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縣覈田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楓山集》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5249
颗粒名称: 東陽縣覈田記
分类号: K877.42
页数: 3
页码: 十-十四
摘要: 本文记述了溧阳缪侯对东阳进行了土地改革,以解决版籍不明和赋税逋陷的问题。他根据鱼鳞图籍为准,核定田亩和税粮,并经上级同意后,将新核定的田亩数和税粮数登记造册,并上报国家存档。同时他还推行了一系列仁政措施,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和赞扬。
关键词: 碑记 中国 明代

内容

惟東陽金華望縣所隸十有四鄉民之係籍者至若
  千萬千百餘戶其所有土田爲畝若千萬千百有奇
  而輸二萬四千餘石可謂庶且富矣然賦之所出必
  于其田縣故有復熟官田若干畝名存實亡莫知其
  田之所在其米一千三百餘石皆無所徵爲政者以
  爲大農經費之入弗可虧也則以之抑配農民而責
  其償至其他官民之田之米無徵者又三百餘石其
  抑配亦如之嗚呼古之耕者助而不稅其制不可及
  已後世有田則有稅然各隨其所有多寡而徵焉民
  未以爲病也至於無田而有抑配之稅則民之困極
  矣是豈眞無田也耶蓋版籍不明姦欺百出有田者
  不稅有稅者無田逋租匿役靡所不至政龎賦擾訴
  理紛紜非惟民所不堪而有司亦病之矣溧陽繆侯
  之爲是邑剗政之疵剔民之蠧威行愛立訟清事舉
  既嘗一新其學以敎民矣又謂仁政自經界始經界
  不正而田失其實則版籍以之不明而稅之逋陷民
  之憔悴無怪其然不有以更張之其弊何時已乎乃
  成化十有八年適國家著令重造版籍遂以右參政
  吳公之命首取洪武中魚鱗圖籍爲之準令人戶各
  以狀陳所有田數而役民之善書數者使履畝而量
  之仍以鄉老之公正者爲監量辯其官民之田與號
  名步畝稅糧之實沿革之故以及得業之人皆書之
  籍旣覈矣而猶恐有蔽於私者又更其人易其地覆
  覈之且躬自臨視以發其隱伏正其爭訟焉夫然後
  宿弊潛奸披露首服有受人之田不認其稅者有以
  其稅而寄之他人者有寄之不收而棄其稅者有以
  官田隱爲民田以上地冒作下地者諸若此類悉釐
  正之凡所覈官田若干畝民田若干畝以及職學買
  括等田其數皆與舊額相當獨義莊爲有餘計其所
  餘田畝適符復熟之數侯乃嘆曰吾知所處矣彼復
  熟田者卽義莊而異其名也以有餘補不足何不可
  乎詢諸父老僉謂其宜上于藩府藩府允焉而復熟
  於是有田其有陵谷變遷田之果不存者則以新所
  墾闢之數充之土田旣正稅得所歸民業有經公租
  不負失業之民脫然若沉痾去體灑然若執熱遇濯
  而無復抑配之苦矣其定著爲籍曰流水曰保類曰
  尸類者皆明白可據乃以附諸國版登於天府焉凡
  民之任役者若干人始事於其年之春而訖役于其
  冬邑人旣皆悅喜相與歸德於侯而侯不自居也則
  謝曰版籍之正田稅之均實聖祖舊章明天子盛德
  藩府大官之令爾諸父老之勤也吾何力之有哉雖
  然吾與若等所以救其弊於今日者非易易也異時
  或有兼并之徒惡其害已而去籍焉則不得善其後
  矣亦圖所以維持而勿壞使吾民永有賴乎乃謀伐
  石使來請記予於是深有感焉夫仁政之不行久矣
  昔朱子之守漳州也嘗欲推行經界以惠貧民時當
  道者惑於浮議迄不果行有志之士至今爲憾則爲
  後世之吏欲行其志不亦難乎今侯覈田於東陽雖
  未能爲古經界而有經界之遺意焉可謂善學朱子
  者矣而獲乎上下莫或撓之則其時之所遭又有過
  於彼者豈非幸歟孰謂吏於今者不得行其志哉然
  以朱子之不得爲者侯既爲之則其所已爲若水利
  若社倉若義役皆仁政之宜於今者亦豈不欲次第
  爲之乎吾見人之蒙其澤者未可既也爾邑之父兄
  尚亦相與勉焉以贊其成哉若其維持而勿壞則後
  之人必有任其責者而區區不腆之言豈足以爲永
  久之托姑用敘其歲月使來者尙有考焉侯名樗字
  某某起家進士而爲是邑方以治行聞於時云其執
  役者之名氏與其鄉田土多寡稅糧輕重之數則列
  之碑陰

知识出处

楓山集

《楓山集》

明章懋撰。懋有《枫山语录》,已著录。懋初在词垣,以直谏著名。今集中第一篇即其原疏。考元夕张灯,未为失德,词臣赓韵,亦有前规。而反覆力争,近乎伊川之谏折柳,未免矫激太过。然其意要不失于持正,故君子犹有取焉。至其生平清节,矫矫过人,可谓耿介拔俗之操。其讲学恪守前贤,弗逾尺寸,不屑为浮夸表暴之谈。在明代诸儒,尤为淳实。《明史》本传称,或讽之为文章,则对曰:“此小技耳,予弗暇。”有劝以著述者,曰:“先儒之言至矣,芟其繁可也。”盖其旨惟在身体力行,而于语言文字之间非所留意。故生平所作,止于如此。然所存皆辞意醇正,有和平温厚之风。盖道德之腴,发为词章,固非蜡貌栀言者所可比尔。

阅读

相关人物

章懋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