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鄭公願為良臣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香溪集二十二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1790
颗粒名称: 魏鄭公願為良臣論
分类号: I056
页数: 2
页码: 六至八
摘要: 范浚論魏鄭公願為良臣,作一篇議論文。
关键词: 论著 议论散文

内容

人臣有殺身之義而殺身者每出於不得已君為不
  道醜行日積不知自悔臣必輸忠而指言之言之不
  從則必號泣而苦言之於是而忤君心逢震怒赴湯
  冒鉞乃有至於殺身是君之惡至此而極而臣之義
  亦至此而窮且凶也豈臣心之所欲哉唐魏鄭公謂
  太宗曰願陛下俾臣為良臣無俾臣為忠臣蓋殺身
  而為忠臣者出於不得已非其心之所欲故也自古
  無道之世臣主之名有兩敗無兩立君行惡矣臣不
  能以忠死之則臣亦惡矣此有兩敗也君行惡矣臣
  以忠死之則君惡愈大而臣獨得忠名於世此無兩
  立也臣主之名兩敗君子固深恥之君名惡而臣獨
  善君子亦寕樂哉而或至於為忠者不得已也故曰
  無俾臣為忠臣也或曰鄭公之願為良臣將愛身而
  難於為忠耶曰不然也鄭公之於忠臣非不能為不
  願為也其言雖曰願為良臣然正欲以示其將必為
  忠臣之心太宗有道則公為良臣是俾公為良臣也
  太宗無道則公為忠臣是俾公為忠臣也鄭公若曰
  願陛下為有道毋為無道無道則臣將必為忠臣蓋
  欲繩其君使不得為無道云耳且以忠良異稱要皆
  美號鄭公亦何擇焉其所以言此非為身謀正為太
  宗謀耳公為良臣則太宗為有道公為忠臣則太宗
  為無道君以無道見醜於天下後世而臣獨以忠節
  有聞孰若身荷美名君都顯號而臣主之善兩立此
  公所以為太宗謀而願為良臣也不然與龍逄比干
  遊於地下鄭公寕有貶哉幸太宗能用公計以致貞
  觀之治是以卒擅良臣之美也雖然公之言可以為
  賢者道彼有庸回之臣苟於固位坐視君之愚昏而
  無所正救不知良臣初未嘗不為忠焉乃曰魏鄭公
  不願為忠臣君雖無道吾願為良臣而己脂韋塞默
  卒有臣主兩敗之禍此豈鄭公之謂哉

知识出处

香溪集二十二卷

《香溪集二十二卷》

宋代诗文别集。22卷。范浚撰。此书卷1为古赋,卷2至卷3为诗,卷5、卷6为杂著,卷7至卷9为论,卷10为书总论,卷11至卷15为进策,卷16、卷17为记,卷18、卷19为书,卷20为启,卷21为传,卷22为墓志、祭文。卷首列宋人陈岩肖序,书后附元人吴师道后序及章懋跋。此书为作者门人高栴编,其侄范端臣刊刻。据吴师道后序说:金履祥《四书考证》已称范浚集不传,“至顺辛未始得先生文七卷于亲友应氏家,盖其首编也”。“一日先生族孙俊来言,家藏缺一至五卷,惜其无从补也。于是忻然畀之,足以成编。”除《四库全书》辑入此集外,《四部丛刊》续编也收入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刊本。此本除将吴师道后序及章懋跋移至卷端陈岩肖序之后,另有明人胡应麟序。书后附《范蒙斋先生遗文》及《范杨溪先生遗文》。最后还有姜殿扬跋。胡应麟序称“其诗文不甚概于古”。《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近体流易,犹守元祐旧格,不涉江西宗派;古体颇遒,亦非语录为诗之比”。

阅读

相关人物

范浚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