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野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4514
颗粒名称: 分野論
分类号: I214.82
页数: 2
页码: 一至四
摘要: 明蘇伯衡撰寫的一篇雜著文。
关键词: 别集 文集

内容

分野之說其傳也遠而周禮春秋傳始詳焉春官保
  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觀
  妖祥左氏内傳曰參為晉星商主大火外傳曰歲星
  所在則我有周之分野也此分野之說見於周禮春
  秋傳然也至漢地理志言分野乃為始詳密謂秦為
  東井輿鬼之分野魏為觜觹參之分野周為柳七星
  張韓為角亢氐趙為昴畢燕為尾箕齊為危虛魯為
  奎婁宋為房心衛為營室東壁楚為軫翼吳為斗越
  為牽牛婺女而鄭康成則謂堪輿雖有郡國所入度
  非古數也今其分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星紀吳越
  也玄枵齊也娵訾衛也降婁魯也大梁趙也實沈晉
  也鶉首秦也鶉火周也鶉尾楚也夀星鄭也大火宋
  也析木燕也觀乎左氏謂熒惑守心宋景禳其咎實
  沈為祟晉侯受其殃鄭氏謂分野之妖祥主用客星
  彗孛之氣以為象則驗災祥於星土其法蓋古有之
  不可誣也然而吳越之地南而星紀則在丑齊之地
  東而玄枵則在子魯之地亦東而降婁則在戍東西
  南北往往相反而不相配是則誠為可疑者杜預等
  注既莫能詳而鄭氏則謂國中之封域於星則有分
  焉其書亡矣夫有其書而既亡此後人所以求其說
  而不得自漢以下星官史家參之以度數毫分縷析
  各極其至而十二次分野相配之理卒莫有明言之
  者嗟乎夫豈不以不足言而不言之歟唐天文志浮
  圖一行皆以河漢為言固已疎遠及賈公彦輩乃援
  古昔受封之日歲星所在之辰其國屬焉以為證若
  然則三代之分埜皆當不同而列國所屬亦必有同
  焉者矣嘗試論之分野視分星古不謂地也地有彼
  此之不齊而分野在天則一定而不易以彼此不齊
  之地必欲求配於在天十二次整然之分野其說之
  難通也固宜蓋天有三垣紫微太微天市是也紫微
  太微皆將相輔佐之位而天市下垣則列國星宿之
  所在其星東西二十有二宋南海燕南東海徐吳越
  齊中山九河趙魏韓楚梁巴蜀秦周晉河間河中曰
  分野者指列宿所屬之分而言也鄭氏所謂星土者
  是也其國在此而星則在彼彼此各不相配而其為
  象未嘗不相屬非地之在北者其分野在天亦居北
  地之在南者其分野在天者亦居南也列國之在天
  下彼此從衡之不齊猶犬牙然而欲以其地之不齊
  者求合乎在天之分野之整然者彼此之不相配無
  足怪者甚者至以天之北極為天之首其體及背故
  有吳北魯東之差其惑甚矣易不云乎在天成象在
  地成形水火木金土其形在地者也而天有其五星
  焉所謂象者豈惟五星哉凡物莫不皆然矣故夫齊
  吳燕宋韓楚周秦魏趙諸國之地地之形也而其星
  在天象之謂也地有是形則天有是星天有是星則
  有是名曰齊吳燕宋韓楚周秦魏趙列國者非後世
  有是名而舉以為分野之名也何以知其然也徵諸
  東海南海九河河間河中巴蜀中山有以知之也東
  海南海九河河間河中巴蜀中山在天皆為列星而
  東海南海九河河間河中非國中山巴蜀非若諸國
  之顯也故曰地有是形則天有是星而分野者指列
  星所屬而言也或曰若然則十二次之說將無所徵
  歟曰十有二次所以驗天運之度數日躔之次舍此
  蓋古法而歷家之所取證者也因其度數次舍之所
  在而妖祥見焉則其所屬之地從亦可徵矣抑分野
  之說豈專係於是哉

知识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十六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浙江金华人。伯衡博学勤奋,元末时负誉于乡,明初,用为国子学录,后迁学正,著《苏平仲集》。是集凡十六卷,初刻于洪武年间,由林方直编辑。卷首有刘基洪武四年(1371)序、宋濂洪武十三年(1380)序。收文十五卷、诗一卷。其文颇受宋濂等人推重,宋濂在 《送平仲还乡序》称:“平仲辞章,体裁严比,姿态横逸,如春阳被物,或根或芗,或卉或条,或大或小,或圆或扁,各随其物而畅之,无有同者。”显然是过誉之辞。郑瑗《井观琐言》则称 “其用意太苦、遣辞太繁缛,不可为法,”道出了苏伯衡为文的弊病所在。其诗作较少,且无佳作。集末有洪武八年 (1375)胡翰跋语,称苏伯衡选为太学官,“居太学六年。”考《明史》称苏伯衡在丙午 (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为国子学录,苏伯衡所著《国子学同官记》称以丁未 (元至正二十七年,即1367年)升学正,其诗文又有庚戌 (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 七月十日奉命编《摩国史口号》,则苏伯衡由学正擢编修,实在洪武三年(1370)上距丙午仅五年,是胡翰误将时间多记一年。是集为正统七年 (1442)处州 (今浙江丽水等地)推官黎谅所重刻,收入《四库全书》。还存有《金华丛书》(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 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蘇伯衡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