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棲賢院觀三峽橋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忠文公集》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4126
颗粒名称: 遊棲賢院觀三峽橋記
分类号: I207.62
页数: 2
页码: 四十-四十二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作者游览庐山栖贤寺的经历,描述了栖贤寺的地理位置、环境景观和历史背景,并对当地流传的传说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庐山 栖贤寺 五老峰

内容

五老峯於廬山爲西面卽郡治北望峯如屏障蔽其
  後違郡治北行二十里轉五老東入巖谷中棲賢寺
  在焉余舊讀蘇次公棲賢寺僧堂記云棲賢谷中多
  大石岌業相向水行石間其聲如雷霆如千乘車行
  者振掉不能自持雖三峽之險不過也故其橋曰三
  峽度橋而東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練橫觸巨石匯爲
  大車輪流轉洶湧窮水之變寺據其上游右倚石壁
  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峯怪石翔舞於簷
  上每大風雨至堂中之人疑將壓焉問于習廬山者
  曰雖茲山之勝棲賢蓋以一二數矣又聞蘇長公云
  廬山奇勝處不可勝紀獨開先漱玉亭棲賢三峽橋
  爲二勝棲賢寺於是廢已久殘僧數輩皆出居田閒
  左蠡有僧曰惟賢頗通世閒法余謀于府僚俾之住
  棲賢賢曰俟吾結屋山中完公當來遊也七月望賢
  使來吿曰屋幸完可遊矣明日卽偕呂侯曁葛君往
  時暑甚輿夫喝屢從道旁石坎中掬水飲至谷口日
  卓午矣未至橋十許步石巖下觀陸羽泉乃至橋上
  從橋上俯視澗底亡慮百千尺或云以瓶貯水五升
  許從瓶嘴中出水縷縷下注瓶竭水乃著澗底欲試
  之不果又云橋魯班造蓋謂賢徑壯奇惟般乃能造
  耳非謂眞造於般也距橋北十許丈有大石方整狀
  如棺橫亙澗底相傳嘗有孽蛟從谷中出水怒湧勢
  將壞橋時主僧有道行□神挽此石扼之蛟退橋得
  不壞過橋北轉行百許步澗水至是匯爲深潭有龍
  蟄焉蘇長公詩所謂玉淵神龍近卽指此也又相傳
  昔寺僧嘗浸甑潭上俄失所在後有人從湖南來云
  甑從洞庭湖上出甑上有棲賢字可驗故知此潭下
  通湖南也此其言皆誑誕不足信巳乃徑造賢公新
  屋下法堂故趾也至是五老峯乃嶻然左出寺顧在
  峯後日方熾忽雲從谷中起俄頃雨已至有風南來
  雨復旋散日光穿雲斜照峯上巖谷石濕芒采相射
  宛然金芙蓉也賢公留余宿約明日謁赤眼禪師塔
  塔距寺北行又十許里巖谷深絕處也棲賢寺實禪
  師所創道場余辭與葛令先歸而呂侯乃獨留賢請
  余重書蘇次公僧堂記余謝不善書又欲余和長公
  詩余謝不工詩則題遊山歲月氏名遺之以附昔賢
  故事按次公以元豐三年夏六月來遊時謫官往高
  安而長公至此則七年六月時自黃移汝送子邁赴
  饒之德興尉云

知识出处

王忠文公集

《王忠文公集》

《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四庫書目》已著録。顧世不概見,惟潘氏《乾坤正氣集》中載公集二十卷,爰鈔出,校訂付鎧,而弁其首曰:吾儒讀聖賢書,欲以輔世翼教,楷模人倫,則文章、節義,二者均不朽。而兼此者,或代不數人,或數代不得一人,蓋其難也。吾於忠文見之矣。公學有淵源,師黄友宋,其爲文醇樸宏肆,下筆千言,如霆驚電激,濤涌波迴,讀者舌搞而不敢下,莫不嘆其極文章之鉅觀。不知公之文章,公之節義爲之也。惟其浩然之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其發於文者,磊磊落落,適肖乎其衷之所藏,而不能掩。觀公之銜命滇南,義不屈辱,卒以身報高廟。特達之知,至今凜然有生氣。然則公即不以文章著,而其争光日星者,固自若也,又況其文之足以信今傳後耶!如公者,古何人哉?古何人哉?集中《青巖叢録》及《華川卮詞》二種載在《學海類編》者,已刊成單行,兹不復重出云。同治九年夏月,同郡後學胡鳳丹月樵氏謹序。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禕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
苏轼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