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岳德清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4629
颗粒名称: 贈岳德清序
分类号: I214.82
页数: 2
页码: 十七至十九
摘要: 明蘇伯衡為贈岳德清寫的一篇序。
关键词: 别集 文集

内容

往歲金華同知潘侯叔聞病目延周漢臣者治之漢
  臣出入叔聞所余數數見之其徒有岳生者未嘗不
  與之俱漢臣治叔聞之目凡砭焫湯熨與夫劑之和
  煮加損一以屬岳生比叔聞病愈漢臣辭歸余亦徵
  赴京師余之叨禄於京師也八年然後得請歸養及
  歸從人問漢臣則且死矣而岳生者余固忘之去年
  冬有持胡先生遺岳德清詩示余者言德清余嘗識
  之余亦不記其為漢臣之徒也歲之六月德清過余
  相與問勞乃知其為往歲與漢臣俱出入叔聞所者
  固舊相識也而忘之則余見德清安得不喜且愧哉
  德清故鄂忠武王之裔家於嚴陵採藥浙水東名山
  奥區往往有其足迹而雅愛金華之長山至輒眷焉
  不能去其所至人莫不虛舘以竢為人治目比有奇
  驗則德清能傳漢臣之業可知矣余因問德清人目
  病凡幾證狀何若也德清引古方書言目之病甚悉
  大都十七八證而名狀各異又問治之皆有術無術
  對曰唯瞽不治餘皆有治之之術也然則天下無不
  可治之目已對曰然余拊髀曰嗟乎德清生亦知余
  之病乎余目與人同而余獨視不及尋丈尋丈之外
  驪黄牝牡不辨此吾友也熟視而弗與揖彼非吾友
  也拱手而迎之以此動輒速諐招刺不知此果類古
  方書何等證也生將何以治之乎然余固能決别黔
  晳美惡真膺於尋丈之内焉生縱不吾治猶可也嗟
  乎德清生亦知人之病有甚於余而余之所甚患者
  乎乃者雨不時降吾婺以旱溪流斷絶車無所用由
  是方地千里不問高田下田鞠為槁壤黍稷重稑無
  弗黄而殞矣而肉食者若不見而莫之省且督吏若
  胥日夜取常租之盈其視民之少壯者之有菜色老
  弱者之胥為殍也與瞀者矇者眇者無以異觀其目
  則非瞀非矇非眇者不知此果類古方書何等證也
  生將何以治之乎人也固朝廷使之舉錯民之枉直
  者也生不有以治之其於賢否是非利害曲直廢置
  取舍從違顛倒錯謬每事類夫此則斯民將奈之何
  德清謝曰此非目病也苟非目病則何病也對曰此
  所謂盲於心者也夫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
  病道少況乎以心盲之盲責醫目者醫哉則賤工亦
  安能治之雖然凡人之病必有由來得其所由治之
  斯愈此不易之道也之人之盲也亦必有由然矣故
  竊以為苟治之以治阿大夫即墨大夫之術何患其
  不治哉又焉用吾醫目者為余嘉其辯遂次第其語
  以告操黜陟之柄者且以見余之識德清有素云

知识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十六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浙江金华人。伯衡博学勤奋,元末时负誉于乡,明初,用为国子学录,后迁学正,著《苏平仲集》。是集凡十六卷,初刻于洪武年间,由林方直编辑。卷首有刘基洪武四年(1371)序、宋濂洪武十三年(1380)序。收文十五卷、诗一卷。其文颇受宋濂等人推重,宋濂在 《送平仲还乡序》称:“平仲辞章,体裁严比,姿态横逸,如春阳被物,或根或芗,或卉或条,或大或小,或圆或扁,各随其物而畅之,无有同者。”显然是过誉之辞。郑瑗《井观琐言》则称 “其用意太苦、遣辞太繁缛,不可为法,”道出了苏伯衡为文的弊病所在。其诗作较少,且无佳作。集末有洪武八年 (1375)胡翰跋语,称苏伯衡选为太学官,“居太学六年。”考《明史》称苏伯衡在丙午 (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为国子学录,苏伯衡所著《国子学同官记》称以丁未 (元至正二十七年,即1367年)升学正,其诗文又有庚戌 (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 七月十日奉命编《摩国史口号》,则苏伯衡由学正擢编修,实在洪武三年(1370)上距丙午仅五年,是胡翰误将时间多记一年。是集为正统七年 (1442)处州 (今浙江丽水等地)推官黎谅所重刻,收入《四库全书》。还存有《金华丛书》(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 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蘇伯衡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