理中四逆湯輩究其利小便之相宜者河間言濕
  勝則濡泄小便不利者可與五苓散益元散分導之以其收歛之相
  宜者東垣言寒滑氣泄不固製訶子散澁之以上諸法各有所主宜
  獨利小便而濕動也豈獨病因寒必待龍骨石脂緊重燥毒之屬澁
  之治者又當審擇其說一途取利約而不博可乎

知识出处

丹溪先生金匱鈎玄

《丹溪先生金匱鈎玄》

本书分为三卷,卷一、二以内科杂病为主,兼述喉症及外科一些病证;卷三为妇人、小儿病证。全书较充分地反映了朱氏这方面的学术经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