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4566
颗粒名称: 武德傳
分类号: I214.82
页数: 2
页码: 二十五至二十八
摘要: 明蘇伯衡撰寫的一篇傳記。
关键词: 别集 文集

内容

武毅將軍武德壽州安豐人至正末江淮用兵以材
  略應募爲義兵百戸累功至千戸慨然有志於功名
  而共事諸將皆不足與成功從元帥張鑑渡江轉戰
  寧國太平之地且三四年言於張鑑曰天生勇猛之
  娶堂堂雄萬夫今日衂於東明日衂於西事勢可知
  矣不早擇所依一旦與草木同朽腐豈不可惜哉張
  鑑善其言乃以丙申三月相率自歸今上九月從鄂
  國常公攻毗陵將下而從常公援魏國徐公於牛塘
  明年三月復從攻毗陵克之五月與張鑑攻下秦州
  六月攻高郵七月除管軍千戸十月從曹國李公赴
  常公於池州戰尤力流矢中右股拔去之血流至踵
  弗顧戊戌三月從取於潛昌化三月乘勝克嚴州𧶘
  以銀碗由千戸爲萬戸五月苗楊左丞軍軍烏龍嶺
  德曰可襲取之願爲先驅李公問曰何以知可襲取
  對曰乘高覘之見其軍勢首尾衡決部曲時徙舉不
  安又其聲囂以此知之李公以爲然從李公出擊覆
  其營十月移兵取蘭溪十二月上至金華其守將甯
  安慶以城降從入金華已亥正月分兵克諸曁三月
  復從李公擊紹興鼓勇爭先右臂傷而戰自若李公
  曰人人如武某何戰不捷哉𧶘米三石加銀碗後二
  年二月王保反金華越國胡公遇害賀仁德反處州
  院判耿公遇害浙東震動德以是月從李公定金華
  三月從張指揮進擊處州遇賀仁德軍於劉山德馳
  當之戟手罵仁德曰爾初無容足之地來歸我國家
  我國家命爾爲元帥爾不思報効而行叛逆若爾者
  天地所不容神人所共誅爾死在頃刻尙敢逆戰耶
  仁德大怒揮戈刺德中右股德引刀斷其戈追擊之
  大聲呼殺入諸軍繼之仁德敗走爲背城之戰德又
  獨以精銳𥤮入其陣鏖戰仁德遂爲其下所誅處州
  平回守嚴州甲辰官制行改管軍百戸乙巳三月僞
  吳張士誠軍犯諸曁從李公擊退之資綵繪二李公
  遣從朱指揮援浦城所過若金剛橋無蓋洞諸寨皆
  下丙午春江山之十四都民據山寨爲亂從徐元帥
  直抵其處羣盜大驚德徐曉以禍福則相與羅拜願
  貸死悉撫定之洪武元年正月復從李公下建州劔
  州汀州還師從都督林公捕海寇昌國之蘭秀山七
  月復從李公南入閩悉定閩溪諸寨十一月李公請
  於朝以爲管軍千戸而命下以十二月階武略將軍
  三年移衢州四年朝廷定功行賞賜世襲制書文綺
  三絹如之三年靖海侯吳公出行邊德被檄赴靖海
  侯於平陽靖海侯察其可屬任而平陽重鎭外控島
  夷命就鎭平陽十年換武毅將軍鎭平陽八年年將
  六十乞致其事得請則十四年春也其冬上以海内
  悉平定而雲南獨外聲教選將統諸衛軍合十萬致
  討以德宿將命與諸大將將兵偕行
  論曰昔馬援去隗囂歸光武輔成漢業爲漢功臣封
  新息侯歸老私第及光武命援將兵討交趾援雖老
  不敢辭蓋忠藎之臣心乎報國身之不恤義當然也
  武將軍棄昏事明委質聖朝去就之間動中機會至
  於起自休致出從征伐聞命即行慷慨許國其智識
  忠義於援豈非異世而同符也哉書之簡冊千載而
  下想其風烈孰不歆慕援不得專美於前矣

知识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十六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浙江金华人。伯衡博学勤奋,元末时负誉于乡,明初,用为国子学录,后迁学正,著《苏平仲集》。是集凡十六卷,初刻于洪武年间,由林方直编辑。卷首有刘基洪武四年(1371)序、宋濂洪武十三年(1380)序。收文十五卷、诗一卷。其文颇受宋濂等人推重,宋濂在 《送平仲还乡序》称:“平仲辞章,体裁严比,姿态横逸,如春阳被物,或根或芗,或卉或条,或大或小,或圆或扁,各随其物而畅之,无有同者。”显然是过誉之辞。郑瑗《井观琐言》则称 “其用意太苦、遣辞太繁缛,不可为法,”道出了苏伯衡为文的弊病所在。其诗作较少,且无佳作。集末有洪武八年 (1375)胡翰跋语,称苏伯衡选为太学官,“居太学六年。”考《明史》称苏伯衡在丙午 (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为国子学录,苏伯衡所著《国子学同官记》称以丁未 (元至正二十七年,即1367年)升学正,其诗文又有庚戌 (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 七月十日奉命编《摩国史口号》,则苏伯衡由学正擢编修,实在洪武三年(1370)上距丙午仅五年,是胡翰误将时间多记一年。是集为正统七年 (1442)处州 (今浙江丽水等地)推官黎谅所重刻,收入《四库全书》。还存有《金华丛书》(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 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蘇伯衡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