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府開元教寺興造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4632
颗粒名称: 温州府開元教寺興造記
分类号: I214.82
页数: 3
页码: 二十二至二十五
摘要: 明蘇伯衡為温州府開元教寺興造寫的一篇記。
关键词: 别集 文集

内容

温之佛刹傳天台智者之學者惟開元最鉅在今玄
  妙坊東晉天寧二年郡人李整捨宅以建初名崇安
  唐開元二十年制諸州咸以一大寺為開元寺而兹
  寺為温諸寺之冠例改今額石晉天福二年復崇安
  故名至宋治平四年火久而復完政和十年更為天
  寧萬夀宫其復為寺仍曰開元建炎十年也紹興十
  年又以菑燬未幾重興初寺隣法明院後遷法明于
  來福門外而以地畀寺斥大其址立于院五曰藏院
  曰天台教院曰千佛律院曰囿覺曰圓通兩禪院寶
  慶十年重建山門又移千佛立于寺之後元至元二
  十七年各路例設官講所因以千佛為之自是千佛
  不復隸本寺俱燬于延祐元年而重搆於泰定四年
  歲時節祝釐與凡祈禳咸在焉越三十五年至正丁
  酉颶風大作棟宇盡覆獨寶殿存而上漏傍穿亦已
  甚矣主僧至剛僅克葺而新之樹法堂闢山門範銅
  為鐘搆樓以度而遷主江心也所宜有而未及為者
  固多也今住持仰山欽以國朝洪武五年自顯德來
  補其處鋭志興修圖惟厥終俄又以病去十六年春
  諸山相率白于郡府復輓之出再正法席即探已之
  槖歛田之入市材諏曰召匠僦傭百堵皆作殿堂門
  廡庫庾齋庖湢圊或因或革以次就諸佛菩薩羅漢
  護法天神雕塑藻繪煥焉聿新僧佛之供器物之需
  纎悉畢備下逮垣墉階術之微有廢必舉凡至剛未
  及為者至是仰山無不按其法之所宜有而申其志
  之所欲為矣雖名因舊以為新實則創始也十七年
  某月某日工告竣事耆舊僧僉謂數十年之廢成于
  一旦為力不易而功甚鉅宜有述以示方來而寺之
  沿革興廢皆無所登載介前温州路治中金君翊求
  余記之竊惟開元自有寺至於今千有六十有八年
  矣厄于鬱攸者三奪於道家壞於颶風者各一由代
  有其人故其燬也随復而其奪也迄歸在梁則有若
  宗慧開義井鑄大鐘大鼎在汴宋則有若性南詣闕
  獻頌仁宗召對稱旨親御宸翰錫以文英大師之號
  而御書閣攸建自景祐至熙寧兩蒙一大藏教之賜
  在南渡則有若真敬因山門為閣崇百有三十尺東
  西各翼以臺高與之等觀水心葉公之記其䂓模之
  雄傑巨麗猶可槩見也元有國百年先後登於主席
  是迓是續則有若至興思聰省初宗岳至剛寺之久
  而不廢豈不以人乎際今昌辰尊崇象教不有仰山
  者出人與時會假方便力示現有為安能於朞歲間
  畢還舊觀存教基於將隳振宗風以不墜也哉然前
  乎此有大興造皆在時康物阜之際易壞為成直易
  易耳今仰山興事于仍歲水旱之後帑藏空虛之日
  而能悉績于成不愆于素固猶其材之過人亦戞戞
  乎其難矣豈宜無以告後人使相與扶植於無窮乎
  庸不辭而備為之書若夫如來以種言說開示趨極
  樂正路五時八教三觀十乘之旨法筵重啟龍象咸
  萃脩而行之又豈不在仰山當不待記而亦非世締
  文字所能記不敢因記興造而輒有所陳也

知识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十六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浙江金华人。伯衡博学勤奋,元末时负誉于乡,明初,用为国子学录,后迁学正,著《苏平仲集》。是集凡十六卷,初刻于洪武年间,由林方直编辑。卷首有刘基洪武四年(1371)序、宋濂洪武十三年(1380)序。收文十五卷、诗一卷。其文颇受宋濂等人推重,宋濂在 《送平仲还乡序》称:“平仲辞章,体裁严比,姿态横逸,如春阳被物,或根或芗,或卉或条,或大或小,或圆或扁,各随其物而畅之,无有同者。”显然是过誉之辞。郑瑗《井观琐言》则称 “其用意太苦、遣辞太繁缛,不可为法,”道出了苏伯衡为文的弊病所在。其诗作较少,且无佳作。集末有洪武八年 (1375)胡翰跋语,称苏伯衡选为太学官,“居太学六年。”考《明史》称苏伯衡在丙午 (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为国子学录,苏伯衡所著《国子学同官记》称以丁未 (元至正二十七年,即1367年)升学正,其诗文又有庚戌 (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 七月十日奉命编《摩国史口号》,则苏伯衡由学正擢编修,实在洪武三年(1370)上距丙午仅五年,是胡翰误将时间多记一年。是集为正统七年 (1442)处州 (今浙江丽水等地)推官黎谅所重刻,收入《四库全书》。还存有《金华丛书》(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 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蘇伯衡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