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壽藏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楓山集》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5273
颗粒名称: 吳氏壽藏記
分类号: K877.42
页数: 2
页码: 七十一-七十四
摘要: 本文记述了睦之遂安的吴君某,少时在学堂学习,但命途多舛,多次考试未中。他被劝去鬻爵,但他不肯接受。他被厚诬,但他不怨尤。他建立了家塾以训子,但他的家室被毁于火灾,不得不竭力经营以重建。他感叹世人为追逐名利而忘记真我,于是他建立了崇真堂以修身养性。他的儿子也是邑庠生,希望得到西言的帮助以光耀父志。
关键词: 碑记 中国 明代

内容

睦之遂安有吳君某者少游庠校種學績文秀出於
  等夷廪食於學官者有年矣將謂取科第如拾地芥
  也夫何命與時違屢試不偶時有鬻爵之令人勸其
  行以爲非仕正途不屑就也其爲人負氣剛介不諧
  于俗因被厚誣而提學憲臣不能察焉志不獲伸遂
  棄所業而飄然以歸肥遯邱園怡情松菊亦未嘗
  有所怨尤也旣而鄰郡歲凶民多艱食詔令士庶有
  輸銀二鎰以助賑濟者錫以冠帶之榮則以爲此舉
  澤可及民義所當爲也乃慨然爲之然非其素志雖
  受賜亦不常服也後罹鬱攸之變室廬盡燬不得已
  竭力經營以事堂搆先作祠堂以奉祖禰次爲家塾
  以訓子孫然後及諸堂室以奠厥居其苟合苟完不
  求全美又頗有公子荊之風焉家業旣就閑居無事
  因見世俗所爲營營奔逐於勢利之途而務外妄求
  不知止足也乃嘆曰此徒自喪其天眞何益於已耶
  曷若從事爲已之學鞭辟近裏以保全其所得於天
  者乎因名其所居之堂曰崇眞又營壽藏於所居之
  南鳳山之麓以爲終焉之計而扁以全眞自謂得全
  其眞而歸藏于是焉亦可矣其可謂曠達不羣之士
  哉其子邑庠生錞乃具其事來告于予曰吾翁之所
  存若是而所以命名之義錞則未之達也願西一言
  以發其義且因以相翁之志使錞得朝夕勉焉以事
  吾親則幸也予乃作而言曰善哉尊翁之志但其所
  謂眞者未知何所本而云然耳先儒謂古無眞之稱
  莊列始創眞人之名而未始有其人蓋亦異端荒唐
  之論無足取也惟濂溪夫子太極圖有所謂無極之
  眞者則以理之眞實無妄言之卽中庸所謂誠者天
  之道而人物所得以生者也惟人之有生全得是理
  之眞故其心之所蘊有五常之性所發爲四端之情
  而性情一此眞也人身所具有四肢眾體而體之所
  動爲端直恭重之九容皆此眞也人身所接有五品
  人倫而倫之所敘爲親義序別信之五典亦此眞也
  至於事物之應接各有所當然者何莫非此眞乎人
  於眞之所在能恭敬捧持以崇之戒愼恐懼以守之
  若子思所謂尊德性孟子所謂存心養性以事天然
  後能全此眞焉其或心之性情發而未能一皆中節
  身之容體動而未能周旋中禮日用人倫行而或失
  於道應接事物處之未能各當乎理則眞有不全豈
  能踐人之形乎今尊翁有志於是則其度越流俗遠
  矣吾友必當養其所志諭之於道使其立身行已取
  法古人言而必忠必信行而必篤必敬五典是惇六
  行是修自其念慮之萌以及事爲之著一眞渾全萬
  善悉具雖外而膚髮之微亦無毀傷可以對越神明
  而俯仰無愧則自今以往至於百歲之後存順歿寕
  奉吾所受之眞精以歸全於大父母焉亦若蔡西山
  所謂安靜以還造化物者然後爲考終其命矣詩曰
  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吾於尊翁父子深有望焉嗚
  呼其亦敬念之哉

知识出处

楓山集

《楓山集》

明章懋撰。懋有《枫山语录》,已著录。懋初在词垣,以直谏著名。今集中第一篇即其原疏。考元夕张灯,未为失德,词臣赓韵,亦有前规。而反覆力争,近乎伊川之谏折柳,未免矫激太过。然其意要不失于持正,故君子犹有取焉。至其生平清节,矫矫过人,可谓耿介拔俗之操。其讲学恪守前贤,弗逾尺寸,不屑为浮夸表暴之谈。在明代诸儒,尤为淳实。《明史》本传称,或讽之为文章,则对曰:“此小技耳,予弗暇。”有劝以著述者,曰:“先儒之言至矣,芟其繁可也。”盖其旨惟在身体力行,而于语言文字之间非所留意。故生平所作,止于如此。然所存皆辞意醇正,有和平温厚之风。盖道德之腴,发为词章,固非蜡貌栀言者所可比尔。

阅读

相关人物

章懋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