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产养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对河口水库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70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水产养殖
分类号: F326.4
页数: 9
页码: 114-122
摘要: 对河口水水面宽敞,河床比降小,在设计水位41.16米时,养鱼面积为4000亩,在水库西南方■坞高程25至51米处有一个经过清理的埭基。水库中浮游生物以硅藻、绿藻和轮虫为主;底棲动物由于水位落差大,泥沙淤积量大,故处于贫乏状态,据1982年4月采样检测。仅发现水丝蚓、吻育虫、带丝蚓三种。库内未采到水生维管束植物。水库已查明的经济鱼类有35种,隶属4目8科。其中鲤科鱼类最多,计28种,占80%。但因鱼种货源和价格等因素,有时比例失调。近年来,因水库渔政管理不力,非法捕鱼现象严重,鱼产量逐年下降。其中一组由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承担,德清县水产局和对河口水库为协作单位。6月2日起,陆续死亡,至18日450分,全部死亡,死亡原因不清。
关键词: 德清县 水产 养殖

内容

一、水库养鱼
  对河口水水面宽敞,河床比降小,在设计水位41.16米时,养鱼面积为4000亩,在水库西南方■坞高程25至51米处有一个经过清理的埭基(即捕鱼起网基地)。
  (一)水生生物特性
  据省淡水水产研究所1982至1984年1月对水库水质采样分析,PH值中性偏碱,三氮含量及生物营养元素较高,溶氧极高,硬度为0.9(德国度)左右,碱度为0.6毫克当量/升左右。
  水库中浮游生物以硅藻、绿藻和轮虫为主;底棲动物由于水位落差大,泥沙淤积量大,故处于贫乏状态,据1982年4月采样检测。仅发现水丝蚓、吻育虫、带丝蚓三种。库内未采到水生维管束植物。
  (二)鱼的种类
  水库已查明的经济鱼类有35种,隶属4目8科。其中鲤科鱼类最多,计28种,占80%。除鳙(花鲢)、鲢(白鲢)、鲭(青鱼)、鲩(草鱼)“四大家鱼”及鳊鲂类外,其余鱼类均能在水库自然繁殖。
  1982年,将鲢、鯇、鲫、长春鳊、鲴、花■、翘咀红鲌、戴氏鲌等鱼类的随机抽样,进行各龄组生长情况的实测鉴定:2龄鲢鱼可达1.81公斤、鲤1.07公斤、鲫0.32公斤、长春鳊0.48公斤、鲴0.3公斤、花■0.32公斤、翘咀红鲌0.21公斤、戴氏鲌0.34公斤,生长速度大于外荡水域。
  (三)鱼种放养
  由于水库未建鱼苗繁殖和鱼种培育设施,每年需向县内城关、二都、钟管、洛舍等水乡鱼区购进鱼种。放养规格为4.2寸以上的仔口鱼种。1985年起,每年有少量佬口鱼种放养。放养以鳙为主,鳙、鲢和吃食性鱼类的鱼种放养比例一般为6∶3∶1。但因鱼种货源和价格等因素,有时比例失调。
  1962年春,首批鱼种48.62万尾放入水库。至1988年止,共放养鱼种1152.55万尾,平均年放养量为42.69万尾,折合每亩放养鱼种106.7尾。其中鳙共放养700.82万尾,占60.8%;鲢共放养331.88万尾,占28.8%;草、青、团头鲂等吃食性鱼类共放养119.85万尾,占10.4%。
  1978年,对17年鱼种放养情况分析,因凶猛鱼类危害及偷捕、运输等原因,鱼种回捕率为13.7%。
  (四)捕捞
  水库每年冬捕1至2次。1978年后,为活跃春节市场,每年冬捕定为1次,时间一般为农历十二月初十开始赶鱼,10天后起网。捕捞3龄鱼为主,起捕规格控制在每尾1公斤以上,捕大留小。
  初期捕鱼采用丝网赶鱼、大拉网捕鱼法。但因丝网赶鱼速度慢,所需船只多,大拉网渔法劳力浪费(每次作业需化500余工日,起网之日需需100余人拉网)。为此,从1965年起,
  改丝网赶鱼法为丝网、三层刺网和机轮拖白板相结合赶鱼法,加快了赶鱼速度,减少了赶鱼船只。1984年起,用赶、拦、刺、张联合渔法取代大拉网渔法,沿用至今。此捕鱼方法,每次作业可节省劳力100余工日,捕捞水位可提高2米左右。
  除冬捕外,还采用钩、网(汕丝网)、电等方法常年捕捞鲤、鲫、等中、下层鱼类及凶猛鱼类,年平均产量为0.8万公斤左右。1979年,自行组装了交、直流两用电力捕鱼船一艘,用以清除凶猛鱼类。
  1963年开始捕捞,至1988年共产鲜鱼253.48万公斤,平斤年产量9.75万公斤,亩产24.37公斤。其中鳙148.52万公均,占58.6%;鲢93.58万公斤,占36.9%;其它吃食性鱼及野杂鱼11.38万公斤,占4.5%。最高年产量21.63万公。)斤(1970年),最低年产量3.13万公斤(1967年)。最高单类网产量13.75万公斤(1971年12月28日,水库水位33.3米历年产量不稳定。近年来,因水库渔政管理不力,非法捕鱼现象严重,鱼产量逐年下降。1988年冬捕(1989年2月1日起网)产量仅2.25万公斤。
  1963年冬,自行设计建造了泄洪洞防逃拦鱼设施,跨距110米,拦截高度12米(网顶高程52米)。经实践应用,该设施结构合理、装卸方便,防逃性能好。
  (五)引种
  1968年2月24日,从省水产试验场引进荷包鲤278.5公斤,计21055尾。放养水库4年后每条能长到1.5公斤左右。如今,水库内存养已不多,偶尔能捕见。
  1979年,向杭州市青山水库引进黄尾密鲴(刮食性鱼类)100公斤。因自繁能力强,目前已成为水库除鳙、鲢之外的优势种群。
  1988年,省人民政府给省水产局下达麦龙虾引种养殖试验课题,分两组养殖试验。其中一组由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承担,德清县水产局和对河口水库为协作单位。麦龙虾由西澳大利亚洲引进。5月初先在杭州市青山水库饲养28天后,于5月30日将体长10厘米
  的麦龙虾15只运至对河口水库。运输途中死亡1只,入池14只。6月2日起,陆续死亡,至18日450分,全部死亡,死亡原因不清。
  二、网箱养鱼
  水库网箱养鱼于1978年开始。1978年和1979年,在水库主坝附近水面进行以培育鱼种为目的生产性网箱养鱼试验,饲养后因鱼种规格达不到要求而停止。1985年春,在水库牧场附近库湾内饲养罗非鱼为主,套养鳙、鲢鱼种,恢复了网箱养鱼,4月23日,因遇大风翻箱而未成功。1986年再次试验,效果尚好。这年10月7日至9日,经省水利厅、县水利农机局、县水产局等有关人员现验收,1亩面积(7只网箱)经9个月饲养管理,生产罗非、鳊、白鲫等商品鱼2809.15公斤;鳙、鲢等鱼种20765尾,计1141.25公斤,其中鲢鱼规格5.3寸(每斤7.38尾)。网箱养鱼亩产达3950.4公斤,创同期湖州市网箱养鱼最高亩产记录,投入产出达到平衡。
  库湾网箱养鱼
  三、人工育珠
  1968年,水库开始用皱纹冠蚌插种育珠,1971年收珠1.625公斤。因水库无蚌源基地,种蚌需向德清水乡购入。
  1979年和1980年向湖南、湖北两省购入三角帆蚌14万只。
  1979年,进行三角帆蚌人工繁殖生产性试验,获得成功,当年繁殖小蚌196只。此后,每年繁殖小蚌。1982年起三角帆蚌种蚌达到自给有余。1979至1988年共人工繁殖三角帆蚌62.3万只,最多年为43.4万只(1982年)。支援省内外兄弟单位各种规格三角帆蚌50多万只。从此,水库结束了河蚌育珠蚌源依靠外援的状况,已形成了人工育珠系列化的生产体系。
  1982年,“人工繁殖三角帆蚌”获县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2年以前,珍珠蚌均吊养于水库主坝附近水面上,因水质清瘦,珍珠质量差。此后起将珍珠蚌移入泄洪渠畔12亩内塘进行吊养管理,並通过施肥等措施改善水质。1985年开始在池塘内套养草、鳊鱼,使珍珠质量提高较快,起到了强化培育的目的。1988年115只蚌产珍珠0.5公斤,创水库历史最好记录,比高产的1987年(151只)提高了31.1%。
  水库育珠场因具有与外界水体隔绝的水域条件,没有发生过严重的蚌病。
  1971至1988年共产珠262.691公斤,平均年产珠14.69公斤,最多年产珠47.58公斤(1985年)。18年育珠总产值42.44万元,盈利25.95万元;最高年产值10.34万元,盈利
  8.98万元(1985年)。
  1985年自行加工珍珠项链37串,提高了珍珠价值。
  四、渔政管理
  1968年以前,水库未设渔政机构,由渔工兼管。是年,在筏头六洞桥堍建造72平方米管理房一所,由渔工值班巡库。
  1977年,在筏头、对河口两公社的积极配合下,水库折价收购了筏头公社筏头、东方红大队和对河口公社对河口、红卫大队113家农户油丝网188张,付款1641.74元,从而使库内非法捕鱼现象大为减少。1978年经与筏头、对河口两公社协商决定,由库区8个大队(筏头公社的筏头、烂树坑、光明、四联,对河口公社的对河口、东风、西岑、银子山)派员组成库群联防委员,负责水库渔政管理工作。1982年6月4日撤销。同时,经县农委批准,水库管理局与筏头、对河口两公社联合成立德清县对河口水库渔业生产联养管理委员会,由宋鸿钦(对河口水库工程管理局)兼任主任,沈宝泉(筏头公社)、蔡美法(对河口公社)兼任副主任,委员4人。由库区8个大队派出12人专业负责水库渔政管理,並在库区设置六洞桥、花果山、水库牧场、枫树庙、等箕坞、长仁坞6处管理点。经济报酬按全年渔业收入金额二八分成,即20%归筏头、对河口两个公社及库区大队所有,80%归水库管理局。如年产量不到7.5万公斤,则仍按7.5万公斤金额计算二八分成;如年产量超过10万公斤,则超出10万公斤的产值按四六分成。1985年,因水库试行联产承包责任制,4月16日县人民政府下文撤销对河口水库渔业生产联养管理委员会。此后,水库渔政工作由渔工与水库民警进行。其后,非法捕鱼屡禁不止,日平均被捕鲜鱼达数百斤之多。

知识出处

对河口水库志

《对河口水库志》

出版者:学林出版社

《对河口水库志》是一部记述对河口水库建设和管理的工程专志。时限上起建库之发端,下迄1988年。这本志书搜集了水库建设和管理的宝贵资料,记载了党和人民的丰功伟绩,它可供治水理政者借鉴。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