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諫議和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北山文集》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1498
颗粒名称: 四諫議和疏
分类号: K206.5
页数: 3
页码: 十一-十四
摘要: 这是一篇四谏议和的奏疏,再次表达反对和议的观点。文中引用了陈轸与楚王的故事,提醒朝廷要警惕虏方的真实意图,不可急于行事,而是应该寻求一个中间道路来处理。建议朝廷审慎考虑陈轸的建议,并不可轻忽后患。最后引用了古语,希望陛下以怀疑的心态,尝试一种可行的方法,而不是断然绝和。建议虏方来拜见时,陛下应虚心倾听,思考对策,遵守纲纪,保持大局。需要与北方使者商议,共同寻求一条可行的道路,协调和平的议程。陛下不可只看到可从之利而忽视其害,一旦失策,可能导致楚国受辱,引来不可预测的祸患。殿下应怜悯臣子的心情,倾听臣子的建议。
关键词: 四谏议和 奏疏 反对

内容

又奏曰臣累具奏稟講和事惟在審處中道務令可
  行陛下亦頗采納其說謂北使今己在館足可商議
  臣不勝幸甚今者如聞虜書緘藏未肯分付意欲陛
  下實行臣事之禮拜而奉之臣實駭懼且今日之事
  或從或違各有大害惟於從違之閒求得中道乃可
  施行然而不可急也臣冒死畢其說惟陛下留神省
  察臣聞齊楚交善之國也秦欲伐楚先使張儀紿德
  約獻商於之地六百里使之絕齊楚王大悅羣臣畢
  實獨陳軫不賀楚王曰不煩一兵不傷一人得地六
  百里子獨不賀何也軫對曰臣見商於之地不可得
  而患必至矣且先出地後絕齊秦計必勿爲也先絕
  齊後責地必受欺於張儀矣楚王不聽使勇士詈齊
  王絕之使將軍受地於秦張儀指謂楚使曰從某至
  某可六里楚之君臣始大悔今日講和之事臣竊謂
  類此而又甚焉者夫不因謀慮不勞師旅而虜欲復
  故地還梓宮歸母兄反宗族是其所以許我者何止
  商於六百里耶秦欲使楚絕齊虜欲使我受詔使楚
  絕齊不過孤其旁援而巳使我受韶是欲伐吾之本
  根也墮其計而孤旁援爲禍猶淺墮其計而伐本根
  禍無乃深乎此不可不察也雖然用陳軫之計則必
  使秦先出地後絕齊然而秦不肯也今使虜復故地
  還梓宮歸母兄反宗族而後奉詔則虜亦不肯矣軫
  恐後責地受張儀之欺則我豈不憂後求五事爲虜
  所紿乎道理分明如此則講和之事自當絕之然而
  上之百執下之國人皆紆回曲折共爲陛下圖善後
  之策而不欲絕之者古語有云利則行之害則舍之
  疑則少嘗之今日之事正可以爲疑也陛下孝友之
  性動天地而感金石釀酒奉觴日欲上長樂之壽故
  臣子亦不敢專言其害止欲陛下以爲疑而少嘗之
  爾何則虜見吾今日朝廷氣力稍强號令漸一以地
  勢言之則又據長江而壅襄漢彼與其涉遠勞師而
  容有後害曷若設謀用計而制其十全此其智慮不
  淺然萬有一焉者彼或戎狄相攻族類內潰欲有中
  原而患力之不足欲平故怨而念恩之無從則革意
  回心事有不可知者此正疑則少嘗之之時也少嘗
  之之道當如何亦曰推我誠心領其善意汝封一函
  紙來吾謹待爾使欽聽爾言可從則致禮以答之不
  則修辭以謝之執紀綱存大體如是乃可今虜使就
  舘踰數日必欲屈陛下爲自古帝王所不行之禮此
  豈謂之講和哉是其心非但欲使楚罵齊而自絕也
  然亦猶癡賈操奇貨於市知人欲之則予價愈多而
  愈不肯售願陛下少回天意更賜從容命大臣於從
  違兩者之閒求一可行之道與北使再三商量庶幾
  協濟講和之議陛下不可專見可從之利而忘其害
  事苟失策非但楚受六百里之欺爲天下後世笑而
  巳幾微之禍有不可測者仰惟哀憐臣子之心而俯
  聽之臣不勝懇祈之切

知识出处

北山文集

《北山文集》

本文记述了北山文集是由郑忠愍所编纂的收录了他各类作品的文集。文集包括了奏疏、古诗、序记、祭文、墓志、题跋、策问、律诗、绝句等多个部分,内容涵盖了郑忠愍的政务、感慨、思乡之情以及对自然景物和友人的赞美和寄托等方面。

阅读

相关人物

鄭剛中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