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案斷補遺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靈山房集》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3655
颗粒名称: 春秋案斷補遺序
分类号: I269.6
页数: 2
页码: 一-三
摘要: 这篇文章是明朝学者陶望龄为《春秋案断补遗》写的序言,介绍了该书的作者、内容和作者对春秋学的看法。文章认为学习春秋学应该以孔孟之道和诸家之说为根本,而该书的作者钟伯纪先生的著书意图正是如此。文章最后赞扬该书是一本好的序言。
关键词: 序文 春秋案断补遗 孔孟之道

内容

春秋案斷補遺者大梁鍾伯紀先生之所著也其意
  以爲學春秋者多惑于傳家褒貶之說而經旨有不
  明其能脫去宿弊一以經文爲正者又往往於筆削
  精義而或昧焉今故采擇諸家格言之合於經者附
  於各條之下間有未足則以已意補之而題以今名
  蓋取程叔子傳爲案經爲斷語也余讀之而歎曰昔
  之傳春秋者有五家而鄒夾先亡學春秋者舍左氏
  公羊穀梁三家則無所考徵矣然左氏熟於事而或
  不得其事之實公穀近於理而害乎理之正者要不
  能無至唐啖趙師友者出始知以聖人手筆之書折
  衷三家之是非而傳已亡逸繼是而後爲之傳者雖
  百十餘家其言雖互有得失能不附㑹三家之說者
  鮮矣胡康侯得程子之學慨然有志於發揮而其生
  也當宋人南渡之時痛千餘年聖經遭王臨川之禁
  錮乘其新敗雪洗而彰明之使世之爲亂賊者增懼
  若夫聖人作經之本意則未知其何如也然自當時
  指爲復仇之書而不敢廢太學以之課講經筵以之
  進讀至於我朝設進士科以取人治春秋者三家之
  外亦獨以胡氏爲根本則以三綱九法粲然具見於
  是書而場屋之腐生山林之曲士因而掎摭微文破
  碎大道有可閔念者矣然則學春秋者亦將何所折
  衷乎竊嘗考求之而得其說矣吾志在春秋夫子之
  自道也春秋天子之事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孟子之所以論春秋也蓋方是時王綱日紊篡奪相
  尋孔子不得其位以行其權於是約史記而修春秋
  使亂臣賊子無所逃其罪而王法以明所謂撥亂世
  而反之正此其爲夫子之志而天子之事也是以邵
  子有曰春秋夫子之刑書而天門王氏亦曰春秋一
  經無罪者不書惟罪有大小故刑有輕重耳斯言也
  蓋有得夫孔孟之遺意也是則學者之折衷固無出
  于夫子之自道與夫孟子之所以論春秋者矣後之
  立言豈有加於此哉先生之於是書下旣不惑于褒
  貶之說上復不失乎筆削之義外有以采擇諸家之
  博聞內有以發乎自得之深意奇而不鑿正而不迂
  詳而無餘約而無闕庶幾善學者焉然其推傳以達
  乎經因賢者之言以盡聖人之志則得之夫子之自
  道孟子之所論者爲多是可以見其折衷之所在矣
  余自幼歲卽知讀是經而山林孤陋之風科舉利祿
  之念或不能無故其所學不過曲士腐生之爲耳惡
  覩所謂經之義聖人之蘊哉及識先生於蒲陽始聞
  其說而悅之至其成書則未之見焉近來淞上亟求
  是書於所舘先生手錄以示且曰使可傳也幸爲我
  序之嗟夫學春秋者多矣求其得乎孔孟之遺意以
  折衷羣說於千有餘載之下者幾何人哉故讀先生
  之書譬諸飫芻豢之旨病夏畦之苦而得一勺之清
  泉甘露豈不悅哉則夫是書之傳固有不待于區區
  之言矣若夫述作之大志與其編次之歲月則不可
  以不書姑書此以爲序庶有以復先生之命乎

知识出处

九靈山房集

《九靈山房集》

《九灵山房集》是明朝元戴良所撰写的一本诗集。该诗集主要讲述于两湖为官从政所感、所思、所闻的事迹。

阅读

相关人物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