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心齋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香溪集二十二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1852
颗粒名称: 存心齋記
分类号: I056
页数: 3
页码: 五至八
摘要: 范浚於紹興十七年四月晦日作一篇散文,記存心齋。
关键词: 散文 游记

内容

壽昌邵恂子信與浚舅家有世睦焉因舅氏見予香
  溪留學於予居其趍向甚端其植志甚篤一日告予
  以將歸且言家之屋南有齋焉名曰存心覲省之餘
  當復習業其處敢問何修而可以存心乎予應之曰
  善哉問也昔者鄒軻言存心之說甚備予嘗索其指
  歸而知學之方試因子而妄言之夫君子之學本諸
  心心不在焉則視簡不見聽諷不聞此其於口耳之
  學猶莫之入也況窮理致知乎是以學者必先存心
  心存則本立本立而後可以言學蓋學者覺也覺由
  乎心心且不存何覺之有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
  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是心不存殆將晦昧
  僻違觸情從欲不能自别於物尚安所覺哉此君子
  所以汲汲於存心也然而人之念慮横生擾擾萬緒
  羨慕耽嗜厭惡憎嫉得喪欣戚觖望狠忿怵迫憂懼
  與凡私意妄識交午叢集紛紜於中汩亂變遷無或
  寕止雖魂交夢境亦且顚冥迷憒悠揚流遁彼其方
  寸蕩揺如疾風振海濤浪洶湧求一息之安且不可
  得則存其心者不亦難乎然心雖未嘗不動也而有
  所謂至静彼紛紜於中者浮念耳邪思耳物交而引
  之耳雖百慮煩擾而所謂至静者固自若也君子論
  心必曰存亡云者心非誠亡也以操舍言之耳人能
  知所以操之則心存矣心存則不物於物不物於物
  所以異乎物也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
  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養以寡欲使不誘於外此
  存心之權輿也至若藏心於淵則必有事焉而勿正
  用能於勿忘勿助長之間默識乎所謂至静者此存
  心之奥也然則存心可以已乎曰未也凡學始於存
  心中於盡心終於盡性惟心之盡是無心也非無心
  也無私心也是道心也道心惟微於是而精一之斯
  可以盡性矣方其存心也猶有存之者焉非所謂盡
  心心未盡焉非所謂無心未能盡心烏能盡性心未
  盡焉烏知所謂性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
  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蓋心既盡而
  空洞请明然後知性之為性皆天理也然則存心者
  所以存天理求盡其心而已顔子拳拳服膺存心之
  學也其心三月不違仁顔子之心之存也至於屢空
  則嘗盡其心矣然特屢至於空而未能常空為其不
  違仁之心猶存焉耳心不違仁善矣乃為空之累此
  毛猶有倫之謂也揚雄曰人心其神矣乎操則存舍
  則亡能常操而存者其惟聖人乎雄徒知存心不知
  心存而未盡不足以盡性故以常操而存為聖人事
  聖人者寂然不動從心而不踰矩尚何有於操存哉
  予故曰凡學始於存心中於盡心終於盡性此非予
  之說也孟軻之旨也今吾子有志於存心是學之始
  而方求所以存之之道是存心之始子其愼所存乎
  傳曰差若毫釐繆以千里蓋事物莫不然而心為甚
  子其可不愼哉恂聞予言作而曰敢請志是說而習
  之予因為記俾以歸勸之學也紹興十七年四月晦
  日

知识出处

香溪集二十二卷

《香溪集二十二卷》

宋代诗文别集。22卷。范浚撰。此书卷1为古赋,卷2至卷3为诗,卷5、卷6为杂著,卷7至卷9为论,卷10为书总论,卷11至卷15为进策,卷16、卷17为记,卷18、卷19为书,卷20为启,卷21为传,卷22为墓志、祭文。卷首列宋人陈岩肖序,书后附元人吴师道后序及章懋跋。此书为作者门人高栴编,其侄范端臣刊刻。据吴师道后序说:金履祥《四书考证》已称范浚集不传,“至顺辛未始得先生文七卷于亲友应氏家,盖其首编也”。“一日先生族孙俊来言,家藏缺一至五卷,惜其无从补也。于是忻然畀之,足以成编。”除《四库全书》辑入此集外,《四部丛刊》续编也收入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刊本。此本除将吴师道后序及章懋跋移至卷端陈岩肖序之后,另有明人胡应麟序。书后附《范蒙斋先生遗文》及《范杨溪先生遗文》。最后还有姜殿扬跋。胡应麟序称“其诗文不甚概于古”。《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近体流易,犹守元祐旧格,不涉江西宗派;古体颇遒,亦非语录为诗之比”。

阅读

相关人物

范浚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