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敬乡录十四卷考异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9232
颗粒名称: 四訓
分类号: K820
页数: 1
页码: 四至五
摘要: 宋徐僑撰寫的一篇散文。
关键词: 传记 史料

内容

毎讀論語竊見夫子所以誨人不倦而於深切者有五因輯
  約而為四訓奉以自儆焉
  不講是憂理窒則憂悦此時習理洽則悦自謂不厭猶恐其失十五始志逮矩
  不踰十室忠信好不我如我非生知敏以求之發憤忘食老知不至
  終夜不寐以思無益於我何有要在黙識易加數年無大過焉女何
  不為可興者詩君子就道無求安飽篤信守善随道隱見三年不易
  匪志於榖寡尤寡悔奚俟干禄六蔽有言務不是力好仁好信終堕
  愚賊入孝出悌文乃有餘賊人之子惡置讀書不思則罔不重奚固
  愛人以道為已乃古子以四教多識一貫謀道不憂約禮弗畔毋怠
  而寢莫省所誨毋悦而畫自安於退遷怒貳過不萌於㣲未聞好者
  有焉其誰博無成名曷從庶幾進而不止惟顔是希
  右訓學
  好無以尚安與利異其逺乎哉我欲斯至終食無違造次於是立人
  達人欲不狥己能好能惡占其為矣一日用力未見不足加我加人
  誰能無欲巧言令色有之則鮮剛毅木訥近之則漸小人未有君子
  不憂勇則可必生其弗求茍志無惡觀過可知先難後獲能行是為
  静而樂山無加其身動而出門如見大賔已所不欲於人勿施其在
  邦家夫誰怨之恭敬而忠行此三者雖之夷狄不可棄也博施濟衆
  堯舜猶病吾則豈敢若是與聖子所罕言謂不可偏克巳之偏復禮
  之全視聴言動罔或有愆由人乎哉天下歸焉三月不違心存者天
  其庶矣乎亞聖大賢
  右訓仁
  巧則鮮仁知難宜訒恥於過行惟訥斯敏有徳必有就道必謹聖人
  示教曽無爾隱賜不受命億惟善辭野哉由也誨女知之信始觀今
  於予何誅舍欲為辭求非吾徒詩書執禮先行後從性與天道樂在
  其中審於答問與㸃是偃考之徳行騫中雍然黙而識之予欲無焉
  時行物生何哉者天斯道之𫝊得之寡矣回也如愚參乎曰唯
  右訓言
  為禮不敬吾何以觀人而無信又烏可焉見賓承祭毎事必然車無
  䡚軏寸步莫前犬馬能養孝何以别兵食可去民無不立親諫不違
  謹有餘力國以是道敬事後食兼是二者言行無愧豈但州里蠻陌
  行矣立參於前輿倚於衡随所見焉則著則明為仁大方循道坦履
  君子一之曰誠而已
  右訓敬信

知识出处

敬乡录十四卷考异一卷

《敬乡录十四卷考异一卷》

十四卷。元吴师道撰。本书为补宋洪遵《东阳志》中所记人物之缺而作,始自梁朝,迄于南宋末。每人皆先述其事迹,后录其诗文,并间有吴氏考证、按语。体例略近元好问《中州集》,但元氏借诗以存人,吴氏则因人以存诗文,故或有仅载篇目而不录原文者。其编辑宋人小传,是在《宋史》未成以前,故记载多有异同,亦有《宋史》不载之事。于史颇资参考。有清李小雅抄本,缪荃孙、瞿熙邦校并跋,四册(现藏北京图书馆)、《四库全书》本。此外,近人张钧衡撰《考异》一卷,《辩疑》一篇,收入《适园丛书》第一集。《续金华丛书》 (史部) 亦有《敬乡录》十四卷附《考异》一卷本。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