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聖政記卷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洪武聖政記》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09674
颗粒名称: 洪武聖政記卷上
分类号: D691.2
页数: 6
页码: 一-十一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明宋濂所撰的《同郡後學胡鳳丹月樵甫校梓》,其中包含了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日皇帝祭告天地的文告以及皇帝对祭祀的谕旨。同时,该文档还提到了皇帝立长子为皇太子,并制定了东宫官制,以定大本,并告诫太子需要注意的事项。此外,文档还提及了元代设中书令的情况,但明太祖认为不可取法。
关键词: 洪武帝 政治制度 军事策略

内容

明宋濂撰 同郡後學胡鳳丹月樵甫校梓
  嚴祀事第一
  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日上以文武大臣百司眾庶
  合辭勸進尊爲皇帝以主黔黎勉狥輿情迺祭告天
  地于鍾山之陽其文曰維我中國人民之君自宋運
  告終帝命眞人於沙漠入中國爲天下主其君父子
  及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天下土地人民豪傑紛爭
  惟臣帝賜英賢李善長徐達等爲臣之輔遂能勘定
  采石水寨蠻子海牙方山陸寨陳也先袁州歐祥江
  州陳友諒潭州王忠信新涂鄧明龍泉彭時中荊州
  江珏濠州孫德崖廬州左君弼安豐劉福通贛州熊
  天瑞辰州周文貴永新周安萍鄕易華平江王世明
  沅州李勝蘇州張士誠慶元方國珍沂州王宣益都
  老保等處休兵息民於田里今地周迴二萬里廣諸
  臣下皆曰恐民無主必欲推尊帝號臣不敢辭亦不
  敢不告上帝皇祗是用吳二年正月四日於鍾山之
  陽設壇備儀昭告上帝皇祗簡在帝心遂卽皇帝位
  于南郊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以吳二年爲洪武元
  年是月恭詣太廟追尊四代考妣爲皇帝皇后立大
  社大稷於京師布告天下乃命中書省禮部定議郊
  廟及百神祀典制曰朕思天地造化能生萬物而不
  言故命人君代理之前代不察聽人民祀天地祈禱
  無所不至普天之下民庶繁多一日之間祈天者不
  知其幾瀆禮犯分莫大於斯古者天子祭天地諸侯
  祭山川大夫士庶各有所宜祭其上下合祭之神禮
  部其定議頒降違者罪之於是省部定奏天子親祀
  圜〓方〓宗廟社稷若京師三皇孔子及風雲雷雨
  五嶽四瀆聖帝明王忠臣烈士先賢等祀則遣官致
  祭郡縣宜立社稷有司春秋致祭庶人祭祖父母父
  母及里社土穀之神并得祀竈載諸祀典其僧道建
  齋設醮不許奏章上表投拜青詞及塑畫天地神祗
  與凡扶鸞禱聖書符呪水諸術並加禁止庶幾左道
  不興民無惑志詔從之又命禮部諭有司謹祭祀略
  曰上古君天下者設官分職各守方隅爵及五等公
  侯伯子男居之是五等有巨微皆稱曰國所以動止
  首以祀戎爲先自秦漢以下官雖異古其祭禮則不
  殊邇來天下有司旣無誠以奉該祀之神其於人事
  又何懼焉蓋儒者在任不明於理或粗俗者居官亦
  不訪于賢是故事多非爲不能長保富貴也若有志
  者居官必訪於賢者乃知祀禮之大必敬勝怠則事
  業昌矣若或不能窮其所以則怠勝敬其不滅者鮮
  矣朕思之人在世也若不畏神人是不可教者也世
  之所以成世者惟人與神耳豈可慢邪爾禮部遍告
  諸司如勑四年秋七月辛亥存心錄成上覽之謂諸
  儒臣曰朕觀歷代賢君事神之道罔不祗肅故百靈
  效祉休徵類應及乎衰世之君罔知攸敬違天慢神
  非惟感召災譴國家禍亂亦由是而致朕爲是懼每
  臨祭必誠必敬惟恐未至故命〓等編此書欲示鑒
  戒夫水可以鑒形古可以鑒今是編所爲善惡豈以
  行之於今將俾子孫永爲守法
  又諭李善長等曰人之一心極難點檢朕起兵後年
  二十七八血氣方剛軍士日眾若不自省察任情行
  事誰能禁我因思心爲身之主帥若一事不合理則
  百事皆廢所以常自點檢此心與身如兩敵然時時
  自相爭戰凡諸事爲必求至當以此號令得行肇成
  大業今每遇祭祀齊戒整心志對越神明而此心不
  能不爲事物所動檢持甚難蓋防閑此身使不妄動
  則自信巳能若防閑此心使不妄動尙難能也善長
  等皆頓首曰陛下此言乃聖賢治心之要心旣治天
  下無難治矣
  正大本第二
  上旣御極卽立長子爲皇太子正位東宫以定大本
  戒之曰天子之子與公卿士庶人之子不同公卿士
  庶人之子係一家之盛衰天子之子係天下之安危
  爾承主器之重將有天下之責也公卿士庶人不能
  脩身齊家取敗止於一身若天子不能正身脩德其
  敗豈但一身一家之比將宗廟社稷有所不保天下
  生靈皆受其殃可不懼哉可不戒哉禮部尙書陶凱
  請選人專任東宫官屬罷兼領之職庶於輔導有所
  責成上曰古者官不必備惟賢能是用朕以廷臣有
  才望勳德者兼東宫官非無謂也嘗慮廷臣與東宮
  官屬有不相能遂成嫌隙或生奸謀離間骨肉其禍
  非細若江充之事可爲明鑑朕今立法令臺省都督
  府官兼東宫官贊輔之父子一體君臣一心庶幾無
  相構之患也乃命詹同取東宫官制觀之謂同等曰
  朕今立東宫官取廷臣勳德老成者兼其職老成舊
  人動有典則若新進賢者亦選擇參用夫舉賢任才
  立國之本崇德尙齒尊賢之道輔導得賢人各盡職
  故連抱之木必以授良匠萬金之璧不以付拙工同
  對曰陛下立法垂憲之意實深遠矣於是以李善長
  等皆兼東宫官迺諭善長等曰朕於東宫官不別設
  府僚而以卿等兼之者蓋軍旅未息朕若有事於外
  必留太子監國若設府僚卿等在內事當啓聞太子
  或有聽斷不明而與卿等意見不合卿等必謂府僚
  導之嫌疑由是而生朕所以特置賓客諭德等官以
  輔成太子德性且選名儒爲之賓友昔周公教成王
  告以克詰戎兵召公教康王告以張皇六師此居安
  慮危不忘武備蓋繼世之君生長富驕泥於安逸多
  忽於軍旅之事一有緩急罔知所措二公所言不可
  忘也劉基陶安言於上曰適聞中書欲倣元制設中
  書令奏以太子爲之上曰取法於古必擇其善者而
  從之苟爲不善而一槩是從將欲望治譬猶登高岡
  而卻步渡長江而回楫豈能達哉元氏胡人事不師
  古設官不以任賢惟其類是與名不足以副實行不
  足以服眾豈可取法且吾子年未長學未充更事未
  多所宜尊禮師傅講習經傳博通古今識達機宜他
  日軍國重務皆令啓聞何必效彼作中書令乎
  昭大分第三
  三年夏四月辛酉以封建諸王告廟禮畢賜宴廷臣
  上曰昔元失其馭羣雄並起四方鼎沸民遭塗炭朕
  躬率師以靖大難皇天眷佑海宇寕謐然治天下之
  道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旣長宜各
  有封爵分鎭諸國朕非私其親迺遵古先哲王之制
  爲久安長治之道羣臣稽首對曰封建諸王以衛宗
  社天下萬世之公議也遂詔天下曰朕荷天地百神
  之靈祖宗之德起自布衣艱難創業惟時將帥用命
  遂致十有六年混一四海功成治定以膺正統考諸
  古昔帝王旣有天下子居嫡長者必正位儲貳其眾
  子則皆分茅胙土封以王爵蓋明長幼之分固內外
  之勢朕今有子十人前歲巳立長子標爲皇長子爰
  以今歲四月七日封第二子槇爲秦王第三子棡爲
  晉王第四子棣爲燕王第五子橚爲周王第六子〓
  爲楚王第七子榑爲齊王第八子梓爲澶王第九子
  杞爲蜀王第十子檀爲魯王姪孫守謙爲靖江王皆
  授以冊寶設置相傳官屬凡諸典禮巳有定制嗚呼
  眾建藩府所以廣磐石之安大封土疆所以眷親支
  之厚古今通義朕何敢私尙賴中外臣鄰相與維持
  弼成政化是歲冬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命大都督
  府兵部錄上諸將功績吏部定勳爵戶部備賞物禮
  部定禮儀翰林院撰制誥以封功臣次日上御奉天
  殿皇太子親王侍丞相率文武百官列於丹陛左右
  上召諸將諭之畧曰汝等其聽朕今日定封行賞非
  出已私皆倣古先帝王之典籌之二年以征討未暇
  故至今日思昔創業之初天下擾亂羣雄並起當時
  有心於建功立業者往往無法以馭下故皆無成朕
  本無意天下今日成此大業有非人力之所致是皆
  天地神明之眷佑然自起兵以來諸將從朕披堅執
  銳以征討四方戰勝攻取其功何可忘哉是用報以
  爵賞其新附將帥之有功者亦如之其次第皆朕所
  自定至公而無私如左丞相李善長雖無汗馬之勞
  然事朕最久供給軍食未嘗乏闕右丞相徐達朕起
  兵時卽從征討四方摧堅撫順勞勩居多此二人者
  巳列公爵宜進封大國以示褒嘉餘悉據功定封書
  云德懋懋官功懋懋賞今日所定若爵不稱德賞不
  酬勞卿等宜廷論之無有後言諸將皆頓首悅服迺
  頒行爵賞封公者六人宣國公李善長授開國輔運
  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
  丞相進封韓國公食祿四千石信國公徐達授開國
  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傅中
  書右丞相進封魏國公食祿五千石並賜帛百匹開
  平王常遇春子茂封鄭國公馮勝封宋國公李文忠
  封曹國公鄧愈封衛國公俱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
  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並食祿三千石賜帛各
  八十匹封侯者二十有八人湯和封中山侯唐勝宗
  封延安侯陸仲亨封吉安侯周德興封江夏侯華雲
  龍封淮安侯顧時封濟寕侯耿炳文封長興侯陳德
  封臨江侯郭興封鞏昌侯王宗原封六安侯鄭遇春
  封營陽侯費聚封平涼侯吳良封江陰侯吳禎封靖
  海侯趙庸封南雄侯廖永忠封德慶侯俞通源封南
  安侯華高封廣德侯楊璟封榮陽侯康鐸封蘄春侯
  朱亮祖封永嘉侯傅友德封頴川侯胡均美封豫章
  侯韓政封東平侯黃彬封宜春侯曹良臣封宣寕侯
  梅思祖封汝南侯陸聚封河南侯俱授開國輔運推
  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其食祿及賜帛各有差
  並賜誥命鐵券乃詔天下曰曩者有元失馭海宇紛
  爭朕自布衣奮身行伍覩羣雄之無力遂率眾渡江
  撫太平定建業選將〓兵征討四方者幾二十年荷
  皇天宗社之眷山川百神之助諸將效謀六師用命
  遂致華夏清寕蕃夷臣伏一統之業屬予一人今者
  班師振旅定功封爵朕重念諸將士委身暴露艱苦
  之狀欽加重賞則天下鎭守之兵及京師護衛之士
  不下百萬而民之資力有限是用計倉庫之所儲度
  民力之所具均其等第尊爵〓頒金帛以勞將臣仍
  稽古制定勳爵俾其子孫世襲軍士則各賞白金十
  兩錢六千朕之此言通于天地昭布中外咸使聞知
  肅軍政第四
  洪武元年春正月上以太史令劉基奏立軍衛法迺
  自京師達于郡縣皆立軍衛大率以五千六百名爲
  一衛一千一百二十名爲一千戸所一百一十二名
  爲一百戸所每一百戸下設總旗二名小旗一十名
  管領鈐束通以指揮使等官領之大小相維以成隊
  伍撫綏操練務在得宜母敢紊亂空歇凡有事征伐
  則詔總兵官佩將印領之旣旋則上所佩印於朝廷
  軍士則各歸其衛而單身還第其權一皆出自朝廷
  而不敢有所擅調五年夏六月降律令於各衛禁止
  軍官軍人不得於私下或明白接受公侯所與信寶
  金銀叚匹衣服糧米錢物及非出征時不得於公侯
  之家門首侍立其公侯非奉特旨不得私自呼喚軍
  人役使違者公侯三犯准免死一次軍官軍人三犯
  發海南充軍

知识出处

洪武聖政記

《洪武聖政記》

出版者: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出版地:扬州

本书《洪武圣政记》由朱棣(洪武帝)的宫廷学士宋濂所写。在这段文字中,宋濂对洪武帝治国的伟大事业和政策进行了赞颂。他称赞洪武帝像汉高帝一样,以雄才大略统一天下,但《洪武圣政记》在描述洪武帝的治国策略时较为笼统,缺乏细节。洪武帝在即位后,一直努力图治,制定了许多法律制度、政治举措和军事策略,以统一和治理国家。宋濂认为,《洪武圣政记》是为了规划宏伟的治国方略,在这些方略中体现了高帝的气魄和洪武帝的英明。洪武帝顺利夺取天位后,继续努力治理国家,包括祭祀、行政、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宋濂认为这些措施具有先见之明,可以为后世规范治理国家的方式提供借鉴。因此,他希望将这些有关政务重要内容编写成书,称之为《洪武圣政记》,共分七卷。他相信,这本书可以成为后世治国的典范,体现洪武帝的智慧和英明统治。

阅读

相关人物

宋濂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