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谿縣新遷預備倉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楓山集》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5255
颗粒名称: 蘭谿縣新遷預備倉記
分类号: K877.42
页数: 3
页码: 二十六-三十
摘要: 本文记述了洪武年间,太祖皇帝作元后,拯救了百姓的苦难,建立了预备仓来储藏粮食以备荒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仓库存粮被侵占或腐烂,而管理也逐渐松懈。到了弘治时期,兰溪县开始改变这种情况,建立了义民仓和义民仓监督制度,由地方官员负责管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本内容主要介绍了洪武年间建立的预备仓以及后来的管理和变化情况。
关键词: 碑记 中国 明代

内容

洪惟我太祖皇帝以亶聰明作元后拯生民塗炭之
  苦而措諸衽席之安其大造之仁蔑以加矣然猶夙
  夜憂勤圖恤民隱以謂歲不能以無歉民不可以無
  食爰命所司出官鈔以易穀而儲之鄉社以備凶荒
  以恤艱阨謂之預備倉其卽周人之委積隋唐之義
  廩宋朱文公社倉之遺意也豈非所謂竭心思而繼
  以不忍人之政者乎于時蘭谿始有東西南北四鄉
  之倉視歲豐歉而斂散之民是以不飢列聖相承建
  其有極歛福錫民太平無事年穀屢登長民者懈於
  其職監視弗虔所儲蓄者積而不散往往乾沒於豪
  猾之手而倉隨以壞矣宣正以來歲或不收而生靈
  嗷嗷無所仰給朝廷始用大臣之議令天下郡縣勸
  募富人入粟於官以爲荒備其輸粟至千石者賜以
  璽書旌爲義民時無錫薛侯理常乃作大倉於縣城
  之南數里倉嶺之下儲穀以數萬計又謂之義民倉
  民固有獲其利者夫何歷時滋久奸弊百出而倉非
  曩時之舊矣弘治壬子之春崑山王侯倬以才進士
  兩宰劇縣皆著能聲簡自天官來字吾民下車之初
  歲適大侵民窮無告亟發廪以賑貸之而視其倉屋
  皆壞漏弗支所儲之穀失亡大半而在𢈔者又皆陳
  腐不可食矣侯爲之太息流涕訪諸父老咸謂是倉
  地處幽僻四無民居監臨以政務紛冗弗遑時至而
  主守之人又皆一二十年弗與更代久而易懈至有
  死亡逃散而莫之守者其勢易爲侵盜又在大河之
  濱盜者不勞負擔夜舟滿載而之四方者不知其幾
  加以水濱早濕陰潤所蒸在倉而腐者亦有之矣倉
  儲虧耗職此之由而守倉人役以虧耗責償而破蕩
  其家者甚眾則是倉雖曰惠民而適以爲民害也侯
  乃嘆曰法久而弊生勢所必至不有以變而通之其
  可久乎乃相地於縣治之東得廢寺焉其土燥剛無
  卑濕也附城而近監臨可常至也去水而遠盜舟弗
  能達也在聞聞中十手目之所指視姦宄無所容也
  將謀攺作以祛宿蠧而部使者少參韓公行部至焉
  聞侯之議深以爲然乃具其事以白於鎭巡藩臬諸
  司得報如其請侯於是以義勸富人之堪事者授之
  規畫分其程度俾各以力自占徹其舊以卽於新中
  爲廳事廳事之北爲厫者三而左右對列亦各爲厫
  者三屋之以間計者凡四十有五其旁餘地又皆可
  續而厫焉外則周以垣墻皆石其址而覆以瓦幾三
  百餘丈前後重門以嚴出内而輪奐一新矣是役之
  興人皆懼勞費而難成然公不費官私不擾民經之
  營之在侯一心而義以感人其應如響凡富室之任
  其役者運材效力如治其私趨事赴工爭先恐後肇
  始於其年季冬之月而落成於來歲之春子來之政
  何其易耶守倉之役前此多以鄉民則往來守視非
  其所便今而易以市人則朝夕不離乎是倉矣先以
  久無更代則虧耗數多而難於責償今而定爲歲一
  交盤之法則無久役而民不困矣倉雖旣成人猶懼
  其儲蓄之弗廣侯以是歲當重造版籍推割產稅而
  受田之家皆物力富強者也隨其所收多寡計畝而
  勸之得白金二千七百餘兩易穀萬有千石自足當
  前虧損之數而倉儲不虛非復向之名存實亡者矣
  倉廩旣成而儲蓄不虛備荒有具而困窮是賴邑之
  父老欣然而來告曰我侯涖政之初小試經綸之業
  不遑他務而汲汲於是倉欲爲吾民深長計其所立
  之卓偉如是豈非推廣我皇祖仁覆天下之心而爲
  政者乎使其進而羽儀天朝上佐天子以經綸天下
  則其他政之仁大庇吾民者可預推矣吾儕小人自
  今其有瘳乎將謀伐石以永其功俾子孫世世勿忘
  我侯之仁乎盍爲文以記其歲月某乃作而言曰侯
  之爲政非止一倉之仁而其志亦未嘗以是而自滿
  也尙奚以書爲哉然愚於是竊有感焉是倉之成侯
  之仁吾民者固至矣若是倉能久而無弊則非所敢
  知也繼今爲政者必有我侯至誠惻怛之心然後可
  以行是倉之仁又必有我侯達權通變發奸摘伏之
  才然後可以祛是倉之弊而全是倉之仁後之君子
  其念之哉必切切焉視飢猶已亦以侯之心爲心焉
  使是倉之仁久而弗壞則吾民之蒙其惠者容有旣
  乎故爲執筆而不辭

知识出处

楓山集

《楓山集》

明章懋撰。懋有《枫山语录》,已著录。懋初在词垣,以直谏著名。今集中第一篇即其原疏。考元夕张灯,未为失德,词臣赓韵,亦有前规。而反覆力争,近乎伊川之谏折柳,未免矫激太过。然其意要不失于持正,故君子犹有取焉。至其生平清节,矫矫过人,可谓耿介拔俗之操。其讲学恪守前贤,弗逾尺寸,不屑为浮夸表暴之谈。在明代诸儒,尤为淳实。《明史》本传称,或讽之为文章,则对曰:“此小技耳,予弗暇。”有劝以著述者,曰:“先儒之言至矣,芟其繁可也。”盖其旨惟在身体力行,而于语言文字之间非所留意。故生平所作,止于如此。然所存皆辞意醇正,有和平温厚之风。盖道德之腴,发为词章,固非蜡貌栀言者所可比尔。

阅读

相关人物

章懋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