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谿重修悅濟橋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楓山集》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5264
颗粒名称: 蘭谿重修悅濟橋記
分类号: K877.42
页数: 2
页码: 四十六-四十八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兰谿县浮梁桥多次修建,但因各种原因被毁。近年有上书建议修复,被批准后由县丞田侯负责,因国库空虚,只能均摊费用。田侯担心不能持久,故规模大且坚固,以抵御风雨侵蚀。落成后,许侯完建议记录此事,并描述了田侯其他政绩。
关键词: 碑记 中国 明代

内容

蘭谿故有浮梁在縣城西門外厥名悅濟宋紹興中
  江運使衍始合眾力爲之歲久幾壞而江令文衡復
  修治焉久弗廢者有橋庄之田爲補葺之具也元季
  兵亂橋隨以廢而庄田亦不復存矣國初以來一作
  於洪武癸丑倡其役者知縣賈侯存義也再作於成
  化庚寅起其廢者知縣李侯璡也惜其未久皆遭洪
  水摧敗不能橋者前後殆百數年矣成之難敗之易
  良可慨也近有上書言浮梁不可廢者詔可其奏部
  檄藩府施行如章郡守萬公以屬邑丞田侯侯謂公
  帑久虛其費何從出乎乃不得已而均敷焉邑之編
  戶里二百四十而浮梁用舟八十艘命民三里共作
  一舟所需鐵石之類亦以其數均之而推擇里魁之
  可任者使職其事其財用出入官不與知眾情懽趨
  如治其私鳩財僦工惟恐或後不兩月而竣事其橋
  跨溪中有洲焉溪兩岸及中洲皆累石爲垜垜之上
  各樹石柱者二而中則有四焉以八十舟聯爲兩節
  舟上架板爲梁梁之兩傍皆有欄楯兩節之修總若
  干丈梁廣若干尺其舟首尾皆貫以連環鐵綆縻以
  篾䌫而兩端皆繫於石柱又以鐵作巨矛者十下墜
  於淵而上繫其橋使不隨波上下且時其水之高下
  以爲損益又時其開闔以通舟楫皆侯之所經畫而
  猶慮弗能久也故規模大略雖仍舊貫而巨艦危欄
  堅木厚枋高大壯固悉倍於舊庶可以敵風雨浪波
  之侵蝕而不至於速壞矣落成之日邑令許侯完語
  于眾曰田侯之爲是橋其用意勤爲慮遠而利澤之
  被於人者博矣不可無以垂示方來於是邑簿張君
  偕主敎段君貳敎崔君謁予爲記嗚呼佚道使民雖
  勞不怨未信而勞民以爲厲今田侯一令之下而遠
  近子來翕然響應惟所欲爲無不如志非其一念爲
  民不私諸已佚道之使威信素孚能若是乎是固不
  可不書而迹其他政則折獄如流庭無留訟禁令風
  行關節影絕又非獨作橋一事爲可書也故爲述其
  本末如此然竊有感焉橋之廢興有數而作繼在人
  昔人謂杜武庫之知不能使河橋之久者蓋作而莫
  之繼也若江令之繼運使則大有光焉田侯是橋之
  作寕不有望於後人之繼乎守規之無失修葺之以
  時則橋雖不田亦可長存而弗壤不然又如前日之
  橋而作者之志荒矣繼今爲政者尙亦罔俾江令獨
  專其美哉田侯名中字立夫新城人也起家進士歷
  官大理正議獄不合謫丞吾邑云

知识出处

楓山集

《楓山集》

明章懋撰。懋有《枫山语录》,已著录。懋初在词垣,以直谏著名。今集中第一篇即其原疏。考元夕张灯,未为失德,词臣赓韵,亦有前规。而反覆力争,近乎伊川之谏折柳,未免矫激太过。然其意要不失于持正,故君子犹有取焉。至其生平清节,矫矫过人,可谓耿介拔俗之操。其讲学恪守前贤,弗逾尺寸,不屑为浮夸表暴之谈。在明代诸儒,尤为淳实。《明史》本传称,或讽之为文章,则对曰:“此小技耳,予弗暇。”有劝以著述者,曰:“先儒之言至矣,芟其繁可也。”盖其旨惟在身体力行,而于语言文字之间非所留意。故生平所作,止于如此。然所存皆辞意醇正,有和平温厚之风。盖道德之腴,发为词章,固非蜡貌栀言者所可比尔。

阅读

相关人物

章懋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