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靈山房集補編卷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靈山房集》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3873
颗粒名称: 九靈山房集補編卷下
分类号: I269.6
页数: 4
页码: 一-七
摘要: 本卷这些文章属于文学类作品,主要包括文集序言、诗集序言、诗词作品等。其中包括对吴先生、夷白斋等人的敬意和赞颂,对文学创作的思考和观察,以及对社会风俗、历史变迁的描绘和触动。这些文章以韵文或散文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表达。作品中通过对时代变迁、社会风气、学术流派等的描述和分析,展示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文学价值的思考。
关键词: 文集 元代 戴良

内容


  吳先生哀頌辭序見康熙間刋本〇按吳先生卒葬此序爲核故附載於此辭洞
  不重出
  先生婺浦江人諱萊字立夫集賢大學士榮祿大夫吳
  公長子也重紀至元六年夏四月九日以疾卒於家得
  年四十有四嘗一試於禮部不中二子諤識至正元年
  十有一月二十四日葬先生於盉塢之原葬後一年命
  良爲辭以哀之良雖不敏然嘗受學於先生誼不得辭
  乃爲追述平生而爲其文曰云云
  書天機流動軒卷後見天順間家乘
  良盛年時識豳國余忠宣公於浦江官舍公方持使者
  節行縣欲執弟子禮莫可也後遊郡城遂因論詩獲質
  所疑於公公爲書此四篆以遺蓋良所居軒匾也攜歸
  山中鄕友宋君景濂首爲贊一通且貽書東陽陳君君
  釆記之而金華胡君仲伸烏傷王君子充麟溪鄭君仲
  舒皆先後爲文以寄卽嘗命工刻置軒壁矣亡何天下
  大亂在在兵起乃一切委棄避地海隅及以垂暮之年
  歸視故居軒雖苟完而壁間舊刻無復存者急探行橐
  僅得公所書親蹟及四君記文搨本而已景濂之贊亦
  竟不可追踪卷中跋語則後所追爲者也於是公以淮
  南行省右丞死節安慶君宋以處士死於鄕入國朝景
  濂以翰林學士責死西土子充以翰林待制斥死北地
  仲伸亦以儒學敎 寄死野人家同時流輩凋落殆盡
  獨仲舒以前朝故官家食無恙然亦頽然老矣由前至
  今俯仰未三十載而變幻不常如此所恃以持久者惟
  字畫與文章又未知去此三十載其字與文與所蓄之
  人還能相守如今日否學佛之人指幻境爲空華豈不
  信然歟良旣以四篆四記聯之爲卷而復詳著其始末
  於後暇曰一取閱之安得不爲之三歎乎元黓閹茂之
  歲夏五月旣望九靈山人戴良書
  鶴年先生詩集序見丁鶴年集〇與鄞遊原稾小異
  昔者成周之興肇自西北西北之詩見之於國風者僅
  自豳秦而止豳秦之外王化之所不及民俗之所不通
  固不得繫之列國矣我元受命亦由西北而興西北諸
  國若囘囘吐蕃康里畏吾兒也里可温唐兀之屬往往
  率先臣順奉職稱藩其沐浴休光沾被寵澤與京國內
  臣無少異積之旣久文軌日同而子若孫遂皆舍弓馬
  而事詩書至其以詩名世則貫公雲石馬公伯庸薩公
  天錫余公廷心其人也論者以馬公之詩似商隱貫公
  薩公之詩似長吉而余公之詩則與陰鏗何遜齊驅而
  並駕他如高公彥敬獲公子山達公兼善雅公正卿聶
  公古柏幹公克莊魯公至道二公廷珪輩亦皆淸新俊
  拔成一家言此數公者皆居西北之遠國其去豳秦葢
  不知其幾千萬里而其爲詩乃有中國古作者之遺風
  亦足以見我朝王化之大行民俗之丕變雖成周之盛
  莫及也鶴年亦西北人其視數公差後起家世以勳業
  著而鶴年兄弟俱業儒伯氏之登進士第者三人鶴年
  乃泊然無意於仕遭時兵亂逃隱海上邈不與世接凡
  幽憂憤悶悲哀痛苦之情一於詩焉發之觀其古體歌
  行諸作要皆淸麗可喜而注意之深用工之至尤在於
  五七言律但一篇之作一語之出皆所以寓夫憂國愛
  君之心閔亂思治之意讀之使人感憤激烈不知涕泗
  之橫流也葢其措辭命意多出杜子美而音節格調則
  又兼得我朝諸閣老之所長故其入人之深感人之妙
  有非他詩人之所可及嗚呼若鶴年者豈向數公之流
  亞與然數公之在當時皆達而在上者也世之士子孰
  不膾炙其言辭鶴年遭夫氣運之適衰方獨退處暇陬
  而爲所謂窮者之詩以自慰其能知夫注意之深用工
  之至者幾何人哉知與不知在鶴年未足輕重第以祖
  宗涵煦百年之久致使遐方絕域之詩俱得繫之天子
  之國而鶴年之所以著明王化民俗之盛以與數公並
  傳於斯世者遂泯無聞矣不亦重可悲夫故取其吟稾
  稾若干卷序而傳之以俟世之知鶴年者相與諷詠焉
  耳鶴年之淸節峻行巳別有傳茲不著至正甲午秋九
  靈山人金華戴良序
  夷白齋稾序見夷白齋集〇與吳遊原稾小異
  夷白齋稾合四百五十四篇通奉大夫內史臨海陳先
  生所著良旣訪之先生盡得其樂而編次之以爲三十
  五卷而復序其篇目曰世道有升降風氣有盛衰而文
  運隨之故自周衰聖人之遺言旣熄諸子雜家並起而
  汨亂之漢興董生司馬遷揚雄劉向之徒出而斯文始
  近於古迨其後也曹劉沈謝之刻鏤王楊盧駱之纖豓
  又靡然於當時至唐之世而昌黎韓子以道德仁義之
  言起而麾之然後斯文幾於漢奈何元氣僅還而剝喪
  〓賊復浸淫於五代之陋直至宋之劉楊猶務抽靑媲
  白錯綺交繡以自衒後七十餘年廬陵歐陽氏又起而
  麾之而天下文章復侔於漢唐之盛未幾歐志弗克遂
  伸而學者又習於當時之所謂經義者分裂牽綴氣日
  以卑而南渡之末卒至經學文藝判爲專門士風頽獘
  於科舉之業而宋遂亡矣文運隨時而高下槪可見矣
  我朝輿地之廣曠古所未有學士大夫乘其雄渾之氣
  以爲文者固未易以一二數然自夫厯以來擅名於海
  內惟蜀郡虞公豫章揭公金華柳公黃公而已方是時
  祖宗以深仁厚澤涵養天下垂五六十年而戴白之老
  童兒幼稺相與鼓舞於里巷之間晏然無以異於漢唐
  宋之盛時故一時作者率皆涵湻茹和以鳴太平之鴻
  休其摛辭則擬諸漢唐說理則本諸宋儒而學問則優
  游於周之未衰學者咸宗尚之並稱之曰虞揭柳黄而
  本朝之盛極矣繼是而起以文名家者猶不下數人如
  莆田陳公之俊邁則有得於虞公新安程公之古潔則
  有得於揭公而臨川危公之浩博則又兼得夫四公之
  長者郁郁彬彬何可及哉近年以來獨危公立幟詞壇
  自餘數公常想見其丰釆習聞其聲欬邈然其不可接
  者久矣於是淪沒殆盡而得先生以紹其聲光先生黄
  公之高第弟子甞負其所有溯長江遊吳中久之自吳
  踰淮泝黄河而北達於燕趙留輦轂之下久之於時雖
  未有所遇然自京師及四方之士無問識與不識見其
  文者莫不稱美之不置則其得之黃公者深矣豈惟黄
  公蓋自虞揭而下數公亦皆得而師友之故其爲文雍
  容紆徐如冠冕佩玉周旋堂陛之上馳騁操縱又如風
  雲虵鳥按行於陣伍之間而音節曲折則與前之數公
  如出一律也後由京師還吳中居無何我吳王聞其學
  問卽以樞府都事起於家不幾年間遂屢遷而長其省
  幕其後調太尉府參軍由參軍升內史跡愈顯而文愈
  工國家之制作及四方之求之者皆隨手應之葢沛乎
  其無窮矣夫自周衰以來至於今幾二千載其閱世非
  不遠也歷年非不久也能言之士非不多也斯文能自
  振拔以追於古者惟漢唐宋及我朝此四世而已而四
  世之中士之卓卓可稱述者又不過數人焉何才之不
  數出而人之難得若是哉於此有人焉能以卓卓可稱
  者自期待又幸遭逢於時而得大肆其著作世其可不
  爲之貴重之與余於先生之文讀之累月曾不能有所
  去取於其間雖片言半幅咸取而錄之者所以明先生
  於一字之微皆可爲斯世之貴重也先生爲人温良慈
  惠其從政寬易愛人與人交於恩義最篤雖待臧獲初
  未嘗疾言厲色平居葢雍雍如也若先生非所謂有德
  有言者耶夫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故予序先
  生之文而併及大要可紀者如此先生名基字敬初夷
  白齋乃其自號也故以題其稾云至正二十有四年歲
  在甲辰夏五月朔旦書

知识出处

九靈山房集

《九靈山房集》

《九灵山房集》是明朝元戴良所撰写的一本诗集。该诗集主要讲述于两湖为官从政所感、所思、所闻的事迹。

阅读

相关人物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