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經世圖譜卷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帝王經世圖譜》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0382
颗粒名称: 帝王經世圖譜卷六
分类号: Z121.5
页数: 22
页码: 五二六-五四七
摘要: 本文记述了提到了《宋唐仲友撰郡后学胡凤丹月樵校梓》一书中关于明堂的规划和设施的详细描述。明堂是王者的殿堂,文中描述了明堂上圆下方、有八窗四闼、九室十二堂的布局,以及明堂的高度、大小和窗户的设计。文中还提到了明堂的功能,如用于举行大飨、听朔、视朝等仪式,以及明堂在祭祀天帝、文武帝王和祖先上的不同用途。此外,文中还涉及了关于明堂的各种注释和解释,包括《大戴礼》、《月令》、《礼记》、《乐记》、《孝经》等文献的相关内容。摘要中还提到了一些学者对明堂制度和规划的不同解释和争议。
关键词: 选集 图谱 经世

内容

宋唐仲友撰 郡後學胡鳳丹月樵校
  明堂五室之圖
  月令明堂之圖
  明堂諸侯朝會之圖
  九采之圖闕
  新定明堂制度圖
  新定明堂制度圖法
  廟室昭穆禘袷諸圖
  六義四始之圖
  五聲配合之譜
  七音清濁之次
  七音配合之譜
  十二律旁通配合之譜
  十二律得數多寡損益相生之譜
  七音相生十二律還相生之譜
  十二管還相爲宮之圖
  十二律合聲之譜
  十二律推變增衍之譜
  三宮六變之譜
  律度量衡相通之譜
  周禮考工記匠人營國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廣四
  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鄭氏注堂上爲五室象五行也二四步室方也四二
  尺以益廣也木室于東北火室于東南金室于西南
  水室于西北其方皆二步其廣益之以二尺土室于
  中央方四步其廣益之以四尺此
  五室居堂南北六丈東西七室 九階四旁兩夾窗
  白盛門堂三之二室三之一殷人重屋堂修七尋堂
  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東西九筵
  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
  詩我將祀文王于明堂也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
  其右之儀〓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
  享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時保之
  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陽左个仲春之月天
  子居青陽太廟季春之月天子居青陽右个孟夏之
  月天子居明堂左个仲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太廟季
  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右个中央土天子居太廟太室
  孟秋之月天子居總章左个仲秋之月天子居總章
  太廟季秋之月天子居總章右个是月也大饗帝孟
  冬之月天子居玄堂左个仲冬之月天子居玄堂太
  廟季冬之月天子居玄堂右个玉藻天子玉藻十
  有二旒前後邃延龍卷以祭玄端而朝日于東門之
  外聽朔于南門之外閏月則闔門左扉立于其中
  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負斧依
  南鄉而立三公中階之前北面東上諸侯之國阼階
  之東西面北上諸伯之國西階之西東面北上諸子
  之國門東北面東上諸男之國門西北面東上九夷
  之國東門之外西面北上八蠻之國南門之外北面
  東上六戎之國西門之外東面南上五狄之國北門
  之外南面東上九采之國應門之外北面東上四塞
  世告至此周公明堂之位也樂記祀乎明堂而民
  知孝祭義祀乎明堂所以教諸侯之孝也 大戴
  禮明堂明堂者古有之也凡九室一室而有四户八
  牖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茅蓋屋上圜下方明堂者
  所以明諸侯尊卑外水曰辟雍南蠻東夷北狄西戎
  明堂月令赤綴户也白綴牖也二九四七五三六一
  八堂高三尺東西九筵南北七筵上圜下方九室十
  二堂室四户户二牖其宮方三百步在近郊近郊三
  十里或以爲明堂者文王之廟也朱草日生一葉至
  十五日生十五葉十六日一葉落終而復始也周時
  德澤洽和蒿茂大以爲宮柱名爲蒿宮也此天子之
  路寢也不齋不居其屋待朝在南宮攝朝出其南門
  記用九室謂法龜文故取此數以明其制也
  按大戴禮此注在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句下
  孝經孝治章孝莫大于嚴父嚴父莫大于配天則周
  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
  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之內各以其職來祭夫聖
  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
  孟子梁惠王下齊宣王問曰人皆謂我毀明堂毀諸
  巳乎孟子對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
  則勿毀之矣
  白虎通曰明堂上圓下方八窗四闥上圓法天下方
  法地八窗象八風四闥法四時九室法九州十二坐
  法十二月三十六户法三十六雨七十二牖法七十
  二風
  晏子春秋曰明堂之制下之潤濕不及也上之寒暑
  不入也木工之鏤示民之節也然後以蒿爲柱表其
  儉質也
  明堂之制雖不詳見經傳其制尚略可考諸儒各
  執所傳聚訟而不通起于考工記經文質略大抵
  舉隅互見亦考之未精耳本朝李泰伯作明堂定
  制圖剛摭諸家異同考工記月令大戴記白虎通
  之說較諸鄭康成蔡邕李謐聶崇義爲近矣而猶
  有未盡者亦考經未精通也謂南北七筵東西九
  筵各用其半四堂之修不等一不可也用其半則
  三筵有半僅三丈一尺而巳祭祀之時登歌鐘磬
  彝尊在堂自簷之內爲地三丈一尺何以容之况
  王者于此聽朔祀帝百官在列四〓來祭而以修
  三丈一尺之堂聽之不亦陋乎二不可也營造之
  法修廣崇高略須相稱以修三丈一尺之堂而崇
  九尺不亦太高乎三不可也王者會朝諸侯咸在
  明堂獨褊其南北此爲何意四不可也窗闥設于
  堂之前楹則諸侯之位當于何所容户牖設于室
  之四面二筵之中尚可酌獻跪起乎五不可也九
  階著于考工必以十二階朝位止在于應門而必
  虛設皋庫不亦衍乎六不可也臨諸侯以九尺之
  堂而室堂無階級之閒是尊已而卑神七不可也
  考工三代之制雖異其名皆明堂也其制相沿所
  異者夏度以步商度以尋周度以筵夏商崇三尺
  周崇一筵自狹而廣自下而高而已其制度未始
  攺也夏堂修二尺七則四面之堂各修七步矣廣
  四修一則東西九步南北七步矣東西雖九步而
  虛其二則四堂之修均矣五室三四步四三尺者
  總之而面十二步一室而面十二尺也九階者四
  堂二而太室一也四旁兩夾窗者八室而四闥室
  中之制也白盛白綴牖也牖白綴則户赤綴矣門
  堂三之二居四堂三之二也室三之一一門而二
  室三分之也夏后之制儉矣五室合方二十四步
  堂修止七步所以無重屋也商人度以尋則皆增
  四之一故商謂之重屋者始重屋也堂修七尋與
  堂修二七一也夏舉其二面商言其一面也堂崇三
  尺記其沿于夏也唐虞至儉猶土階三尺夏之
  堂不崇一尺明矣康成臆說也禹卑宮室然而致
  孝乎鬼神其不褊明堂之制決矣商崇三尺言基
  也周崇一筵言陛也陛九尺則基四尺有五寸矣
  周堂之崇其不遽三倍于商人明矣四阿所以爲
  上圓也重屋所以爲四阿也周人明堂明堂之名
  舊矣舉明以見世室重屋之皆明堂也度九尺
  之筵則又增商人廣修九之一也東西九筵卽廣
  四修一也南北七筵卽堂修二七堂修七尋也堂
  崇一筵則再倍于商矣五室猶夏之五室也凡室
  二筵卽三四步四三尺也總之而十二筵分之而
  十有八尺也諸儒不能通而妄分以爲宗廟路寢
  明堂而纷紜之論起矣堂各居十二辰之位月令
  明甚而謂堂亦在四隅則先儒之失也東西九筵
  南北七筵舉每堂之修耳而謂五室十二堂總在
  九筵七筵之內則又先儒之失也今據考工爲本
  參以月令白虎通于國之陽書地四面方二百四
  十筵于中取方二十四筵以爲五室每室方二筵
  積三十六筵虛其十六筵室之兩旁爲窗合八窗
  子午卯酉所虛開筵開四闥窗謂之太廟中央四
  隅爲五室縱橫數之爲九室四阿重尾上圓下方
  崇于堂一筵前爲一階以通明堂太廟太室之外
  東西虛各四筵南北虛各二筵占地修十筵廣十
  四筵南北之堂廣十四筵修七筵崇一筵三在前
  四在後以設其戶牖上爲重屋橫六楹以爲五間
  左右个直前三楹如个字之形每楹間二牖一户
  太廟敞其前凡一堂爲九户十八牖三面之堂亦
  如之四堂八个三十六户七十二牖面各二階與
  太室合爲九階堂之四隅以爲四阿堂皆有門居
  堂三之二門堂各有室居門堂三之一外爲應門
  雉門設兩觀參之考工記大戴禮白虎通制度無
  一不合計其室堂門庭之修廣不儉不侈可以遵
  用以是爲天子布政之宮以聽朔視朝而饗帝于
  其上亦庶乎其可也若乃本五室而不合乎月令
  之堂言九室而有乖乎考工之數析東西南北之
  筵而褊陋不足以容朝祀之禮宜其紛爭而莫之
  決也明堂之制定而明堂之禮可行故於是合饗
  昊天五帝于季秋謂之大饗月朔以牲告其方之
  帝及其神座于明堂以頒月令謂之聽朔天子負
  風于明堂自三公至九采無不在列謂之朝位大
  饗在周配以文王我將之詩與樂記孝經之說是
  矣謂明堂獨祀五人帝而不及天不知我將之詩
  者也謂明堂祀五帝而不及昊天不知孝經者也
  詩言天孝經言上帝則祀昊天上帝明矣謂五室
  各設于明堂不知祀昊天上帝者也五帝各居其
  方則昊天祀于何室昊天祭于太室則黄帝與配
  坐必非二筵之所兼容况夏室度以步耶故爲之
  重屋以設昊天配帝之位于其上所以尊天異于
  五方之饗也奠方而五通數而九室有户牖而無
  三面之壁者所以容五帝之座而便于周旋執事
  者祭天特牲而詩曰維羊維牛則配坐五人帝有
  牢禮明堂之禮見于郊丘矣文王配上帝周之子
  孫未之有攺孝經謂之嚴父者爲周公言之也樂
  記謂祀乎明堂而民知孝者爲武王言之也若成
  王以降則亦祖而巳德如文王而後可以配上帝
  文王旣配帝則武王雖無配可也康成謂聽朔配
  以文武鑿說也其說自祭法謂禘郊祖宗皆配天
  之祭亦考之未詳耳禘祖宗宗廟之祭郊配天之
  祭也鄭氏注大傳祖之所自出謂祭感生感生纬
  說不足信也虞夏禘黃帝商周禘嚳茲所以爲祖
  之所自出也長發大禘之詩而敘契至于阿衡其
  爲禘昭穆之祭何疑禘不爲郊則祖宗不爲明堂
  審矣况祭法曰七代之所更立者禘郊祖宗其餘
  不變也豈有不變宗廟者乎十二月各居其室聽
  朔而巳常居固在路寢耳堂以居室以祀中央非
  月朔也于是時告黄帝于太室無可頒之合不居
  祀神之室明矣于此告神雖謂之居可也朝諸侯
  于明堂之位周公常行之位愈近者愈尊鄭氏以
  九朵爲九牧非也門內六服也門外蠻夷也應門
  外鎭服也四塞卽蕃國告至而巳其或來也則位
  于九宋之次決矣或曰古人謂明堂太廟辟雍同
  制而異名信乎曰是起于大戴禮言外水爲辟雍
  又言或以爲文王之廟也又言此天子之路寢也
  蔡邕之徒祖其說皆考之未詳耳路寢之不在郊
  明堂之不可爲學宮太廟之不可爲明堂之制不
  待論而明矣大戴所記雜有三代之禮兩存或者
  之傳則亦未可以決辭觀也古之辟雍居中而四
  學居其四旁太室上圓則水有辟雍之象五室謂
  之太廟而于是祀文王複廟重檐茅屋示儉則有
  清廟之制外之四堂與其户牖路門則亦合于路
  寢常居謂之路寢明堂亦謂之路寢猶宗廟之謂
  太廟四堂及五室皆有太廟之名古人簡質不嫌
  同辭非謂明堂卽常居之寢太祖之廟也世室重
  屋明堂異名同制而鄭氏離之明堂辟雍清廟路
  寢制有同者其實異所而蔡邕合之厯代之不爲
  明堂與其議論之不決蓋由此起故爲四圖明著
  之云耳

知识出处

帝王經世圖譜

《帝王經世圖譜》

本书记了帝王經世圖譜共70種書,著者敘古往之事,論天地人等萬物之理,分門別類匯輯成書。最早的一種書是南朝梁元帝蕭繹撰、唐陸善經續及元葉森補《古今同姓名錄》,下至多套大型類書,如北宋李昉撰《太平御覽》、王若欽及楊億撰《冊府元龜》、清代張玉書及陳廷敬撰《御定佩文韻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