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恩光孝天寧禪寺大佛殿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4631
颗粒名称: 報恩光孝天寧禪寺大佛殿記
分类号: I214.82
页数: 2
页码: 十九至二十二
摘要: 明蘇伯衡為報恩光孝天寧禪寺大佛殿寫的一篇記。
关键词: 别集 文集

内容

比丘軒公住持報恩光孝天寧禪寺之七年洪武十
  六年某月某日新作大佛殿成其費取諸經用之羨
  財而裒衆施以助不給出力為之外護則廣威將軍
  僉温州衛指揮使司事王公銘寺在衛署之東宋崇
  寧壬午奫禪師所建癸未賜額曰崇寧萬夀政和已
  亥乃改額曰天寧萬夀紹興丁卯又更賜今額某年
  以菑毁重興未幾而荐厄於某年至某年重搆又燬
  於某年元之至元幾年始復於舊逮至正末困於力
  役田既出質衆亦散去而寺之凋弊已甚國朝洪武
  九年二月軒公以選自惠日來主法席賴其經營繕
  葺仆者以植傾者以支朽者以易缺者以完而土田
  以復清䂓以振會有司治海艦即廡下處工徒不戒
  於火又以十三年春廢為瓦礫之區軒公謂其徒曰
  寺之廢興法之隆替係焉我等坐視可乎焦神苦力
  掇拾煨燼以圖興復凡耆舊莫不感奮官民信向相
  繼致助西偏地勢褊迫則請於王公斥使與東如一
  地以尺計總若干尋建方丈庫司茶堂既而曰有方
  丈以議事有庫司以儲財可以事土木之功矣然欲
  復吾故宇莫先於治殿以䖍奉佛祖衆議允協以白
  王公伐大木於羅浮象浦聚貨食召匠傭始事以其
  夏六月望至是而訖役為屋以間計凡若干高深脩
  廣悉準其舊層阿廣霤隆棟厚礎斵雕藻繪殆無遺
  功金相玉毫安奉如式幡座華盖種種莊嚴其壯麗
  顯敞侈於昔多矣爰以狀因鎮撫譚君濟來徵文為
  記余聞成壞囿於數而以廢為興則存乎人又必人
  與時會乃能不難於以廢為興兹殿之建當山寇竊
  發之日歲艱物匱之時首尾僅四寒暑而熾然成就
  如此豈不以智性融通于事于理未嘗分别而生欣
  厭有若軒公而又遭逢聖時哉弘惟皇上渡江之初
  即以故龍翔集慶寺為天界善世寺膺寶歷之四年
  徵有道浮屠十人就蔣山太平興國寺丕建廣薦福
  會後六年命天界住山宗泐取經西竺又五年詔郡
  縣咸立僧司以糾其徒佛法之見尊奉至此振古所
  未聞也盖西方聖人以神道設教大率使人去妄而
  即真因境以生悟其誓願之廣大慈悲之深重欲高
  深廣袤之區生成動植之類莫不拔迷途脱苦海而
  泳游于慈雲慧日之中此與中國聖人博施濟衆一
  視同仁夫何以異聖人在御參用真乘亦惟密禆至
  化隂隲羣生豈專福田利益於一人哉軒公祗承德
  意而致力斯寺于斯時既成寶搆以嚴所事方務鳩
  功畢還舊觀庶幾教基上並鴻圖至於萬億維年而
  海隅含生之屬永有依怙其營度之勤搆締之美興
  復之功當屢書不一書殿之建特其權輿爾尚刻石
  以竢焉軒公名子軒號宗冕嗣法于宜翁雅禪師耆
  舊與公同心而効力者曰某曰某云

知识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十六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浙江金华人。伯衡博学勤奋,元末时负誉于乡,明初,用为国子学录,后迁学正,著《苏平仲集》。是集凡十六卷,初刻于洪武年间,由林方直编辑。卷首有刘基洪武四年(1371)序、宋濂洪武十三年(1380)序。收文十五卷、诗一卷。其文颇受宋濂等人推重,宋濂在 《送平仲还乡序》称:“平仲辞章,体裁严比,姿态横逸,如春阳被物,或根或芗,或卉或条,或大或小,或圆或扁,各随其物而畅之,无有同者。”显然是过誉之辞。郑瑗《井观琐言》则称 “其用意太苦、遣辞太繁缛,不可为法,”道出了苏伯衡为文的弊病所在。其诗作较少,且无佳作。集末有洪武八年 (1375)胡翰跋语,称苏伯衡选为太学官,“居太学六年。”考《明史》称苏伯衡在丙午 (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为国子学录,苏伯衡所著《国子学同官记》称以丁未 (元至正二十七年,即1367年)升学正,其诗文又有庚戌 (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 七月十日奉命编《摩国史口号》,则苏伯衡由学正擢编修,实在洪武三年(1370)上距丙午仅五年,是胡翰误将时间多记一年。是集为正统七年 (1442)处州 (今浙江丽水等地)推官黎谅所重刻,收入《四库全书》。还存有《金华丛书》(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 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蘇伯衡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