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散潘公墓誌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萊集》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2050
颗粒名称: 朝散潘公墓誌銘
分类号: K81
页数: 3
页码: 四-八
摘要: 本文是关于潘公的事迹。潘公从事政务多年,兢兢业业,凭借他的才能和努力,他帮助贫困的民众,修理桥梁,维护井泉,提供食物和医药等援助,同时也重视教育,支持学校的发展。潘公努力教育和培养子孙,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物。潘公过着朴素的生活,不追求荣华富贵。尽管他做了很多好事,但他坚持谦虚,不愿意接受赏赐和奖励。他喜欢写作,著有诗词和历史著作。最后,潘公安葬于金华县庆云乡东弥塘,享年七十岁。
关键词: 墓志铭 潘公 事迹

内容

乾道六年春正月庚午右朝散郞賜緋魚袋致仕潘
  公卒於婺之里第越三月諸孤狀公之壽年里系履
  蹟屬某銘某雖侍公晚一見意浹屈年輩盡悃款異
  乎世俗所以相期者此意其可負矧公子景憲在歲
  癸未實偕以進士拜敕於庭視公蓋丈人行也敢他
  委遂次其語曰公諱好古字敏修一字伯御處之松
  陽人曾祖幹以耋老望其里祖珂以謹力厚其家考
  宗囘以文藝官其族傳三世而門益大始公之考開
  迹農畝拔科級校中祕書浸光顯矣中更憂患無復
  當世意專林邱之樂者數十年晚得復州非其雅志
  將辭行章未上而卒公樂易安恬甚似其先人自爲
  童子時被除遨嬉委己於學母葉夫人愛之尤每抑
  止之公愈自力少長入成均從四方士游聞見日博
  京都失守有諜虜剽諸生者公方與同舍郞環坐虜
  且至眾駭聾或勸趣自裁公徐曉坐人曰死當擇所
  未見虜逆自斃與自經溝瀆等耳旣虜入兩齋無所
  得舍去事定眾皆以識度歸公公事復州孝晝夜淬
  厲蘄世科以慰滿其意再試禮部輒不偶郊祀任子
  復州屢欲上公名公固辭復州亦不能强也後子景
  珪秩得封其親命書數下公以前嘗止復州之奏慨
  然曰辭父澤而安子榮寕吾志耶平居不御簪裳不
  書爵品終其身其沒也諸子始敢以朝服斂公始自
  松陽改築臨江臨江婺之郊也晚歲徙郊而城其居
  蓋三徙焉紹興丙辰歲大祲婺米斗千錢公旣發廩
  不足則囊厚貲致他郡粟下其直十之三以貸之秋
  稔民勸趣償惟恐後公憫民償之不易也視初貨復
  絀其一甲子歲水並舍有僧廬公挈孥栖其危水怒
  張屋廩廩欲仆衆方左右視迫怵亡計逾望波濤間
  有棹舟至者呼公急濟僮僕相賀更生前扶公卽舟
  公顧同避者尚數十人歎曰吾去是曹其魚矣乃諭
  舟人姑寘己先載餘人舟人曰吾德公長者故犯險
  脫公耳餘子何爲者公曰此距平陸不十里汝不憚
  一往反之勞厄此者皆汝生之也舟人義而從之眾
  畢濟公乃濟其於死生緩急之餘先人後己如此甲
  戌盜發旁郡流殍交道里民窮空競持破磑敗絮來
  質主帑者以白公公曰第與之居數日塡溢棟宇公
  有喜氣益市官粟舟相銜下以平貴糴比閭不復知
  有艱歲後民稍稍入金請所質亡紿者婺田恃陂塘
  爲命天不雨尺競寸攘鬬鬩斃踣者相望公有塘曰
  葉亞漑數百頃獨聽民取之不爲禁斥塘下田以廣
  瀦蓄或獻疑以膏腴可惜者公曰鄕鄰安則吾安矣
  別墅占婺之西湖旁兩塘廢不治公發錢數十萬新
  之人賴其利時公未嘗有寸田居其間其他如代官
  逋弛私債恩鰥寡逮困疾旁及棺槥飧藥橋梁井泉
  之屬給予除治亡所靳松陽學故有田軍興調度急
  吏質其田而學廢公以錢百二十萬贖歸之學以復
  興其後爲吏者不復顧省學又廢公不得已歸諸郡
  庠處之學所以裕於養士者由公之助也顧嘗嗜浮
  屠老子說頗畱意塔廟土木事浙河以東爲二氏徒
  者多借其聲以行暮年覺其尤謬妄者稍謝絕之而
  向儒者浸篤游士亡資者月餽之使就業焉公隆於
  敎子訓道嚴飭賓禮善士相與浸灌礲磨故多向方
  者季弟好仁卒未幾又喪其壯子公收其遺孤敎養
  之甚有恩意家政儉而肅有妾治衣櫛垂三十年挾
  寵微驕媢公一旦資遣之人咨其斷歲時賦租必差
  擇精好者先眾輸之官惟敬尤樂佐公上之急虜亮
  瞰江公以錢千萬奉軍費詔贈秩加賜五品服而公
  意初不在賞也獨喜著書有詩春秋語孟中庸說合
  五十一卷他書亦數百卷其九月丁酉葬於婺之金
  華縣慶雲鄕東彌塘享年七十公先娶孫氏贈安人
  左朝奉大夫夙之女再娶陳氏封宜人左奉議郞樞
  之女子男六人景珪右朝散郞大理正重脩敕令所
  刪脩官兼權尚書刑部郞官次景差次景憲左迪功
  郞脩太平州州學敎授次景愈次景泌次景良四女
  長適右承奉郞兩浙東路安撫司主管機宜文字湯
  在再適右通直郎新知太平州蕪湖縣蘇誦次適將
  仕郞趙善蔚次適右迪功郞新監行在太平惠民局
  王注次尚幼孫男五人自厚自得餘未名女七人自
  公之歿逮其葬穉耄矜寡嘗受公施者拜走號哭于
  堂于門于途其聲相及鄕之人雖澗隈山曲承公訃
  皆倚耒投耜戚戚有惋怛色嗚呼是豈苟然者哉銘
  曰
  豐昃盈變惟理之常積而能散我施用光萬木造天
  鬱其高岡是曰善富潘公之藏

知识出处

東萊集

《東萊集》

其书《文集》十五卷,又以家范、尺牍之类为《别集》十六卷,程文之类为《外集》五卷,《拾遗》一卷,年谱、遗书则为《附录》。祖谦理学思想集中在《家范》、《尺牍》、《读书杂记》、《师友问答》、《策问》诸篇目中。他主张“论学则宗孔孟,治则主尧舜”,认为无人本无二,“自人言之则曰性。自理言之则曰天道”。规约学者“以讲求经旨。明理、躬行为本”,强调治经史以致用,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在对待理学内部朱子与陆九渊的争论上,祖谦对其采其调和折衷的态度,并不偏向于任何一方。上述诸论,实开浙东学派的先声。祖谦认为,对《诗》、《书》、《春秋》等,皆应多究古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崇炳
责任者
陳思臚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