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菴續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楓山集》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5127
颗粒名称: 背菴續說
分类号: I269.6
页数: 2
页码: 三十八-三十九
摘要: 该文讨论了湖南宪副陈公的兄弟陈时泰自号背菴的意义,取自易经中艮卦的“艮其背”一语。作者认为背菴的意义在于表明人生的止境,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易经无穷的理解和不安于小成的志向。作者引用了周子和朱子的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是以背为不见之处,止于所不见,一种是以背为当止之所,止于所当止。作者认为背可以理解为应事之用,而止可以理解为本心之体。陈时泰如果能以此道行事,就能做到艮其背。
关键词: 杂著 中国 明代

内容

湖南憲副陳公時安之伯兄時泰自號背菴蓋取易
  繇之艮其背者而云然也公爲之說歷敘其平生孝
  友行于家信義聞于鄉爲能知所止而止者而仕爲
  下官耻於俯仰詭隨力辭以歸又合乎時止之義累
  數百言而終欲其敦所止焉可謂深切而著明矣公
  一日訪予山中出以相示又屬予廣其說予惟艮背
  之道時泰甫旣有所得矣而不自爲得乃復以名其
  菴公之爲說美矣至矣而不自爲至尤欲廣其義者
  其志將何如耶豈非有見於易道之無窮而不安於
  小成者乎顧予何人惡足與語於此辭之不獲乃僭
  爲之言曰易之取象於背其義博矣周子以背爲不
  見之處艮其背者止於所不見則靜止而無爲故曰
  背非見也止非爲也蓋卽太極圖主靜之意朱子以
  背爲當止之所艮其背者止於所當止則止得其所
  故云背卽止也止之所也又卽大學止於至善之義
  焉二說雖殊各有攸當一以本心之體言一以應事
  之用言也人生天地閒自身而家而國而天下大之
  人倫小之事物莫不有無極之眞則亦莫不各有當
  止之所皆所謂背也豈一行一能之所能盡哉時泰
  甫尙與其昆弟子姓益明是道於家庭之內本之主
  靜以立其體而窮夫所當止者以盡其用必知之有
  定見守之有定力內焉不獲其身外焉不見其人時
  而止也以是道而止時而行也以是道而行斯足爲
  艮其背矣若充其極焉則聖人之定以中正仁義而
  立極與大學之明明德於天下而無物不止其所者
  亦豈外於是哉此予之有志而未能者願與公之昆
  弟共勉焉

知识出处

楓山集

《楓山集》

明章懋撰。懋有《枫山语录》,已著录。懋初在词垣,以直谏著名。今集中第一篇即其原疏。考元夕张灯,未为失德,词臣赓韵,亦有前规。而反覆力争,近乎伊川之谏折柳,未免矫激太过。然其意要不失于持正,故君子犹有取焉。至其生平清节,矫矫过人,可谓耿介拔俗之操。其讲学恪守前贤,弗逾尺寸,不屑为浮夸表暴之谈。在明代诸儒,尤为淳实。《明史》本传称,或讽之为文章,则对曰:“此小技耳,予弗暇。”有劝以著述者,曰:“先儒之言至矣,芟其繁可也。”盖其旨惟在身体力行,而于语言文字之间非所留意。故生平所作,止于如此。然所存皆辞意醇正,有和平温厚之风。盖道德之腴,发为词章,固非蜡貌栀言者所可比尔。

阅读

相关人物

章懋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