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義塾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忠文公集》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4121
颗粒名称: 楊氏義塾記
分类号: I207.62
页数: 2
页码: 三十-三十一
摘要: 本文描述了古代教育的情形,特别是在乡村中,塾师在家庭和学校中教导孩子们。文章讨论了教育的本质和它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古代教育 乡村教育 家庭和学校

内容

古者二十五家爲閭閭有塾里居之有道有德者爲
  之左右師而閭中之弟子學焉其爲學也事父母親
  師友睦俗婣幼則灑掃應對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
  文也長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
  下之事也于是焉朝益而暮習其苟未出而從仕未
  始離乎塾也若夫庠序則歲時以屬其民行射飲讀
  敎法序齒位而書其德行竣事則復返於塾焉蓋敎
  之於塾所以敦其孝弟之本養其德性之知而屬於
  庠序則習容閑禮攷德問業以觀其材以驗其用是
  故去民愈近則施敎爲愈密凡屬民歲讀法州長僅
  四等下之則黨正七族師十有四而里胥殆無時焉
  以是知民常在塾非出而仕不離乎塾也惟夫民聚
  故敎易成而人材以多俗化以美此三代所爲盛也
  自後世學制廢民散無所繫往往越鄕違親以就學
  而其學亦非復古之所爲學矣於此有人焉卽其里
  閭建塾立師聚其鄕之子弟而敎之不猶三代之遺
  意歟處之松陽有楊氏在其鄕里以好義稱所居曰
  西谿自其父祖皆有志建塾而弗克遂至文煥字景
  堯知學而尚行乃祗紹先訓卽所居之近度閒曠之
  地創爲屋廬其中爲寢象夫子燕居而前爲講堂堂
  左爲室祠范文正公朱文公又左爲齋曰主敬爲弟
  子之所肄習堂右爲室以祠其祖父又右爲齋曰守
  義爲師友之所棲息高門外開重圍四周庫庾庖湢
  及凡器什莫不具完蓋其經畫者累年而以歲庚子
  某月日吿成割腴田百畝隸之以二十晦供祀事八
  十畝以給其師其田之入悉入於塾楊氏皆勿與又
  置田二十畝別儲其入以濟族黨之窮乏者郡士桑
  君天定嘗爲其縣文學延禮爲之師子弟之來學者
  恆數十人事聞大府爲蠲其田役而部使者復移文
  獎厲之規制之詳幾侔於庠序矣嗟乎學制之廢已
  久況乎邇年干戈相尋而儒服俎豆之事舉不暇講
  楊君乃獨倡爲義事圖以淑其鄕之人使爲成材而
  備國家之用藹然有一家三代之意此固君子之所
  喜聞而樂道者也楊氏之鄕友薛君益爲之來取記
  余故推言古制而書其成役俾刻諸石以吿來者焉

知识出处

王忠文公集

《王忠文公集》

《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四庫書目》已著録。顧世不概見,惟潘氏《乾坤正氣集》中載公集二十卷,爰鈔出,校訂付鎧,而弁其首曰:吾儒讀聖賢書,欲以輔世翼教,楷模人倫,則文章、節義,二者均不朽。而兼此者,或代不數人,或數代不得一人,蓋其難也。吾於忠文見之矣。公學有淵源,師黄友宋,其爲文醇樸宏肆,下筆千言,如霆驚電激,濤涌波迴,讀者舌搞而不敢下,莫不嘆其極文章之鉅觀。不知公之文章,公之節義爲之也。惟其浩然之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其發於文者,磊磊落落,適肖乎其衷之所藏,而不能掩。觀公之銜命滇南,義不屈辱,卒以身報高廟。特達之知,至今凜然有生氣。然則公即不以文章著,而其争光日星者,固自若也,又況其文之足以信今傳後耶!如公者,古何人哉?古何人哉?集中《青巖叢録》及《華川卮詞》二種載在《學海類編》者,已刊成單行,兹不復重出云。同治九年夏月,同郡後學胡鳳丹月樵氏謹序。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禕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