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图书馆
金华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金华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九靈山房集卷十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靈山房集》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3733
颗粒名称:
九靈山房集卷十一
分类号:
K820.47
页数:
15
页码:
一-二十九
摘要:
卷十一包括鄞游弃、高士传、周贞传、唐二子传、许丞传、抱一翁传、觉智圆明述禅师传。这些文章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传记,包括高士、周贞、唐二子、许丞、抱一翁、觉智圆明述禅师等人物的传记。
关键词:
文集
传记
元代
戴良
内容
高士傳鄞游藁
嗚呼甚哉高節之士爲難遇也易稱君子之道或出
或處或默或語夫捐身以行化者知進而不能退嫉
世以矯情者知往而不能返二者各得其道之一偏
惡覩所謂中哉孔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
乎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潔之士而與之是狷
也是又其次也孔子居周之世而其言如此况世變
多故君子道消之時乎於斯之時責士以必中而不
過則天下爲無士矣君子之於人也樂成其美而不
求其備况蹈義乘方蟬蛻塵埃之表時固難遇其人
乎吾之有取於鶴年有以也哉有以也哉作高士傳
鶴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與弟烏馬兒皆元初巨
商當世祖皇帝徇地西土軍餉不繼遂杖策軍門盡
以其資歸焉仍數從征討下西北諸國如拉朽廷論
以功授官阿老丁年老不願仕特賜田宅留京奉朝
請烏馬兒擢某道宣慰使其後招降吐番有大功遂
自宣慰拜甘肅行中書左丞祖苦思丁由北晉王從
官起家累官至臨江路達魯花赤政尙寬仁民懷其
德父職馬祿丁重義輕財盡取祖父遺資賑諸親故
之不足及他士之貧者然性尙豪邁雅不喜榮名年
四十始應野憐眞丞相辟主臨川縣簿以治行高等
陞武昌縣達魯花赤有惠政解官之日父老爲築種
德之堂請曰吾縣蓋公之桐鄉願留居毋去武昌公
亦愛其土俗異他處遂家焉生子五人而鶴年最幼
武昌公死時鶴年年甫十二已屹然如成人其俗素
短喪所禁止者獨酒鶴年以爲非古制乃服斬衰三
年仍八年不飲酒家有遺資悉推與諸兄不留一錢
自遺也武昌公在時以鶴年倜儻類已甚鍾愛畀所
從父桓州職鶴年亦辭謝不敢有惟益厲志爲學清
貧自苦與寒畯賤士等或曰汝貴家子不效祖父爲
官人顧乃過自矯激如此鶴年曰吾宗固貴顯然以
文學知名於世者恆少吾欲奮身爲儒生豈碌碌襲
先蔭苟取祿位而已耶鄉之諸儒長者以其年幼而
有志多樂敎之年十七而通詩書禮三經豫章周懷
孝楚大儒時寓武昌執經問難者比肩立然獨器重
鶴年且欲同歸豫章而妻以愛女鹤年以母老諸兄
皆官千里外無他兄弟備養辭不行母聞而遣之鹤
年曰人之所以爲學者學爲孝耳今舍晨昏之養而
從師遠游人其謂斯何明年淮兵渡江襲武昌鶴年
奉母夫人以行所在艱阻三閱月始達鎭江菽水不
給雖傭販賤業騎射卑職皆趨爲之不問及夫人捐
館舍鹤年哀毀盡癯鹽酪不入口者五年於是浙以
西日入于亂鶴年聞從兄吉雅謨丁避地越江上徒
步往依焉時江南行御史臺移治茲郡大夫拜住公
鹤年父友也雅知鶴年卽辟爲從事御史迭烈圖禿
滿迭兒亦舉校官余觀胡普顏帖木兒安慶舉孝廉
鶴年痛祿之不逮養也俱不應浙東廉訪僉事都堅
不花延致鶴年于家俾諸子師事之且剡薦入舘閣
薦章未出而宵逝南臺大夫沙藍答兒公被召還朝
思得文儒之士以備其諮訪復以從事辟之江西閩
海二道肅政府又以其省儒學提舉薦皆陳悃以辭
毅然不一就鶴年又與吉雅謨丁甚友愛吉雅謨丁
掾南臺時欲以利祿勉鹤年鶴年去不顧後以直言
忤權要謫遷江右道里梗塞僕隸皆憚行鶴年乃獨
衝寒雪冒險途千里從之後還越宿留四明或旅食
海鄉爲童子師或寄食僧舍賣藥以自給雖久處艱
瘁泊如也通政院判伍實督運海上自負才氣見賓
客不爲禮而獨賢鶴年虛左迎至邸鶴年當隆冬敝
衣不掩脛伍欲解衣衣之畏其清介言欲發而中止
鶴年當困苦時人有濟之者雖饘粥之費無所受然
行橐稍裕每好赴人之急人之享其惠者蓋數數然
也時兵戈四起鶴年益逃匿海島絕其迹已而海上
多盜鶴年轉徙無常大抵皆明之境內明當方氏之
盛幕府頗待士士之至者踵接鹤年獨逡巡遠避門
無一迹慈溪縣尹陳麟號稱賢令四方士大夫多依
之鶴年居是邑數年未嘗覩其面鶴年天姿穎悟讀
書過目輒成誦善詩歌而尤工于唐律爲文章有氣
至于算數導引方藥之說亦靡不旁習然專以躬行
爲學非其食不食非其衣不衣重然諾尙氣節人或
有失雖尊盛必盡言以吿已有過雖少賤者規之必
斂祇聽受見人一善稱之不容口卽不善未嘗言然
性頗褊隘於物少容因自謂曰凡爲清士當以廉爲
主義爲輔和爲衛三者備庶可免于今之世矣由是
德益修而行益勵有東漢高士之遺風員外郞馬子
英不妄許可人嘗曰吾友多矣可託妻子者惟鹤年
一人世以爲知言 贊曰昔申屠蟠居父憂哀毀過
禮不進酒肉者十餘年家貧傭工自給郡召爲主簿
不行隱居梁碭以經學自娛至今想其爲人猶凜凜
有生氣鶴年執親之喪有過無弗及而間關亂世利
祿不行至其爲學博覽經史而本於躬行雖蟠何以
加諸詩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又曰維其有之是以
似之其鶴年之謂乎
周貞傳
周貞江湖隱人也字子固晚號玉田隱者其先居汴
宋渡江徙儀眞家焉大父順父允堅皆不仕貞童齔
時性敏而好學遇書卽善誦知義理旣長益負奇氣
倜儻大德元貞間稍出爲汗漫游欲以其學自奮拔
㑹有以貞姓名薦貞且北行至楊子江嘆曰仕所以
濟人苟居一藝以拯斯人之疾苦雖不仕於時猶仕
也乃返棹吳淞江亟取神農黃帝書及春秋秦漢以
來下至金宋諸醫家習之無何隱隱名動西湖疾病
顚連者必歸貞貞皆樂然應之每遇奇疾古今人所
未喻者貞以意與善藥輒速已瞿運使得熱病雖盛
寒亦以水晶浸水輪取握手中醫以爲大熱貞曰此
寒極似熱非熱也飲以附子湯愈衛立禮得寒病雖
盛夏必襲重裘擁火坐密室中醫投以烏附增劇貞
曰此熱極似寒非寒也煮大黃芒硝飲之瘳王君海
子病癩眾醫莫能療貞授七藥漱之牙龈出穢血數
斗旣而形瘦骨立第以美味補之數月瘥王經厯患
身輕飄飄若行空虛中易醫凡七十人皆以爲風虛
與熱劑轉加貞曰此酒毒也卽以寒涼之劑驅之隨
愈趙鶴皇妻病咽乾水漿不能下眾醫盡愕貞叩以
平生所最嗜獨鸂〓卽命烹餁進之授以七筋入口
無所苦已而食進病如失一婦人因產子舌出不能
收貞以硃砂傳其舌仍命依產子狀以兩女子掖之
乃於壁外潛累盆盎置危處墮地以作聲聲聞而舌
收矣一女子忽嗜食泥日食河中汙泥三椀許貞取
壁間敗土調飲之遂不嗜泥貞以古方今病之不合
往往出奇見輔其法而取驗類如此貞善繪事而尤
精於音律家寧海知州陳行之嘗延致敎大成樂貞
持古律管吹之以節五音之高下黃文獻公爲作記
有吹其律而鐘自應之語然雅好鼓琴家居無事必
引琴以自娛一日大雨雪有權貴人聯騎詣門進肴
酒請爲白雪之操貞厲聲曰大樂與天地同和今天
大寒是豈樂一餉時耶且君獨不聞戴逵破琴之事
乎客愧謝而去貞爲義若嗜欲至于視利輕之如糞
土在寧海時有直學韓成之者負官錢數千緡自度
貧無以償乃於學齋中引繩經其脰貞號救之爲竭
行橐代償及韓滿去空一家走謝且白無行資貞時
橐已竭仍質所服衣相之行治病王氏子時王問藥
直幾何餽〓當幾何貞怒曰吾愈人疾未嘗覬其利
汝富家翁必欲以利酬我不過移汝禱禳一朝之費
耳豈可面計重輕待我若小市人哉泉幣交于前悉
謝罷無所受貞長身美風儀鬚髯秀整器局清古外
謙和而內嚴峻落落不與世俯仰王公大人每卑禮
鉤致貞視之邀如平居與客談元亹亹不能休然無
一語及時俗事環堵蕭然室無長物當得趣時或焚
香清坐或雅度投壺或吹鐵笛弄玉簫怡然自得賓
至則刲羊釃酒與之盡歡無纖毫儉嗇意卽有餽遺
輒取以賙人之急雖屢空不顧也甥女孫氏生七歲
而孤貞忍貧鞠養及笄具資裝嫁之故人夏德輔有
女欲度爲尼貞曰以女爲尼獨吝遣嫁耳乃育爲已
女命故人子李嗣宗爲贅壻貞無子以嗣宗之子稷
爲之後嗣宗事貞甚謹而貞遇之頗嚴厲苟有小過
必危坐終日不與言嗣宗偕其妻盛服立左右惴惴
莫敢仰視貞頷之去乃肉袒謝罪而退貞嘗采藥中
吳吳人館之遂翛然忘返將終老焉至正乙未秋淮
兵犯吳境城陷貞杜門堅臥不食飲者九日而卒七
月五日也年八十三將屬纊嗣宗悉取生平所著書
焚之說者曰予嘗游淞上抵吳門過貞向所經行
處訪其遺事而故人長老無在者及來四明定海縣
尹汪汝懋爲予言貞事首尾如此嗟乎士君子立天
地之間不欲懷才抱藝自附遺民之列者懼其潔身
以亂倫耳今貞雖隱處江湖然能以善醫拯人之危
起人之死其遇貧無依又往往傾行橐濟之不復顧
有無可不謂仁乎世衰民散君臣道廢一旦寇兵及
境或望風款附或執殳效驅馳以冀須臾毋死者何
限今貞竟於逆旅中視死如歸可不謂義乎能仁與
義謂之潔身亂倫可乎嗚呼世之不及此者眾矣一
布衣乃毅然類古有位者之爲尙可謂世無人乎汝
懋乃貞所嫁女甥子愼慤不妄人也其言有可徵故
列之爲世勸
唐二子傳
四明唐復禮二子長轅次轂復禮以擅匿官鹾事被
陷且執拘以歸于京轅詣吏代父命不省乃叩頭流
血繼之以死吏憫其情遂脫父梏而梏之使行行至
越轂適自杭回遇諸道上旣挽轅衣袂頓足哭曰兄
爲冢子宗嗣所託不可以圖死弟請代兄行轅不從
轂紿之曰兄訥于言說往必不免弟有一計可生幸
無苦竟奪其梏加已手吏亦憫而從之轂抵京繫獄
者旬日近臣乃奏其非罪例免以歸得不死嗚呼干
戈興學校廢禮樂喪風俗隳中人以下咸漸漬于失
敎被服於成習人倫之際無不大壞而天理幾乎熄
矣於此之時能以孝友修于身行于家至于舍死而
不顧豈非難得也哉故吾於轅之代父轂之代兄有
所取焉此兩人者當慷慨就梏時其心已謂其必死
而終得以無死者幸也非其所逆知也則其所存可
不謂較然不欺哉君子之于人也聞其美而樂道之
况舍死者人之所難乎轅嘗讀書轂猶矯然可喜使
皆學道進德終之以禮樂庶幾哉流聲後世可與國
風所稱衛宣二子列矣勉之哉勉之哉
許丞傳
君姓許氏名原閩人也其父素業儒老爲里校師君
自幼傳父學雖樸而頗贍于書多所觀覽爲詩與文
務達其意而已疆士入職方有司强起赴鄉選召對
吏部授明州府定海縣丞始至縣人以君盛年未更
事易之及觀君所爲始皆大畏服一縣聳然然上之
人多未知君果可以有爲也時時有所責君不爲動
雖箠辱橫加未嘗一明其非罪亦不以是傷其民於
是西北用兵未已征需尙繁戈甲之攻造旌棨之營
置調發無虛日且地瀕大海歲修治海舟蓋難以數
計而官直不時降或以降而爲胥吏所欺隱每事第
差民之中次者一二人以主其出納謂之庫子凡所
費用皆令其代輸期㑹迫促至日受榜笞不恤也以
故歲敝民產恆數十家君惻然曰是豈爲民父母意
哉卽詣府請其値集里役之長分授之俾售其物次
第歸之庫爲召集人匠造之使如法吏皆不得有所
與僅令持筆治文書以防稽勘耳是以功成而民不
知擾鄉之人不憚爲庫者蓋自君始也縣以業海爲
生自民船不出海所恃以存者獨田租然當民產之
無制里役之無藝都鄙之間常紛然不寧而民病甚
矣君曰救弊之急孰甚于此者乃取其田分計之受
差之家悉準田之多少田多者應重差而不可辭田
少者稱其出而不得以橫擾中下無吿之民庶乎其
少瘳矣其他宿弊之未除君止正其尤蠧民者餘皆
一聽其自新或有所笞罰雖豪劇吏苟得萌孽一切
摘發窮治之不恕諸吏視君皆側目至以鄙語目君
卒不得已潛以他計出君俾不久于位㑹慈溪闕令
府檄君攝令事君治慈溪如定海興利除害不一月
而大治民以私鹾被獲者吏受其賊而罪以旁連君
微行得實卒更其獄使罪有所歸而受抑者得以伸
人至今言之縣久不雨君禱之白龍公不應後以策
鉤致吏之泉狡者大書其背曰天不雨吏弊爲之也
旣而雨隨至縣乃大稔君色仁氣温言若不出口及
見義輒矯矯不可撓慷慨辯且強也爲政去觚角絀
雕琢以平易質實爲務而尤謹持其廉行每出入月
俸必負以自隨一錢之費必已出民以飲食進悉卻
之不聽有私致一肉于舟者則舉而投之江自奉寡
約甚菅履徒步不問道里遠邇以爲常雖祁寒未嘗
御靴襪衣服僅取蔽體雖甚垢弊弗易也日食飯一
盂蔬二味非公享酒胾不入口視民如子女與之語
款款若恐不得當其意至有甚惡乃始繩以法有可
已者卽不究以故民之愛君亦如子之於父母君在
其位則色喜或以事出則皇皇如有失一日臺檄下
憲府追君甚急老幼聞者咸錯愕比上道號泣而送
者殆千人且慮乏行資無一人不懷金以至自府尹
而下及縣之僚佐與他官之在城邑者亦皆割俸金
馳贈於道左君悉謝遣無所受曰造次顚沛見人之
所守縱死不易吾心矣抵京上之人卒明其非罪未
幾乃還及還遠近士大夫無不交口稱賀喜其公論
之有在後數月當得代然以父憂去先是父年老不
可以迎養留其妻子使養之居官計日用俸輟其餘
以歸爲具甘旨居其父然父年益老則念輒悲之此
君之事予得于所聞者也昔司馬遷記前世循吏詳
者人數事略者三事而止今予所論次君事視遷所
記多矣然猶以爲聞之者少也今所聞者多則其事
可勝書耶姑卽是次爲君傳庶使世史知勸焉 論
曰詩稱愷悌君子民之父母孔子曰吾未見剛者若
許君非所謂愷悌而能剛者歟君以諸生起家始受
一命而爲丞其所樹立已卓卓可稱如是使磨礲灌
養之不止吾未量其所至也古語有云天下之寶當
爲天下惜之豈謂君哉
抱一翁傳
抱一翁者東嘉人也今居越江上姓項名昕字彥章
晚更自號抱一翁曾大父某大父某父某比三世俱
以和義維其家翁自幼聰敏好方數外大父杜曉村
世業醫常奉父命謁受其書讀之未成童已暗誦岐
扁素難王叔和脈經稍長學易趙穆仲葉見山所後
以母病醫誤投藥死痛之乃益勵志醫術欲盡受他
禁方聞越大儒韓明善先生爲方善也遂往拜之盡
得所藏方論甚富後更詣陳白雲受五胗奇䀭厯試
其說皆精良㑹金華朱彥修來越出金源劉河間張
戴人李東垣諸書示之翁疑古方不可治今病之論
亟往錢塘見陸簡靜叩之始悟古今方同一矩度也
後往淛右見葛可久論劉張之學又往建鄴見戴同
父同父亦是郡儒者爲譔五運六氣機要若干篇授
翁太醫院使張廷玉善撟引按摩甚奇非世之所聞
也翁亦得見事之盡其伎于是爲人治診病決死生
無不立驗里鍾姓者一男子病脅痛眾醫以爲癰也
投諸香薑桂之屬益甚翁診其脈吿曰此腎邪病法
當先温利而後竭之投神保丸下黑溲痛止卽令更
服神芎丸或疑其太過翁曰向用神保丸以賢邪透
膜非全蠍不能引導然巴豆性熱非得芒硝大黃蕩
滌之後遇熱必再作乃大泄數出病已翁所以知男
子病者以陽脈弦陰脈微澁弦者痛也澁者賢邪有
餘也賢邪上薄于脅不能下且腎方惡燥今以燥熱
發之非得利不愈經曰痛隨利減殆謂此也鍾女病
腹脹如鼓四體骨立眾醫或以爲娠爲蠱爲瘵也翁
診脈曰此氣薄血室鍾曰服芎歸輩積歲月非血藥
乎翁曰失于順氣也夫氣道也血水也氣有一息之
不運則血有一息之不行經曰氣血同出而異名故
治血必先順其氣俾經隧得通而後血可行以蘇合
丸投之三日而腰作痛翁曰血欲行矣急治芒硝大
黃峻逐之下汙血纍纍如瓜者可十數枚應手愈翁
所以知鍾女之病者以六脈弦滑而且數弦者氣結
滑者血聚實邪也故氣行而大下之鍾有從女病名
同而診異翁曰此不治法當數月死向者鍾女脈滑
爲實邪今脈虛元氣奪矣又一女子病亦同而六脈
獨弦翁曰眞藏脈見法當踰月死後皆如之越幕官
費姓者有子病甚眾醫皆以爲瘵盡愕束手一日費
對客獨泣客以翁薦診之曰此病暑邪非瘵也家問
死期翁曰何得死爲作白虎湯飲之卽愈翁所以知
費子之病者切其脈細數而且實細數者暑也暑傷
氣宜虛今不虛而反實乃熱傷血藥爲之也費病胸
膈滿甚篤昏不知人醫者人人異見翁以杏仁慧苡
之劑灌之立蘇繼以升麻黃茋桔梗消其脹服之踰
月瘳翁所以知費之病者以陽脈浮滑陰脈不足也
浮爲風而滑爲血聚始由風傷肺故結聚客於肺陰
脈之不足則過於宣逐也諸氣本乎肺肺氣治則出
入易苑陳除故行其肺氣而病當自已建康萬夫長
廉君病醫投丹附薑桂逾甚翁診其脈吿曰此得之
酒病嘗噦作聲食入卽出而後溲不利廉曰然予平
生所嗜獨燒酒翁進葛花解酲加黃芩飲二升所勢
減眾醫以藥性過寒交沮之翁旣論不協辭去卽嘆
曰實實而虛虛過二月當入鬼錄矣果如翁言翁所
以知廉之病者切其脈細數而且滑諸數爲熱滑爲
嘔爲胃有物酒性大毒大熱而反以熱劑加之是火
其火也且溲祕爲陽結今皆反治故二月死也茶商
李富人也啖馬肉過多腹脹醫以大黃巴豆治之轉
劇翁後至診之寸口脈促而兩尺將絕翁曰胸有新
邪故脈促宜引之上達今反奪之誤矣急飲以湧劑
且置李中坐使人環旋頃吐宿肉仍進神芎湯大下
之病去眾醫咸曰予所不及也浙東僉憲史君素苦
足病發則兩足如柱潰黃水踰月乃已已輒復發翁
診其脈吿曰六脈皆沈緩沈爲裏有溼緩爲厥爲風
此病風溼毒俗名溼脚氣是也乃以神芎丸竭之繼
進舟車神佑丸下濁水數十出遂不發動南臺治晝
郭公久患泄瀉惡寒見風輒仆日臥密室以氈蒙其
首熾炭助之出語咿咿如嬰兒諸醫皆作沈寒痼冷
治屢進丹附不時驗翁診其脈吿曰此脾伏火邪溼
熱下流非寒也法當升陽散火以逐其溼熱乃煮升
麻柴胡澤瀉羌活等劑而繼以神芎丸郭曰予苦久
泄今復利之恐非治也翁曰公之六脈浮濡而弱且
微數濡者溼也數者脾有伏火也病由溼熱而且加
之以熱劑非苦寒逐之不可法曰通因通用吾有所
試矣頃之利如木屑者三四出卽蒙首之氈去次去
熾炭病旋已鄞董允謙妻患衂三年許醫以血得熱
則淖溢服瀉心涼血之劑益困衂纔數點輒昏翁診
之六脈微弱寸爲甚曰肝藏血而心主之今寸口脈
微知心虛也心虛則不能司其血故逆而妄行法當
養心仍補脾實其子子實則心心虛矣服琥珀補諸
心之劑愈浙帥胡公病發熱惡風而自汗氣奄奄弗
屬諸醫作傷寒治發表退熱而益增翁診其脈陰陽
俱沈細且微數處以補中益氣之劑醫止之曰表有
邪而以參芪補之邪得補而愈盛必死此藥矣翁曰
脈沈裏病也微數者五性之火内扇也氣不屬者中
氣虛也是名內傷經曰損者温之飲以前藥而卽驗
南臺掾梁彥思使閩而足不能履醫以風論或以腳
氣治經年不瘳翁診之六脈僅微數而他無所病卽
探患處乃骨出不入肯綮耳施以按摩卽愈南臺治
書迭里迷失公足失履而傷腕骨掌反於後者六閱
月矣眾醫不能治公知翁精按摩曰幸予治也翁令
壯士更相摩從辰至申而筋肉盡腐遂引其掌以躁
之啑啑然有聲藥以兩月其足如常時金參政子年
方穉嘗嘻戲偃臥於階側忽驚馬踐其足胻骨斷碎
卽死久乃蘇翁以其法治之卒完其足步履無所苦
閩萬夫長陳君臨陣爲刀斫其面瘡已愈而指與鼻
不能循甚惡時時仰泣曰吾面無完膚生何以見妻
子死何以見父母乎乃拜翁求治翁命壯士按其面
膚肉盡熱腐施之以法卽面赤如積盤左右賀曰復
故矣左丞王公畏瘴毒晨必命醫診省醫鄭生切其
脈愕曰平日兩尺無虞今忽不應指可怪也公卽驚
曰人無尺脈猶樹之無根豈能久生乎命他醫診之
其論亦同乃令翁診翁曰此天和脈勿妄治也因陳
氣運交反之道以曉之公叱眾醫曰若等誤人多矣
奪提舉俸者二人翁之於醫多類此于是門人學子
懼其老且衰也力請著書以貽後乃作脾胃後論以
補東垣之未備其略曰或問脾胃之有虛寒信乎曰
脾胃乃百病之源然每惡寒而喜熱寒者陰氣盛陽
氣微也熱者陽氣盛陰氣微也而所以致夫陰陽之
微盛者脾胃之虛故也甚則陰陽孤立而死矣經曰
有者爲實無者爲虛故氣併則無血血併則無氣氣
血俱失故爲虛又曰隂盛生内寒厥氣上逆寒氣積
于胸不得瀉瀉則温氣散寒氣獨留故中寒也又曰
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故陰勝而爲實靈樞曰風
雨寒熱不能獨傷人有猝然逢疾風暴寒而不能病
者蓋無虛不能獨傷其人此必因虛邪之風與身形
兩虛相感乃客其形矣此脾胃虛寒之說也又問河
間謂惡寒戰慄皆屬於熱然脾胃虛寒亦有惡寒而
戰慄者何邪曰風寒之邪始居於表表有寒邪則外
惡寒因其入裏與邪氣相搏故戰慄也邪氣勝則熱
發於外故戰慄愈不惡寒而反惡熱脈必洪滑數盛
此蓋以實熱而致惡寒戰慄者也至於脾胃虛弱傳
化失常榮衛俱虛不任風寒內外之邪易以傷之經
曰因身之虛逢天之虛兩虛相感其氣至骨又曰陽
虛生外寒又曰隂盛生內寒又曰陽受氣於上焦以
温皮膚分肉之間今寒在外則上焦不通上焦不通
則寒氣獨留於外脈必沈遲而弱此虛寒而致戰慄
者也熱淫於內治以甘寒河間所論是也寒淫於內
治以辛熱上文所論是也二者所因各不同又可執
一而言哉又問戰慄鼓頷及諸噤鼓慄如喪神守皆
屬於熱河間謂熱之極反有水化制之故其治法專
主甘寒以發其鬱資水以制火也然與治瘧之戰慄
鼓頷可得同其法與曰戰慄鼓頷皆屬於熱此經首
章之言言熱之一端也比及後章言瘧之始發陽氣
併于隂陽虛陰盛而外無氣故先寒慄陰氣逆極則
陽氣復出陽與陰復併于外則陰虛陽實故先熱又
曰温瘧者先傷于風而後傷于寒夫寒者陰氣也風
者陽氣也瘧之寒熱戰慄鼓頷者以上下交爭虛實
交作陰陽相移也逆調論曰人非常熱常温而爲煩
熱者何也岐伯曰以陰氣少陽氣勝也人身非常寒
而寒從中生者何也岐伯曰陽氣少而陰氣多也此
皆不可專主于熱矣明理論則分戰慄于內外之診
戰者身爲戰搖慄者心戰又曰隂中于邪必内慄也
表氣虛微內氣下守故邪中于陰正氣虛弱故成慄
戰者正氣勝慄者邪氣勝鼓頷者邪入陽明故鼓頷
爲戰之輕者其有森然而寒聳然而振是名曰振而
振亦戰之輕者由是而觀發熱而戰慄者陰虛而陽
盛也法當補陰而抑陽不熱而戰慄鼓頷者陰盛而
陽虛也法當助陽而抑陰至若寒熱相爭陰陽相移
又當從之逆之其始則同其終則異資取化源追之
迎之調之而爲之治可也豈可專以其寒言之舉一
而遺十哉又問胸鬲堅滿痞痛東垣謂之不足而中
氣內傷法當補其中而益其氣河間戴人則以爲諸
逆上衝諸溼腫滿諸氣鬱冒瞀皆溼火爲病法當瀉
火在上則湧之在下則竭之張長沙又以爲邪氣所
留而以辛溫之劑開發蕩散之何三者治法之不同
邪曰治有從本者有從標者有不從標本而從中治
者證有虛實脈有逆從其始雖殊其歸一理也經曰
天之四令無形風寒暑溼也地之四令有形飢飽勞
逸也東垣以胸腹堅滿等證皆爲飲食七情所致而
謂之內傷蓋以中氣不足諸邪得以留之經曰邪之
所湊其氣必虛是已其脈必弦澁虛遲故治以補中
益氣使中氣旣盛則邪氣可不戰而屈矣此拔本塞
源之論蓋治其本者也河間戴人以爲可湧可竭者
是治其有形之邪其脉必洪實沈滑必當去其有形
之物而中氣可復又必資水以制火而陰陽自和蓋
治其標者也至若長沙直以邪氣留之於中焦必以
辛温之劑散其無形之邪經曰寒則氣聚熱則氣散
舉痛論曰諸痛爲寒是也其脈必虛浮遲濇故以發
鬱開結之劑主之蓋從中治者也知乎此則三者之
法斷不可以偏廢而近世宗三家者往往自相詆毀
而有南醫北醫之不同決不肯以寒涼施之於南方
辛熱施之於北方何其自嗇之若是與經曰病當問
其起居固言地方之不同矣然治寒以熱治熱以寒
微者逆之甚者從之要在臨時變通消息以爲治安
可限南北之分而有寒熱之夐異哉又問原病式以
溼熱留飲否隔而傳化失常甚則霍亂吐下又以爲
諸痛乃熱鬱于內故爲堅痛不可以言寒又以爲急
痛者因寒之極而乃凝沍而爲痛如是則所謂霍亂
吐下而心腹絞痛者當作熱論乎抑作寒治乎曰吐
下之作罕有不由脾胃感之蓋胃爲水穀之海受天
之氣地之味精悍薰蒸而成氣血以營養四旁往往
因其燮理失宜風寒燥溼之邪得以乘伏錯亂于其
間風爲百病之始而春爲温風夏爲陽風秋爲涼風
冬爲寒風風也者天地之氣也寒風卽天地之寒氣
經曰歲土不及風乃大行化氣不合草木茂榮飄搖
而甚民病飱泄霍亂斯固陰陽錯亂之所致矣其有
食飲過制七情內鬱則溼飲否隔遂使陰陽不得升
降塞而不通陽併於陰陰併於陽揮霍變亂水穀沸
騰而爲吐下霍亂此則溼熱留飲致之然也若夫堅
痛爲熱本指瘡瘍皆屬心火心主熱化故痛屬熱卽
不以寒言至于急痛因寒乃舉痛論諸痛爲寒之說
經曰寒淫于內以辛熱散之佐以苦寒長沙以辛熱
之劑散其錯亂風寒之氣良以此耳凡所臨證固當
察物之陰陽驗人之虛實不可專以爲有熱而無寒
不可專以爲有寒而無熱斯蓋折衷之道也翁他所
診病及所論證治眾多今頗失之不能以盡錄而錄
其大槪如此其於爲醫或在杭或在鄞或在閩在杭
爲府史爲肅政府書吏在鄞爲帥府令史在閩爲掾
行中書掾行臺一皆以醫見辟諸貴人而非所尙也
然廉謹練達之風雖素業吏事卓卓當時者亦皆自
謂不能及翁偉儀觀美鬚髯雙目爛爛如電光天性
純孝父母有疾扶持保抱不解帶者旬朔歿則一遵
儀禮治其喪平居樂易寬厚務揚人善而恥言其過
臧獲有失亦不忍加以色辭與人交盡其義其于恩
意尤至也喜辭章善音律工繪畫而獨以醫顯所著
書有竹齋小藁及脾胃後論別譔醫原若干卷議論
宏贍未及成子一曰恕能世其業云 論曰仲尼有
言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豈不然歟抱一翁爲醫
四十年所其已人病生人之死甚眾人以厚利報翁
輒卻而不受與之藥卽富徒手亦與藥不責其償而
濟物一心孜孜然終始弗少衰則所謂有恒者豈近
之與傳曰醫非仁愛不可託非廉潔不可信若翁者
殆可託而可信者歟至于立言以垂世則取諸先覺
之說折衷之而一本于經貫微達幽不失細小備矣
豈非宣暢曲解古之良醫也歟
覺智圓明述禪師傳
禪師生于孫氏名文逃字無作明之慈溪人也自幼
不近酒胾讀書伊吾入口輒成誦旣長從師受五經
縱觀子史百家及去閱佛書忽心融神㑹恍然如素
習人咸異之曰此兒材地如此豈宜處俗爲白父母
聽其出家度生死乃往依東皋福昌寺沙門東溪牧
公尋事大用諿公受具習毗尼已而游方至徑山謁
元叟端公端有時名一見稱賞以爲有道之器也辭
去乃謁淨慈東嶼海公亦見器許異流輩然俱無解
悟遂杖策東還入太白山之天童見怪石奇公奇與
語契合欲倚之以大其家卽令入室侍香其後平石
砥公主是寺又掌藏鑰于砥所諸山法侶遂籍籍聞
師譽咸願禮迎講出世法㑹鳳躍山等慈法席虛行
宣政院起師主之俄遷主大梅山之護聖二刹皆衰
陋處叢林儀範多廢缺師至申以約束人人自律至
其爲眾說法則脫略窠白撥去枝葉使聽者渙然無
疑名緇奇衲風靡而至矣師之名益聞帝師有旨錫
以覺智圓明之號不得辭而勉受之旣老退歸受業
之福昌福昌父子傳器仍強師以居丈室時當囘祿
之後剏搆恢拓師之願力居多寺旣崇盛益遵開山
法慧故事接納諸方道俗之至如歸其徒相語曰此
法慧再來也嘗闢一軒於寺左扁曰舒嘯湖海名流
若斷江恩公月江印公商隱予公夢堂噩公乃皆迎
居是軒師事之而縉紳之賢者亦時時過從爲方外
友翰林待制柳公道傳黃文獻公晉卿中書左丞危
公太樸著作佐郞李公季和尤號知已年近七旬益
畏煩鬧樂靜退休居花嶼湖之冢閒獨與法孫樸俱
然猶誨樸以精進爲佛事天黎明必躬起禮拜誦持
雖祁寒暑雨不懈樸規模之以爲常平居待諸子孫
甚嚴及至交賓客接朋友則津然喜見眉目抵掌笑
語滚滚不能休有問者師曰成就後學不可不肅若
乃滑稽善謔我性實然也師匾顱廣顙面有孺子色
而髮白不翦神觀超詣望之令人意消當白蓮盛開
月色娟好趺坐一小艇浮湖水中如世所謂須菩提
可畫也三山文海郁公以一缽行四方人每視其去
留爲叢席重輕然獨從師游湖上欽重愛戀蓋久而
忘去于是閱世愈多而情之所及者愈淡乃更求深
山密林浩然長往湖上游歌之士未嘗不授笻頓足
以想見其風裁師之行也樸請陳君中復爲寫照卽
怒罵曰身非我有奈何圖此聚沫以貽後人指示哉
及請戴子爲之贊則又罵曰我法俱空若等猶以文
字爲禪耶其痛自韜晦類如此癸丑之春龍山仲猷
闡公自大梅迎居頃還福昌是歲九月示微疾二十
三日集門弟子諭以宗門大事至夜分索湯類面盥
漱更衣端坐謂其徒曰我入滅時至矣或請說偈辭
世師曰豈不聞大梅和尙云卽此物非他物汝等諸
人善自護持言卒而逝世壽七十八僧臘六十停龕
五晝夜顏貌如生闍維之日遠近觀者如堵燼餘輪
珠不壞板齒之不壞者四收靈骨瘞于冢間祖塔之
側所度子孫曰一源曰克丕曰師徹皆嘗出世說法
知名禪敎云
贊曰臨濟十二傳而至大慧大慧傳佛照光光傳滿
翁口口傳偃溪聞聞傳雲峰高高傳怪石奇而師嗣
奇爲嫡子蓋臨濟十八世孫也嘗兩住禪刹一領受
業事究觀設施可謂克世其家者矣至于不泥榮名
甘于自放而一談一笑善入游戲三昧卒能蟬蛻生
死著厥明驗雖當法道中微耆年物故之餘臨濟宗
風豈遽寂寥哉
知识出处
《九靈山房集》
《九灵山房集》是明朝元戴良所撰写的一本诗集。该诗集主要讲述于两湖为官从政所感、所思、所闻的事迹。
阅读
相关人物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