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義縣重建廣福院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4634
颗粒名称: 武義縣重建廣福院記
分类号: I214.82
页数: 2
页码: 二十八至三十
摘要: 明蘇伯衡為武義縣重建廣福院寫的一篇記。
关键词: 别集 文集

内容

武義縣之闤闠中有佛刹曰廣福院元之至正丁酉
  春燬于括寇其年冬僅剏大佛寶殿未及視其成而
  僧衆或逝或散莫有任其興廢之責者為日已久屬
  者余宦遊來歸過焉則朱甍翠棟寶鐸金鈴煥然鍧
  然震耀耳目矣上人志晉肅余入坐方丈而言曰皇
  朝癸卯之歲志晉用甲乙之次忝主是山顧瞻薦莽
  不遑寧處切自思惟失今弗圖將隕先業而隳教基
  乃與吾徒宗煥慈䕃經營綜理而延慶寺住山如海
  邑士洪德潤等矜吾之有志也所以佽助者靡愛其
  力爰裒衆施益以已槖聚材庀工成大殿于甲辰之
  夏建山門于乙已之春嚴像設于丙午之秋而兩廡
  之作以戊申夏法堂之樹以辛亥冬寢室庫庾庖湢
  之屬次第訖役凡制之所宜有法之所當備者方圖
  緒成之過不自量業欲具事狀求記於執事而辱下
  臨敢遂謁之按院始於宋之嘉祐丁酉本福聖浴室
  也治平丁未初賜額曰夀聖遭燬於宣和庚子未幾
  重興紹興壬午乃改賜今額曰廣福元大德中溪數
  潰院又當其衝為横流必食之地山門既圮而衆亦
  無以自安主僧永起得今址于徐文肅公之孫揚祖
  乃公之别業遂徙而建焉實至大辛亥也自嘉祐丁
  酉至今洪武壬子凡三百二十有二年一圮於水再
  燬於寇盖有數焉至于以廢為興未有不存乎其人
  者也且起之遷建始事以辛亥晉之重建訖役亦以
  辛亥信非偶然哉前乎起也顛末不登於文字固莫
  可考也觀俞公之記起致力於大競之際歷二十寒
  暑猶有待於時秉惟力繼之而後䂓制大備可謂難
  矣今恒產不加多而物力不迨前且倍蓰晉毅然以
  興起自任訖能以十年之間而復還舊觀不愈難哉
  思其難相與扶植彌縫之使之永久弗墜是誠在乎
  後之人庸次第書之俾刻石昭示焉施錢與助者之
  氏名具列于石隂此不著

知识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十六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浙江金华人。伯衡博学勤奋,元末时负誉于乡,明初,用为国子学录,后迁学正,著《苏平仲集》。是集凡十六卷,初刻于洪武年间,由林方直编辑。卷首有刘基洪武四年(1371)序、宋濂洪武十三年(1380)序。收文十五卷、诗一卷。其文颇受宋濂等人推重,宋濂在 《送平仲还乡序》称:“平仲辞章,体裁严比,姿态横逸,如春阳被物,或根或芗,或卉或条,或大或小,或圆或扁,各随其物而畅之,无有同者。”显然是过誉之辞。郑瑗《井观琐言》则称 “其用意太苦、遣辞太繁缛,不可为法,”道出了苏伯衡为文的弊病所在。其诗作较少,且无佳作。集末有洪武八年 (1375)胡翰跋语,称苏伯衡选为太学官,“居太学六年。”考《明史》称苏伯衡在丙午 (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为国子学录,苏伯衡所著《国子学同官记》称以丁未 (元至正二十七年,即1367年)升学正,其诗文又有庚戌 (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 七月十日奉命编《摩国史口号》,则苏伯衡由学正擢编修,实在洪武三年(1370)上距丙午仅五年,是胡翰误将时间多记一年。是集为正统七年 (1442)处州 (今浙江丽水等地)推官黎谅所重刻,收入《四库全书》。还存有《金华丛书》(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 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蘇伯衡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