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東江興濟橋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楓山集》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5247
颗粒名称: 重建東江興濟橋記
分类号: K877.42
页数: 2
页码: 六-八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华东江横绝衢道,险不可涉。薛扬祖、施寅、赵员卿、聂用和、刘杰、吴希彩、卢孟涵等相继建桥,费财劳力。今年夏,金华东阳卢君孟涵实任其费,乃倡其役,赵君士实东阳巨室亦乐善好施,且婚于卢,俾与孟涵协力以济其成。
关键词: 碑记 中国 明代

内容

金華之東北鄙其屬邑曰義烏距邑東數里許有溪
  曰東江橫絕衢道險不可涉曩者嘗比舟爲浮梁以
  濟不通每霖潦暴至勢尤湍悍梁弗能抗舟以數敗
  民病涉焉宋慶厯中知縣薛揚祖始橋以石邑人德
  之號薛公橋後爲水所圯施寅趙員卿來宰邑皆相
  繼有作制益宏壯始以興濟名具於滕强恕虞復所
  記可考也歷歲滋久仆而復興者不知其幾曁入皇
  朝一橋于洪武之壬戌尸其事者主簿聶用和也再
  橋于正統之戊辰倡其役者縣丞劉傑而輸財效勞
  者邑人吳希彩焉三橋於成化之癸已則東陽盧君
  孟涵實任其費夫何匠石弗工遭丙申之水復毀于
  成涉其艱哉今年夏金華同守洛陽李公某行部過
  之顧而嘆曰古者辰角見雨畢而除道天根見水涸
  而成梁有司常事耳舍是弗圖豈知爲政者哉顧官
  帑不可輒發而間者歲比不登又弗忍以是厲吾民
  也費將何所出乎乃詢諸父老知孟涵嘗有勞於是
  橋也于是以郡大夫之貴禮孟涵之廬勉其無廢前
  功以終惠于民人然又以爲役鉅用艱况其前時費
  已不貲可復獨堪其勞耶謂趙君士實東陽巨室亦
  樂善好施且婚于盧俾與孟涵協力以濟其成故又
  從而禮焉二人者感公之義皆忻然應命以其年秋
  七月丙申始事因舊之規累石于淵而爲之頓者也
  又以石隄其兩岸而洞其下以行水如頓之數而加
  其一橋之修六百有幾尺其崇若干尺廣若干尺木
  爲之梁而屋其上以楹計者若干石取於山材取於
  市力取於邑人之子來而木石之工則取於傭縻白
  金若干兩穀若干石皆取之盧趙而公私無與焉其
  經理程督縣之令佐咸效其勤歷十有幾旬而告訖
  工夫然後百里之人及四方賓旅道於是者往過來
  續不厲不揭去險阻而卽夷塗莫不誦公之德而嘉
  嘆二君之勞爲不可及也于時知縣事無錫趙某縣
  丞某主簿某乃屬其耆老觴酒橋上以落於成既而
  相謂曰是役也吾邑長民者弗能事事而公以郡大
  夫爲之吾邑之民弗能任其勞而二君以鄰邑之人
  任之厥功茂矣是不可無以章示久遠乃命伐石而
  以書來俾予識其歲月嗚呼非李公之忠信廉介政
  孚於人不足以建是橋非二君之勇於義弗私其有
  不足以成是橋今世之成大役者非取於官則鳩于
  民也不勞餘力以一言而建百世之利不藉眾緣以
  一二人而任一邑之勞而邑之令佐又能不沒人之
  功表樹之以風厲其后人其善皆可稱也是惡可以
  爲常事而不書哉庸不辭而爲之記

知识出处

楓山集

《楓山集》

明章懋撰。懋有《枫山语录》,已著录。懋初在词垣,以直谏著名。今集中第一篇即其原疏。考元夕张灯,未为失德,词臣赓韵,亦有前规。而反覆力争,近乎伊川之谏折柳,未免矫激太过。然其意要不失于持正,故君子犹有取焉。至其生平清节,矫矫过人,可谓耿介拔俗之操。其讲学恪守前贤,弗逾尺寸,不屑为浮夸表暴之谈。在明代诸儒,尤为淳实。《明史》本传称,或讽之为文章,则对曰:“此小技耳,予弗暇。”有劝以著述者,曰:“先儒之言至矣,芟其繁可也。”盖其旨惟在身体力行,而于语言文字之间非所留意。故生平所作,止于如此。然所存皆辞意醇正,有和平温厚之风。盖道德之腴,发为词章,固非蜡貌栀言者所可比尔。

阅读

相关人物

章懋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
薛揚祖
相关人物
施寅
相关人物
趙員卿
相关人物
聶用和
相关人物
劉傑
相关人物
吳希彩
相关人物
盧孟涵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