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博士答劉歆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忠文公集》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4284
颗粒名称: 太常博士答劉歆書
其他题名: 劉歆欲建左氏春秋逸禮古文尚書皆列於學官哀帝令與博士議博士或不肯置對歆私書責之當時博士必有答歆書而史不載故補其辭
分类号: I207.62
页数: 3
页码: 二十-二十四
摘要: 本文讨论了皇帝提出将《左氏春秋》、《逸礼》、《古文尚书》三者皆列于学官的建议,但作者认为此举不可行。文章指出,经籍缺坏严重,易、诗、书等经典也仅存部分,而礼经更是缺坏最甚。因此,将逸礼、古文尚书列于学官并不合适。文章强调,应该通过正确的解读、辨析,以恢复圣人之道。
关键词: 经籍缺坏 礼经 皇帝

内容

辱書欲建左氏春秋逸禮古文尚書三者皆列於學
  官此誠閔經籍之錯亂憂聖道之廢失甚盛心也然
  其事顧有不可行者故願以復于執事昔者竊聞之
  孔子大修六經之文易爲十二篇詩取三百十一篇
  書定爲百篇春秋亦十二篇而禮之目蓋儀禮三百
  曲禮三千或曰孔子之於禮常欲裁以爲書而未成
  故其言曰吾欲觀夏禮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欲
  觀殷禮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自戰
  國之亂習經者旣鮮及秦亡道燔燒三代之書於是
  經籍滅矣然唯易得以卜筮故存漢興久之詩始乃
  興而一人不能獨盡其經或爲雅或爲頌相合乃成
  其或全者亦以託於諷誦不獨在於竹帛故也若禮
  之爲書缺壞最甚漢初髙堂生所傳唯士禮十七篇
  及魯恭王壞孔子堂乃得古禮經五十六篇河間獻
  王以上之而其十七篇與高堂生所傳者正同餘二
  十九篇藏之祕府因謂爲逸禮然正禮殘缺久矣故
  范武子不識殽烝趙鞅及魯君謂儀爲禮自孔子歿
  七十子之徒其撰所聞爲記而其後月令呂不韋作
  緇衣公孫尼子作則未知今之逸禮其盡出於孔氏
  歟否歟百篇之書當秦燔書時孔子末孫惠與濟南
  伏勝各藏其本於家楚漢之際失其所藏文帝時勝
  口授鼂錯勝旣耄昏乃謬合三十四篇爲二十八篇
  歐陽夏侯之徒皆學之寫以漢世文字號今文尚書
  至武帝時孔惠之書始出屋壁百篇皆在而半已磨
  滅又皆科斗文字惠孫安國以隸古定得五十八篇
  爲之作傳是爲古文尚書旣畢會國有巫蠱事訖用
  不聞而其傳遂絕近時好事者乃頗僞作舜典汨作
  九共九篇大禹謨益稷五子之歌𦙍〓征湯誥咸有一
  德典寶伊訓肆命武成旅獒冏命等二十四篇彼徒
  略見百篇之敘故以伏生二十八篇復出舜典益稷
  盤庚三篇康王之誥及泰誓共三十四篇而僞作此
  二十四篇求與孔氏五十八篇之數合則是今之所
  謂古文尚書者又未知其果出於孔氏否也春秋之
  作自當時髙弟弟子如游夏尚不能贊一辭繇其辭
  謹約而義隱微也夫子旣筆削成書口授弟子弟子
  退而異言左邱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眞故取
  史記備著其事明夫子不以空言說經也則謂左氏
  爲不傳春秋者固非然其去取是非頗謬於聖人謂
  左氏爲得聖人修經之旨亦非也今執事欲以此三
  事置博士列於學官豈誠以逸禮古文尚書爲出孔
  氏左氏爲有合於聖人歟此固有司之所不敢知也
  且當漢初承秦燔燒之餘挾書之律方解天下文學
  稍稍始出如萌芽然國家亟於興儒學崇道藝故諸
  子傳說廣立於學官爲實博士以扶植而統理之今
  儒術之興旣久典籍粗完則凡非聖之書固所宜斥
  絕而傳說之無補於經者亦在所宜擇也執事拳拳
  於此爲聖道計誠可尚矣然眾言殽亂異說紛紜適
  以爲聖經之累亦盍深察力辨之顧乃牽於世俗之
  恆見昧於聖人之大道是非眞僞無所釐正猥以見
  罪於有司意者執事之於載籍未始博極歟何知其
  一而不知其二遂直爲此悻悻也夫明月之珠夜光
  之璧天下之寶也設有殘闕焉亡害其爲至寶也今
  乃因其殘缺他求魚目燕石以擬之是使至寶無別
  也執事誠以聖經爲寶也則宜聽其殘缺以信其所
  爲寶不必獎異說殽眾言謬以非寶爲寶也夫聖經
  雖有殘缺而聖人之道萬古一日如日月之麗天或
  時剝蝕終卽必復執事又奚必過以爲憂乎執事過
  憂之是信日月之蝕而不復無是理也承書辭責備
  過當故不得不辨

知识出处

王忠文公集

《王忠文公集》

《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四庫書目》已著録。顧世不概見,惟潘氏《乾坤正氣集》中載公集二十卷,爰鈔出,校訂付鎧,而弁其首曰:吾儒讀聖賢書,欲以輔世翼教,楷模人倫,則文章、節義,二者均不朽。而兼此者,或代不數人,或數代不得一人,蓋其難也。吾於忠文見之矣。公學有淵源,師黄友宋,其爲文醇樸宏肆,下筆千言,如霆驚電激,濤涌波迴,讀者舌搞而不敢下,莫不嘆其極文章之鉅觀。不知公之文章,公之節義爲之也。惟其浩然之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其發於文者,磊磊落落,適肖乎其衷之所藏,而不能掩。觀公之銜命滇南,義不屈辱,卒以身報高廟。特達之知,至今凜然有生氣。然則公即不以文章著,而其争光日星者,固自若也,又況其文之足以信今傳後耶!如公者,古何人哉?古何人哉?集中《青巖叢録》及《華川卮詞》二種載在《學海類編》者,已刊成單行,兹不復重出云。同治九年夏月,同郡後學胡鳳丹月樵氏謹序。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禕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