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廟庭從祀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忠文公集》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4298
颗粒名称: 孔子廟庭從祀議
分类号: I207.62
页数: 4
页码: 一-六
摘要: 本文论述了孔子庙庭从祀者的历史和贡献,详细介绍了各个从祀者的姓名、师承和贡献,同时强调了圣学和从祀的重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 孔子庙庭 从祀者 历史

内容

孔子廟庭從祀者凡百有五人自澹臺滅明至孔鯉
  七十一人皆受業聖人之門而承聖人之敎者也自
  左邱明至許衡三十四人皆傳註聖經尊崇聖學而
  有功於聖人之道者也蓋自唐貞觀二十一年始以
  左邱明至范甯等二十一人從祀廟庭及宋元豐七
  年復增荀况揚雄韓愈以世次先後從祀左邱明二
  十一人之間湻祐元年乃以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
  朱熹列于從祀景定二年又增張栻呂祖謙咸湻三
  年又增邵雍司馬光及元皇慶二年乃以許衡繼宋
  九儒居從祀之列所謂三十四人者也以今論之漢
  儒之從祀者十四人而猶闕者一人董仲舒是也唐
  之從祀者一人而猶闕者一人孔穎達是也宋之從
  祀者九人而猶闕者四人范仲淹歐陽修眞德秀魏
  了翁是也元之從祀者一人而猶闕者一人吳澄是
  也自夫孟軻旣往聖學不明邪說盛行異端並起厯
  秦至漢諸儒繼作然完經翼傳局於顓門之學而於
  聖人之道莫或有聞惟董仲舒於其間號稱醇儒其
  學博通諸經於春秋之義尤精所以吿其君者如天
  人性命仁義禮樂以及勉强遵行正誼明道之論皆
  他儒之所不能道至其吿時君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以隆孔子之敎使道術有統異端息滅民到于今賴
  之則所以尊崇聖學者其功殆不在孟子下以荀况
  之言性惡揚雄之事新莽猶獲從祀而仲舒顧在所
  不取何也秦火之後聖經闕逸漢儒收拾散亡各爲
  箋傳而偏學異說各自名家晉宋以來爲說滋蔓去
  聖旣遠莫可攷證學者茫昧不知所歸唐初孔穎達
  受詔撰定諸經之疏號曰正義自是以來著爲定論
  凡不本於正義者謂之異端誠學者之宗師百世之
  取信也是其所以傳註聖經者較之馬融鄭康成輩
  功無所與遜且何休註公羊而黜周王魯王弼註易
  而專尚清虛害道巳甚然在祀列胡獨至於穎達而
  遺之也聖人之道或著之事功或載之文章用雖不
  同而實則一致三代以下人才莫盛於宋東都其間
  慨然以聖人之道爲已任而著之行事者范仲淹而
  巳其言以爲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
  樂雖伊尹之任無以尚之况當其時天下學術未知
  所宗尚而仲淹首以中庸授張載以爲道學之倡蓋
  其爲學本乎六經而其議論無不主於仁義雖勳業
  之就未究其志而事功所及光明正大實與司馬光
  相上下自聖道不行世儒徒知章句以爲事而孰知
  聖人經世之志固不專在是也歐陽修與仲淹同時
  實倡明聖賢之學而著之文章其易春秋諸說詩本
  義等書發揮經學爲精至其欲刪諸經正義讖緯之
  說一歸於正尤有功於聖道其爲言根乎仁義而達
  之正理所以羽翼六經而載之於萬世至於本論等
  篇比之韓愈之原道夫復何愧而世之淺者每目之
  爲文人夫文以載道道因文而乃著雖經天緯地者
  亦謂之文而顧可少之哉然則如范仲淹之立功歐
  陽修之立名皆可謂有功於聖人之道者韓愈司馬
  光旣列從祀則此二人固決在所當取者也自周敦
  頤接聖賢千載不傳之緖而程頤兄弟承之道統於
  是有所傳迨朱熹有作五經四子皆有傳註論述統
  宗會元集聖賢大成紹程氏之傳其中更學禁其道
  不行於是眞德秀魏了翁並作力以尊崇朱學爲已
  任而聖賢之學乃復明眞氏所著有大學衍義讀書
  記魏氏所著有九經要義大抵皆黜異端崇正理質
  諸聖人而不謬其於聖人之道可謂有功而足以纘
  朱氏所傳之緖矣是則此二人者固又當繼朱氏而
  列於從祀者也及元興許衡起於北方尊用朱氏之
  學以敎人旣有以任斯道之重而其時吳澄起於南
  方能有見於前儒之所未及孝經大學中庸易詩書
  春秋禮皆有傳註隱括古今諸儒之說而折衷之其
  於禮經尤多所刪正凡以補朱氏之未備而其眞修
  實踐蓋無非聖賢正大之學則其人又可謂有功聖
  人之道固宜與許衡同列於從祀而不可以或遺也
  按祀法有功於聖道則祀之是七人者其有功於聖
  人之道如此而從祀闕焉此甚不可蒐累代之曠典
  昭萬世之公議舉而明之固於今日矣又按聖孫孔
  伋故列孔鯉之下而曾參亦在曾皙後咸湻三年始
  升配享於顏孟爲四侑東坐而西向父以從祀立廡
  下而子以配享坐堂上尊卑舛逆莫此爲甚聖人之
  道在於明人倫而先自廢亂何以詔後世借曰曾子
  子思以傳道爲重然子必當爲父屈昔魯祀僖公躋
  之閔公之上傳者謂子雖齊聖不先父食以爲逆祀
  今孔氏曾氏父子之失序非逆祀乎是故曾參孔伋
  今當降居於曾皙孔鯉之下又司馬光於程顥程頤
  爲先進張載於二程爲表叔而位次皆在下其先後
  次序亦不可不明咸湻之定從祀徒依朱子六贊以
  周二程邵張司馬爲序而不知朱子之贊特以形容
  六君子道德之盛初未嘗定其先後之次胡可遂據
  以爲準乎是故司馬光張載今當陞居於程顥程頤
  之上若夫荀况揚雄何休王弼之徒有不當與於從
  祀者茲又未敢以遽數也嗟乎天下之禮有似緩而
  實急似輕而實重者以其有關於名敎也公議所在
  孰得而廢之况乎禮文之事自儒者出則於有功聖
  道之人禮所宜與祀而未稱於禮者固不得置之而
  不之議也是用疏其爲名敎所係而公議之不可廢
  者列之如右庶幾議禮之君子有所釆擇云

知识出处

王忠文公集

《王忠文公集》

《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四庫書目》已著録。顧世不概見,惟潘氏《乾坤正氣集》中載公集二十卷,爰鈔出,校訂付鎧,而弁其首曰:吾儒讀聖賢書,欲以輔世翼教,楷模人倫,則文章、節義,二者均不朽。而兼此者,或代不數人,或數代不得一人,蓋其難也。吾於忠文見之矣。公學有淵源,師黄友宋,其爲文醇樸宏肆,下筆千言,如霆驚電激,濤涌波迴,讀者舌搞而不敢下,莫不嘆其極文章之鉅觀。不知公之文章,公之節義爲之也。惟其浩然之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其發於文者,磊磊落落,適肖乎其衷之所藏,而不能掩。觀公之銜命滇南,義不屈辱,卒以身報高廟。特達之知,至今凜然有生氣。然則公即不以文章著,而其争光日星者,固自若也,又況其文之足以信今傳後耶!如公者,古何人哉?古何人哉?集中《青巖叢録》及《華川卮詞》二種載在《學海類編》者,已刊成單行,兹不復重出云。同治九年夏月,同郡後學胡鳳丹月樵氏謹序。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禕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