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善堂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楓山集》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5271
颗粒名称: 寶善堂記
分类号: K877.42
页数: 2
页码: 六十六-六十八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邻翁赵君叔祥邀请作者为他的“宝善”堂写一篇记,以训导其子孙。作者认为善是天的赋予,是士人的追求,而利是市井之人的追求。善与利之间的差异在于人们的追求和选择。行善会带来福报,而追求利益则可能导致怨恨。
关键词: 碑记 中国 明代

内容

正德初元予以老病奏䝉恩賜歸休居於邑之南隅
  鄰翁有趙君叔祥者其年與予相若而惇朴温厚悃
  愊無華不類市人翁三子曰寬曰㝝曰實皆善治生
  以貨殖爲業用白圭人棄我取人取我與之術恆居
  酒醴米肉諸物以售於人而操其奇贏家以大饒翁
  甞新搆居室中爲宴㑹賓客之堂前縣令周君勲爲
  書其扁曰寶善蓋以其父子之質皆美而近於善人
  欲其逃賈而歸於士也其望之厚矣翁一日使某來
  告曰願得一言以發周君名堂之義且以訓吾之子
  孫焉予以耄荒久廢筆硯辭謝久之而某數來固以
  爲請乃爲之言曰君家業於市宜其所寶者利也今
  乃欲以善爲寶不亦異乎夫善者天命所賦之正理
  爲士者之所求而利者人情所欲之微物爲市者之
  所趨利與善之間乃舜蹠所由分不可以不察也易
  曰積善餘慶而書曰作善降祥皆極言爲善之福無
  非欲人知所寶焉夫子罕言利而慮其多怨孟子不
  言利而患其交征則明言求利之害恐人之誤以爲
  寶也王孫圉稱觀射父諸人爲楚國之寶齊威王謂
  檀子等四臣爲照千里之寶蓋言人之善者乃爲國
  之所當寶吾固未暇論也惟晉舅犯謂仁親爲寶而
  宋子罕以不貪爲寶則其善在於已而人人所當寶
  者君之父子兄弟可不知所務乎能如舅犯之言而
  竭仁愛之誠盡事親之孝又推及於同氣之親與凡
  同類之人莫不有恩以相愛有禮以相接則内外無
  怨而得乎仁之善矣能如子罕之言而操無欲之心
  以苟得爲戒凡物之自外來者苟非吾之所有雖一
  毫而莫取則俯仰無愧而得乎義之善矣仁爲人之
  安宅義爲人之正路豈非善之所當寶者乎寶之云
  者必其服膺是善而念念皆仁若捧千金之璧而尊
  之貴之不以須臾而離必其力行是善而事事皆義
  若持照乘之珠而愛之重之不以造次顚沛而違也
  誠若是焉將見自天祐之而百祥萃於厥躬餘慶延
  于後世雖不求利而自然有莫大之利如晉公子得
  國不取而其後世爲盟主宋子罕辭玉不受而樂氏
  世爲宋卿與夫竇禹鈞范元之之流皆以行善不貪
  而獲大利焉視彼市井龍斷之徒孜孜謀利而所得
  不過目前毫末之微者不可同年而語矣周君所望
  於君家者不在是乎其勉之哉

知识出处

楓山集

《楓山集》

明章懋撰。懋有《枫山语录》,已著录。懋初在词垣,以直谏著名。今集中第一篇即其原疏。考元夕张灯,未为失德,词臣赓韵,亦有前规。而反覆力争,近乎伊川之谏折柳,未免矫激太过。然其意要不失于持正,故君子犹有取焉。至其生平清节,矫矫过人,可谓耿介拔俗之操。其讲学恪守前贤,弗逾尺寸,不屑为浮夸表暴之谈。在明代诸儒,尤为淳实。《明史》本传称,或讽之为文章,则对曰:“此小技耳,予弗暇。”有劝以著述者,曰:“先儒之言至矣,芟其繁可也。”盖其旨惟在身体力行,而于语言文字之间非所留意。故生平所作,止于如此。然所存皆辞意醇正,有和平温厚之风。盖道德之腴,发为词章,固非蜡貌栀言者所可比尔。

阅读

相关人物

章懋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