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遯山先生贊并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4535
颗粒名称: 何遯山先生贊并序
分类号: I214.82
页数: 2
页码: 二十至二十一
摘要: 明蘇伯衡撰寫的一篇贊。
关键词: 别集 文集

内容

晉城何氏自唐會昌中諱晉者避兵來婺其後子孫
  遂為婺人故吾婺之有何氏與安陽韓氏東莱呂氏
  實同其盛衣冠奕世蔚為望宗皆所謂能世其家者
  也而於我蘇氏代有婚姻之好焉有若遯山先生伯
  衡生晚雖不獲拜其舄履然其素行清言蓋嘗聞之
  矣今觀趙魏公康里公之書讀祭酒許君之文能無
  重老成人之思乎不揆未學輒係之以贊贊曰
  退不絶俗進不同塵易之嘉遯先生其人況問學之
  該博經術之精純纘令緒於奕世備雅德於一身仕
  不擇禄而全委贄之義醫以自詭而推及物之仁用
  能澤被乎鄉鄰望重乎搢紳聳一郡之文獻後百歲
  而益振慨宰木其已拱孰儀刑之可親此所以想高
  風於往日而嘆我生之不並辰也

知识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十六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浙江金华人。伯衡博学勤奋,元末时负誉于乡,明初,用为国子学录,后迁学正,著《苏平仲集》。是集凡十六卷,初刻于洪武年间,由林方直编辑。卷首有刘基洪武四年(1371)序、宋濂洪武十三年(1380)序。收文十五卷、诗一卷。其文颇受宋濂等人推重,宋濂在 《送平仲还乡序》称:“平仲辞章,体裁严比,姿态横逸,如春阳被物,或根或芗,或卉或条,或大或小,或圆或扁,各随其物而畅之,无有同者。”显然是过誉之辞。郑瑗《井观琐言》则称 “其用意太苦、遣辞太繁缛,不可为法,”道出了苏伯衡为文的弊病所在。其诗作较少,且无佳作。集末有洪武八年 (1375)胡翰跋语,称苏伯衡选为太学官,“居太学六年。”考《明史》称苏伯衡在丙午 (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为国子学录,苏伯衡所著《国子学同官记》称以丁未 (元至正二十七年,即1367年)升学正,其诗文又有庚戌 (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 七月十日奉命编《摩国史口号》,则苏伯衡由学正擢编修,实在洪武三年(1370)上距丙午仅五年,是胡翰误将时间多记一年。是集为正统七年 (1442)处州 (今浙江丽水等地)推官黎谅所重刻,收入《四库全书》。还存有《金华丛书》(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 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蘇伯衡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