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集說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忠文公集》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4045
颗粒名称: 孝經集說序
分类号: I207.62
页数: 2
页码: 二十二-二十四
摘要: 本文介绍了孝经的今文和古文版本,以及它们在历史上的传承和争议。孝经的今文和古文版本在内容上存在差异,对于今文和古文真伪的争议也一直存在。本文总结了各个版本的异同,并评价了孝经的重要性。
关键词: 孝经 今文 古文

内容

孝經有古文今文之異當秦燔書時河間顏芝藏其
  書漢初芝子貞出之河間獻王得而上諸朝長孫氏
  江翁后蒼翼奉張禹之徒皆名其學凡十八章所謂
  今文也武帝時魯恭王壞孔子宅得孝經與尚書於
  壁中以爲秦時孔鮒所藏昭帝時魯國三老始以上
  獻孔安國爲之傳凡二十二章所謂古文也劉向典
  校經籍實據顏本以比古文除其繁惑以十八章爲
  定鄭眾馬融鄭元皆爲之註專從今文故古文不得
  列於學宮而安國之本亡於梁隋開皇中王劭始訪
  得之以示河間劉炫炫遂分庶人章爲二曾子敢問
  章爲三又多閨門一章以足二十二章之數且序其
  得喪講於人間時議皆疑炫所自作而古文非復孔
  氏之舊矣唐開元間詔諸儒集議劉知幾請行孔傳
  司馬貞力非之獨主鄭說元宗自爲之註用十八章
  爲正先是自天子至庶人五章惟皇侃標其目冠於
  章首至是用諸儒議章始各有名如開宗明義等類
  爲之疏者元行沖也至宋邢昺爲正義訓詁益復加
  詳而當世大儒司馬温公范蜀公則皆尊信古文司
  馬公爲古文指解謂始皇三十四年始燔書距漢興
  僅七年孔氏子孫豈容悉無知者必待恭王然後乃
  出蓋始藏之時去聖未遠其書最眞與厯世疏遠轉
  相傳受者不侔且孝經與尚書同出孔壁世知尚書
  之眞而疑孝經之異何也迨朱徽公爲刊誤亦復多
  從古文以古文七章今文六章已前合而爲經刪子
  曰者二引書者一引詩者四凡五十七字以餘章爲
  傳刪先王見敎以下六十九字以順則逆以下九十
  字凡其章之次第文之異同皆用古文爲據謂經一
  章者孔子統論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之孝蓋一
  時之言而後人妄分之其傳十四章則或者雜引傳
  記以釋經文者也而近時臨川吳氏復以爲隋時所
  得古文與今文增減異同率不過一二字文勢曾不
  若今文之順以許愼說文所引桓譚新論所言考證
  皆不合決非漢世孔壁之古文爰因刊誤重以古文
  今文較其同異焉夫今文最先出自劉向鄭元等以
  及唐世君臣皆知表章之其書固已通行古文出稍
  後而安國之傳旣亡劉炫之本又以爲非眞至宋二
  三大儒始加尊信而其書以顯豈其顯晦各繫于時
  之好尚哉今行中書右丞公以古文今文及刊誤三
  書雖皆行世而學者皆習而不察乃與儒者議彚次
  其先後且刪漢唐宋諸家訓註附于古文之下刻本
  以行於是孝經之爲書本末具矣嗚呼孝者天之經
  地之義而百行之原也自天子達于庶人尊卑雖有
  等差至於爲孝曷有閒哉五經四子之言備矣而敎
  學必以孝經爲先則以聖言雖眾而孝經者實總會
  之也是書大行其必人曾參而家閔損有關于世敎
  甚重豈曰小補而已

知识出处

王忠文公集

《王忠文公集》

《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四庫書目》已著録。顧世不概見,惟潘氏《乾坤正氣集》中載公集二十卷,爰鈔出,校訂付鎧,而弁其首曰:吾儒讀聖賢書,欲以輔世翼教,楷模人倫,則文章、節義,二者均不朽。而兼此者,或代不數人,或數代不得一人,蓋其難也。吾於忠文見之矣。公學有淵源,師黄友宋,其爲文醇樸宏肆,下筆千言,如霆驚電激,濤涌波迴,讀者舌搞而不敢下,莫不嘆其極文章之鉅觀。不知公之文章,公之節義爲之也。惟其浩然之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其發於文者,磊磊落落,適肖乎其衷之所藏,而不能掩。觀公之銜命滇南,義不屈辱,卒以身報高廟。特達之知,至今凜然有生氣。然則公即不以文章著,而其争光日星者,固自若也,又況其文之足以信今傳後耶!如公者,古何人哉?古何人哉?集中《青巖叢録》及《華川卮詞》二種載在《學海類編》者,已刊成單行,兹不復重出云。同治九年夏月,同郡後學胡鳳丹月樵氏謹序。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禕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