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文集卷十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北山文集》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1650
颗粒名称: 北山文集卷十三
分类号: I056
页数: 7
页码: 一-十二
摘要: 本文是北山文集卷十三的序记篇,收录了多篇序文和记述。其中包括了《送楼仲辉知温州序》、《难孙小名序》、《蓬孙小名序》、《胡仲容廛隐序》、《送井都运出峡序》、《乌有编序》、《忠义堂序》、《西征道里记并序》、《溧水县学记》、《知㫖斋记》、《思耕亭记》等作品。这些序记篇和记述内容包括了送别、难题、廛隐、运输、编纂、堂厅、征途、学校、知识等方面的叙述和观点。
关键词: 溧水县学记 知㫖斋记 思耕亭记

内容

送樓仲輝知温州序
  某與舍人樓公鄕井學校硯席所業經幼時無不同
  也故欽慕之心爲久且親至其聚散出處之跡則常
  不及同焉政和辛卯某不得爲鄕貢士而公升禮部
  越二年癸巳某以貢士不得第而公奏名矣是其初
  巳不得同也其後公歷仕路翱翔二十年而某以布
  衣窮悴亦若是之久中間自覺如水禽浩蕩見人卽
  飛自然相避是其後又不得同也紹興丁巳公爲左
  史舍人某適爲西府屬官省戶邸舍隣比意謂異時
  學校之歡可尋矣而公乃謂名不可以獨享將有忌
  而爭之者束手藏筆六請君相鼓枻一笑而扁舟已
  在大江之外矣至於今是又不可得而同也噫聚散
  之異乃爾耶雖然初不得同則業不侔也後又不得
  同則命不侔也二者皆非策蹇所及今所謂可得同
  者則暫而巳矣門方吹竽操瑟焉往眾求鼠腊懷璞
  安之如某失耕鋤之利而從升斗廢山林之夢而觸
  爲是耶赤松生春雲吾其望故廬而歸
  矣公 二十年之雅畧去名勢鷄肥黍熟相
  與開書論古今慨興亡而浩歌則後日之樂庶乎其
  可以同焉俟他日有翻然出爲天下之志則予當起
  彈其冠
  譁孫小名序
  詩曰棠棣之華鄂不韡韡箋謂承華者鄂也鄂得華
  之光明則韡然而盛亦猶弟以欽事兄兄以榮覆弟
  恩義之顯詩人興之余旣名叔義長子爲華孫今有
  弟焉可爲譁孫
  蓬孫小名序
  章郎生子之月余新除監察御史書至其家德文小
  名其子曰臺孫邢郞生子之月余以祕書少監出陜
  西得詔遣書見報且請小名其子余名之曰蓬孫烏
  臺少蓬皆借外祖官他時兩孫長大登科書小錄能
  念老人否
  胡仲容廛隱序
  木偶困漂古人所嘆蓋流落羈寓終不若里舍田園
  之樂也鄕士胡仲容不見且二十年一日相訪臨安
  問其所止則曰買居華亭勞以羈寓流落之語則仲
  容殊不領方從容謂予曰華亭之居前名之以廛隱
  後榜之以茅蘆置其間者皆書史圖畫琴瑟筆硯之
  類與之遊者皆邑之賢士大夫予聞其言始恨慰勞
  之語不應爲仲容發也大抵學者急於修身身修則
  無往而不得其所仲容去桑梓而無羈寓流落之色
  買居清閒而有里舍田園之趣蓋善修其身者歟雖
  然修身不可一曰怠也君之告我者果信也則書吾
  言於壁而益自勉焉
  送井都運出峽序
  自古理財佐軍興惟劉晏有功於國晏之爲財可計
  乎曰專漕事歲置四十萬斛曰榷鹽歲收六十萬紙
  曰用常平法諸州米率有三百萬之儲用是三者操
  其低昂故自見錢流而舊史謂爲管蕭之亞西南被
  兵而來理財佐軍者其入數可計乎曰用粮則歲食
  一百六十餘萬斛而糴居其半曰用錢則歲支三千
  萬緍不啻而鹽酒稅亦半之心勞力苦皆有功於國
  然而以罪廢以病免以憂死不得善後而去理財之
  數過晏遠甚而名稱不得與晏齊何哉蓋晏繼第五
  琦之後其所羅取徧江淮非若今日東不出陜西不
  至渭掊聚朘削垂二十年未已者止蜀一隅受之其
  不晏若者如此晏專以懋遷爲術而佐以禁榷諸州
  儲米復周流出之以救所無今所以取蜀者旣倍越
  常賦而粟帛之征責辦於鉤鎌機杼之間軍猶以愆
  期告無餘資可以貸匱矣其不晏若者又如此江淮
  之財轉以輸軍舟車可致故庾有粟帑有金則官不
  復憂百姓不復知非若蜀道險巇推挽不進萬山之
  間急流盤屈舟破米沈則追逮塡塞無有窮已其不
  晏若者又如此今昔之勢不同如是尚安得與士安
  爭名乎況復印紙爲幣取於民與眞錢同用於市三
  幣僅比一眞取數愈多用數愈賤軍不加裕而民益
  貧主計者以廢以免以憂死無多怪者吾友憲孟大
  監以材能任用自維揚受命入蜀爲帥爲漕再爲四
  路轉運副使其理財佐軍之日心勞力苦比他人獨
  久且多紹興甲子代者合符治行有日某命酒酌而
  賀之曰右護軍十萬眾劍內外分戍之供饋散取諸
  郡而艱難之狀如前所云支出愆後則諸營已無炊
  煙雖婦人女子亦譟而出此皆異時已見之事若乃
  馬嘶塵起關外有急則芻糧倉卒頃刻有禍宜乎主
  計之官不得善後而去今憲孟俛仰數年軍中飽暖
  如一日申酉之役重兵夾輔成功不以無食而還大
  將裨佐卒隸今皆願留不可得公乃乘春水未滿之
  時舟楫告具浩然望三峽嘯歌而出勢如釋縛解縶
  而就安曠豈不樂甚矣哉又再酌而言曰憲孟去無
  負吾軍矣然則蜀人思之乎曰思則吾勿知也大抵
  吾民之財憂危取之則彼輕安樂取之則彼重朝廷
  方爲生靈偃兵蜀人但知閉戶休息以補養累年刻
  剝之痛往時襆被抱子驚恐相問之事今已忘之矣
  而乃謂軍籍増倍備禦不可廢取財猶如故幸一旦
  舍籌〓而去尚安爾思乎或者士大夫之思在其後
  所未知也憲孟安恤此酒闌舟動子行矣
  烏有編序
  長短句亦詩也詩有節奏昔人或長短其句而歌之
  被酒不平謳吟慷慨亦足以發胸中之微隱余每有
  是焉然賦事咏物時有涉綺靡而蹈荒怠者豈誠然
  歟蓋悲思歡樂入於音聲則以情致爲主不得不極
  其辭如眞是也毛居士逢場作戲烏有是哉輙自號
  其集曰烏有編
  忠義堂記
  永嘉州治之北有堂曰忠義前太守程公之所建也
  紹興丙辰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會稽李公來鎭是
  邦旣見吏民問疾苦頒條敎約與爲清淨之治一日
  過其上顧謂僚屬曰是堂規模閎偉而創立命名之
  因無所稽考吾聞魯公唐人之英言忠義者莫先焉
  後五世流落爲温人魯公末年親書告牒其家傳寶
  之郡嘗爲刋於石爾者天子官其家永嘉者二人家
  樂清者一人所以彰遺烈而播餘芳者多矣雖魯公
  之名所在咸仰要之此邦乃其遺跡流風之地吾今
  求其像繪置堂上徙其石刻列之兩旁使後人知堂
  名之有屬公等以爲宜乎幕吏東陽鄭某避席改容
  而言曰眞鄕小邾子顏公子友之後自顏含爲晉侍
  中相傳七葉皆以忠孝名世至有唐眞鄕杲鄕以堂
  兄弟門戶並立杲鄕常山之名旣凜凜如霜雪希烈
  之變眞鄕復振顯於後天其以忠義萃一門乎嘗考
  魯公上世凡能盡忠於國者無不以孝行稱由是知
  善爲臣子者於忠孝之道初未嘗析後世道德不純
  風俗凋落臣子分兩途始以忠義爲難事至若魯公
  處死之節論者偉之而識者猶以爲不足道觀其平
  日議論慷慨落落難合唐旻誣之李峘非之李輔國
  元載盧杞輩怨恨切骨而公益自信知愛君憂國而
  不知禍之及已此蓋能以事親者事其君故也忠義
  天下之大閑也偷生假息固可以延亂臣賊子之命
  而英聲偉烈常出於姦鉄逆鼎之旁二者唯人所自
  擇而已矣公爲政之初暴揚茲美非但可以慰顏氏
  之精爽亦足以銷杞載輔國千古糞壤姦人之氣其
  誰曰不宜公曰眾以爲宜則子爲我記於石
  溧水縣學記
  九州之俗非大陋鄙未有不樂敎化崇學校者溧水
  縣學建於熙寕已酉邑宰關祀爲政之年至紹興丁
  巳邑宰李朝正謁廟之日學所存者僅惟門殿梗莽
  頽翳蕭然煨燼之餘李侯延長老問之曰邑萬戶俊
  秀可儒雅者宜眾其不相與出力飾新茲廢者豈薄
  子弟乎長老愀然進曰披猖而來邑政之廢甚於學
  田桑不殖賦取不均鉼間穅豆不能飽文書至門征
  所無則憂苦無聊勞吏爲無計今獨幾得良令求生
  全他未皇也侯聞之夜不能寢旦起治政事謂隱租
  匿役邑之大弊置度立程者將廉治者欺吏悍民咸
  歸誠自出邑賦大平於是富者安貧者樂婆娑從容
  皆於暇日問孝悌忠信爭先爲之長老又進而言曰
  公向謂廢而不飾者今茲敢請侯卽日爲率僚佐詣
  荒宮經營四顧黙有區處則退而市材鳩匠以繩墨
  授梓人俾次第旁屋皆以舊殿爲制爲堂爲廡爲樓
  處士之舍寓賓之次器用之庫庖湢之所外至小學
  爲屋一百八十楹自經始距紹興十年二月丙午凡
  二十有八月而落成皆廉用積餘植仆補壞而爲之
  者士既鼓笈上丁釋奠升降拜起人方知在儒雅敎
  化之中而輪奐鼎新之自初弗知也嗚呼家有塾黨
  有庠遂有序古之制也而夫子答問之言則曰既富
  矣又何加焉曰敎之故知學校之興必在富庶安樂
  之後苟斯民終歲勤動不得養其父母雖有庠序其
  得遊之此邑長老之意也雖然韋布之士羣居於詩
  書禮樂之府漸染以仁義中和之澤他日得時行道
  與夫朝廷取以備公鄕百執事之選者靡不由此以
  出侯既稱長老之意則所以待邑士者今無不至矣
  邑之士所以自待所以報侯者猶未能知也侯名朝
  正字治表登建炎某年進士第
  知㫖齋記
  學記曰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㫖也雖有至道弗學
  不知其善也嗚呼古人能取喻如此世之甘穅籺囓
  蔬薺者雖五鼎七牢百珍八醬置其側彼未必以爲
  美者以其未嘗得味耳鄭自五季家金華皇伯祖中
  散洎先公奉議三數公皆涵泳儒學後世枝葉分派
  詩書凋零子弟用幹蠱克家其嗜以爲日用者或至
  食蓼忘辛而韋編澹泊之言有在醬瓿間者矣某稟
  生奇孤耕無田居無屋見他人有芻豢雋永則染指
  流涎不能自已故得粗見道腴無甚餒紹興二年旣
  登進士第至九年備數禁庭雖自知事業無以踰人
  而人或不見謂不肖族兄信仲慨然嘆曰㫖哉嘉肴
  之肥人也吾知之矣雖然吾宗蕃大豈無醍醐酥酪
  若盡取六經諸子之言設爲膾炙以作成其美則他
  日饜而飫之者何獨弟也哉於是卽舍之東偏闢館
  聚書敎其孫子而使某命名焉欣然援筆誦禮記而
  榜其齋曰知㫖
  思耕亭記
  紹興十二年十二月上命川陜宣撫司自河池移治
  利州示休息兵革裁省用度之意本路轉運判官兼
  權知利州事王陟乃移治城南虛其郡舍而宣撫使
  居焉舍在城之西北隅有亭名清暉築于城上郡山
  東嘉陵江峻潔于其前亭蓋以是名也歲月久深榜
  目巳廢規橅冗陋土木垂壓轉運公治而起之某一
  日置酒其上㑹賓幕問曰茲亭新矣吾以思耕易其
  故號可乎客疑而進曰是於亭何義且强而仕老而
  休一犂谷口之雲於公豈不甚樂然公方爲上經理
  西南斯民日幾阜康不思以此報政而歸耕之思乎
  某曰噫嘻豈爲是哉覽長江之險思營田之利予實
  有感於斯亭夫嘉陵之源發於鳳之大散旁由故鎭
  繚繞漁關循崖而出力未能載自漁關下武興浮三
  泉南流二百六十里至於亭下又順流踰劍入閬東
  走安漢疾趨于合之漢初巳則有東西二川併勢望
  夔峽之道爭門而出回視漁關不知其高幾里皆終
  歲漕餉之所浮水旣不得平流皆因地而淺深自灔
  頭逆數至漁關之藥水號名灘者六百有奇石之虎
  伏獸犇者又崎嶇雜亂於諸灘之間米舟相銜且盡
  犯險率破大竹爲百丈之篾䌫有力者十百爲羣皆
  負而進灘怒水激號呼相應卻立不得前有如竹斷
  舟退其遇石而碎與汨俱入者皆蜀人之脂膏也小
  人恃有此頗復盜用官米度賊厚罪大則鑿舟沈之
  歲陷刑辟與籍入亡家者亦累而有故漕粟之及漁
  關者計所亡失常十二吾然後知田之不可不耕也
  武侯以草廬素定之畫頻年兵出皆以食盡而歸則
  西南漕餉之艱蓋千古矣吾君誠心善鄰邊鄙不聳
  命中外以寬厚之澤蕩洗煩苛塞卒十萬今皆橐弓
  捲甲而卧吾誠能借其餘力雜耕關外率以平歲縵
  田爲準不計狼戾第得粟一鍾卽減漕粟三鍾之力
  俟諸營儲食能如晁錯所謂足支五歲則時赦農租
  當下天子之詔凡此皆某臨流之所深念者賓幕聞
  而稱善某曰謂吾言善則願與公等勉之紹興十四
  年七月日記

知识出处

北山文集

《北山文集》

本文记述了北山文集是由郑忠愍所编纂的收录了他各类作品的文集。文集包括了奏疏、古诗、序记、祭文、墓志、题跋、策问、律诗、绝句等多个部分,内容涵盖了郑忠愍的政务、感慨、思乡之情以及对自然景物和友人的赞美和寄托等方面。

阅读

相关人物

鄭剛中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