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祀事第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洪武聖政記》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09675
颗粒名称: 嚴祀事第一
分类号: D691.2
页数: 3
页码: 一-四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日,由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为皇帝,主黔黎,勉狥舆情,祭告天地,设坛备仪,昭告上帝皇祗,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以吴二年为洪武元年。同时命礼部定议郊庙及百神祀典,禁止民间祭祀天地,唯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大夫士庶各有所宜祭。又命李善长等儒臣编纂《存心录》,示以鉴戒。谕李善长等人人心极难点检,自省察、整心志,以此号令得行肇成大业。
关键词: 洪武帝 政治制度 文武大臣

内容

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日上以文武大臣百司眾庶
  合辭勸進尊爲皇帝以主黔黎勉狥輿情迺祭告天
  地于鍾山之陽其文曰維我中國人民之君自宋運
  告終帝命眞人於沙漠入中國爲天下主其君父子
  及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天下土地人民豪傑紛爭
  惟臣帝賜英賢李善長徐達等爲臣之輔遂能勘定
  采石水寨蠻子海牙方山陸寨陳也先袁州歐祥江
  州陳友諒潭州王忠信新涂鄧明龍泉彭時中荊州
  江珏濠州孫德崖廬州左君弼安豐劉福通贛州熊
  天瑞辰州周文貴永新周安萍鄕易華平江王世明
  沅州李勝蘇州張士誠慶元方國珍沂州王宣益都
  老保等處休兵息民於田里今地周迴二萬里廣諸
  臣下皆曰恐民無主必欲推尊帝號臣不敢辭亦不
  敢不告上帝皇祗是用吳二年正月四日於鍾山之
  陽設壇備儀昭告上帝皇祗簡在帝心遂卽皇帝位
  于南郊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以吳二年爲洪武元
  年是月恭詣太廟追尊四代考妣爲皇帝皇后立大
  社大稷於京師布告天下乃命中書省禮部定議郊
  廟及百神祀典制曰朕思天地造化能生萬物而不
  言故命人君代理之前代不察聽人民祀天地祈禱
  無所不至普天之下民庶繁多一日之間祈天者不
  知其幾瀆禮犯分莫大於斯古者天子祭天地諸侯
  祭山川大夫士庶各有所宜祭其上下合祭之神禮
  部其定議頒降違者罪之於是省部定奏天子親祀
  圜〓方〓宗廟社稷若京師三皇孔子及風雲雷雨
  五嶽四瀆聖帝明王忠臣烈士先賢等祀則遣官致
  祭郡縣宜立社稷有司春秋致祭庶人祭祖父母父
  母及里社土穀之神并得祀竈載諸祀典其僧道建
  齋設醮不許奏章上表投拜青詞及塑畫天地神祗
  與凡扶鸞禱聖書符呪水諸術並加禁止庶幾左道
  不興民無惑志詔從之又命禮部諭有司謹祭祀略
  曰上古君天下者設官分職各守方隅爵及五等公
  侯伯子男居之是五等有巨微皆稱曰國所以動止
  首以祀戎爲先自秦漢以下官雖異古其祭禮則不
  殊邇來天下有司旣無誠以奉該祀之神其於人事
  又何懼焉蓋儒者在任不明於理或粗俗者居官亦
  不訪于賢是故事多非爲不能長保富貴也若有志
  者居官必訪於賢者乃知祀禮之大必敬勝怠則事
  業昌矣若或不能窮其所以則怠勝敬其不滅者鮮
  矣朕思之人在世也若不畏神人是不可教者也世
  之所以成世者惟人與神耳豈可慢邪爾禮部遍告
  諸司如勑四年秋七月辛亥存心錄成上覽之謂諸
  儒臣曰朕觀歷代賢君事神之道罔不祗肅故百靈
  效祉休徵類應及乎衰世之君罔知攸敬違天慢神
  非惟感召災譴國家禍亂亦由是而致朕爲是懼每
  臨祭必誠必敬惟恐未至故命〓等編此書欲示鑒
  戒夫水可以鑒形古可以鑒今是編所爲善惡豈以
  行之於今將俾子孫永爲守法
  又諭李善長等曰人之一心極難點檢朕起兵後年
  二十七八血氣方剛軍士日眾若不自省察任情行
  事誰能禁我因思心爲身之主帥若一事不合理則
  百事皆廢所以常自點檢此心與身如兩敵然時時
  自相爭戰凡諸事爲必求至當以此號令得行肇成
  大業今每遇祭祀齊戒整心志對越神明而此心不
  能不爲事物所動檢持甚難蓋防閑此身使不妄動
  則自信巳能若防閑此心使不妄動尙難能也善長
  等皆頓首曰陛下此言乃聖賢治心之要心旣治天
  下無難治矣

知识出处

洪武聖政記

《洪武聖政記》

出版者: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出版地:扬州

本书《洪武圣政记》由朱棣(洪武帝)的宫廷学士宋濂所写。在这段文字中,宋濂对洪武帝治国的伟大事业和政策进行了赞颂。他称赞洪武帝像汉高帝一样,以雄才大略统一天下,但《洪武圣政记》在描述洪武帝的治国策略时较为笼统,缺乏细节。洪武帝在即位后,一直努力图治,制定了许多法律制度、政治举措和军事策略,以统一和治理国家。宋濂认为,《洪武圣政记》是为了规划宏伟的治国方略,在这些方略中体现了高帝的气魄和洪武帝的英明。洪武帝顺利夺取天位后,继续努力治理国家,包括祭祀、行政、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宋濂认为这些措施具有先见之明,可以为后世规范治理国家的方式提供借鉴。因此,他希望将这些有关政务重要内容编写成书,称之为《洪武圣政记》,共分七卷。他相信,这本书可以成为后世治国的典范,体现洪武帝的智慧和英明统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