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田同知赴太原詩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4622
颗粒名称: 送田同知赴太原詩序
分类号: I214.82
页数: 1
页码: 五至六
摘要: 明蘇伯衡為送田同知赴太原詩寫的一篇序。
关键词: 别集 文集

内容

今中書右丞楊公為參政江西時幙府號多賢而鎮
  撫田侯無禽特知名既文且武大見任使繕軍綏民
  以至于聽訟張㢮無不適其宜健將老吏咸傾心下
  之楊公入朝而田侯亦代還僦屋龍河之上杜門讀
  書再食新矣方楊公由御史中丞出鎮山西也屬郡
  缺長貳公曰吾所統皆股肱郡且其民新脱鋒鏑不
  有人焉足為士卒黎庶倚賴者不足任而吾所知人
  惟田鎮撫最材而效又著即具名以聞而請之上乃
  命為太原府同知田侯且行求一言為䂓余觀之春
  焉而草木榮秋焉而草木落夫其榮也非自榮必有
  使之者故從而榮也其落也非自落亦必有使之者
  故從而落也是故使之者至無物不從使之者不至
  無物或從古之爲治者舉天下之大而無不爲之用
  者無他焉善操其所以使之者而已矣而教化刑政
  之具忠信之實勸懲之方則其所使者也夫以田侯
  之材誠善操所以使之之術雖以之輔理可也而況
  爲郡乎集流亡以實其地課農桑以厚其生謹邊防
  以除其患時役使以齊其力同好惡以得其情興學
  棱以革其俗轉憔悴爲樂康於以答知已於以欽承
  眷注夫何難焉而又安用余言哉於是書以爲田同
  知赴太原詩敘

知识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十六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浙江金华人。伯衡博学勤奋,元末时负誉于乡,明初,用为国子学录,后迁学正,著《苏平仲集》。是集凡十六卷,初刻于洪武年间,由林方直编辑。卷首有刘基洪武四年(1371)序、宋濂洪武十三年(1380)序。收文十五卷、诗一卷。其文颇受宋濂等人推重,宋濂在 《送平仲还乡序》称:“平仲辞章,体裁严比,姿态横逸,如春阳被物,或根或芗,或卉或条,或大或小,或圆或扁,各随其物而畅之,无有同者。”显然是过誉之辞。郑瑗《井观琐言》则称 “其用意太苦、遣辞太繁缛,不可为法,”道出了苏伯衡为文的弊病所在。其诗作较少,且无佳作。集末有洪武八年 (1375)胡翰跋语,称苏伯衡选为太学官,“居太学六年。”考《明史》称苏伯衡在丙午 (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为国子学录,苏伯衡所著《国子学同官记》称以丁未 (元至正二十七年,即1367年)升学正,其诗文又有庚戌 (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 七月十日奉命编《摩国史口号》,则苏伯衡由学正擢编修,实在洪武三年(1370)上距丙午仅五年,是胡翰误将时间多记一年。是集为正统七年 (1442)处州 (今浙江丽水等地)推官黎谅所重刻,收入《四库全书》。还存有《金华丛书》(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 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蘇伯衡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