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忠臣翟義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香溪集二十二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1899
颗粒名称: 漢忠臣翟義傳
分类号: K820
页数: 2
页码: 七至九
摘要: 范浚記漢忠臣翟義,作一篇傳記。
关键词: 人物传 传记

内容

漢忠臣曰翟義字文仲永始丞相方進少子以父任
  為郎稍遷諸曹年二十出為南陽著都尉宛令劉立
  與曲陽侯為婚又素名州縣輕義年少義行太守事
  行縣至宛時丞相史在宛傳舍立載肴酒過謁丞相
  史飲未竟而義亦至外吏白立立語自如義内謁徑
  入立迺下走義既還大怒案立主守盜十金賊殺不
  辜縛送鄧獄掾夏恢以宛大縣恐見簒奪白義可因
  隨後行縣送鄧義曰欲令都尉自送則如勿收邪載
  環宛市乃送吏民不敢動威震南陽後為弘農太守
  遷河内太守靑州牧所居著名有父風烈而勁正實
  過之徙為東郡太守數歲平帝崩王莽居攝義心惡
  之乃謂姊子上蔡陳豐曰莽今攝天子位號令天下
  故擇宗室幼稚者以為孺子依託周公輔成王之義
  且以觀望必代漢家其漸可見方今宗室衰弱外無
  强藩天下傾首服從莫能亢扞國難吾幸得備宰相
  子身守大郡父子受漢厚恩義當為國討賊以安社
  稷欲舉兵西誅不當攝者選宗室子孫輔而立之設
  令時命不成死國埋名猶可以不慙於先帝今欲發
  之乃肯從我乎豐年十八勇壯許諾義遂與東郡都
  尉劉宇嚴鄉侯劉信信弟武平侯璜等結謀舉兵立
  信為天子義自號大司馬大將軍移檄郡國言莽鴆
  殺孝平皇帝矯攝尊號今天子已立共行天罰郡國
  皆震北至山陽眾十餘萬莽聞之大懼乃遣孫建王
  邑等與義會戰義敗見殺嗚呼莽之亂漢酷矣弑君
  竊國罪貫浮于田閻漢廷羣臣曾無一以忠憤聞者
  劉歆劉宏皆宗室至為莽國師將軍義兵之西歆反
  為莽屯宛宏反為莽將兵劉氏若此他姓臣復何望
  哉莽始聞義起師會漢羣臣宣言周公攝政管蔡挾
  祿父畔周事以義挾劉信比之漢羣臣皆云不遭此
  變不章聖德其佞媚乃爾又豈復有以忠憤興者乎
  於斯時也獨一翟文仲能憑區區東郡建倡大義欲
  戴漢宗為國誅逆功雖不遂其意象為何如耶抑又
  聞義兵初興三輔人霍鴻輩並起應義謀攻長安眾
  至十餘萬亦不可謂無人助也莽方惶懼至不能食
  日夜抱孺子告禱高廟放大誥作策班行天下諭當
  反政孺子意使義此時得一戰勝則戮元兇如摧枯
  復明辟如反手功必成矣不幸至於遽敗猶宜録其
  忠義大節標表而旌明之班氏作史既不為義特書
  而附見於方進傳後又譏義不量力以隕其宗春秋
  褒貶之旨固如是乎義言死國埋名猶可以不慚於
  先帝情辭慷慨固以隕宗殉國自期矣不量力而死
  孰與事漢賊而生乎固之評於是為大失因補其遺
  作漢臣翟義傳

知识出处

香溪集二十二卷

《香溪集二十二卷》

宋代诗文别集。22卷。范浚撰。此书卷1为古赋,卷2至卷3为诗,卷5、卷6为杂著,卷7至卷9为论,卷10为书总论,卷11至卷15为进策,卷16、卷17为记,卷18、卷19为书,卷20为启,卷21为传,卷22为墓志、祭文。卷首列宋人陈岩肖序,书后附元人吴师道后序及章懋跋。此书为作者门人高栴编,其侄范端臣刊刻。据吴师道后序说:金履祥《四书考证》已称范浚集不传,“至顺辛未始得先生文七卷于亲友应氏家,盖其首编也”。“一日先生族孙俊来言,家藏缺一至五卷,惜其无从补也。于是忻然畀之,足以成编。”除《四库全书》辑入此集外,《四部丛刊》续编也收入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刊本。此本除将吴师道后序及章懋跋移至卷端陈岩肖序之后,另有明人胡应麟序。书后附《范蒙斋先生遗文》及《范杨溪先生遗文》。最后还有姜殿扬跋。胡应麟序称“其诗文不甚概于古”。《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近体流易,犹守元祐旧格,不涉江西宗派;古体颇遒,亦非语录为诗之比”。

阅读

相关人物

范浚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