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劳动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对河口水库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62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劳动管理
分类号: TV632.55
页数: 4
页码: 58-61
摘要: 水库工程属自营基建工程,成立工程指挥部,下设职能科室和民工大队。
关键词: 德清县 劳动 管理

内容

水库工程属自营基建工程,成立工程指挥部,下设职能科室和民工大队。
  1958年4至6月,为工程全面施工准备阶段,民工由200人逐渐增加到700人左右。民工组织以公社、大队、生产队(前期称乡、社、组)为单位成立大队、中队、小队。中队为基层组织,负责评工记分,安排生活。7月起,民工增多。同年10月2日,工地实行军事化编制,指挥部整编成一个工兵团,工地常住民工3500人左右,编成7个营。1959年7月以后,施工进入高潮、民工也随之增加到7500人左右,最多时超过8000人(1960年3月),扩建为13个营,各营部配备了至4名正副营长和教导员。工地根据施工地点划分4个战区(即工区),分区分线投入施工。1961年4月,大部分民工回农村,于是撤销民工团,恢复指挥部,整个工地劳力分成6个施工专业队,直至竣工。
  施工初期,县委为加强党在工地的领导,派刘士文、朱林先等到水库工地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並开展以反对自由主义为中心的整风教育,制订了必要的规章制度,强调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是水库建设的主要主柱,从此,施工纳入了正轨。
  1958年冬,因大办钢铁以及东苕溪导流工程的相继开工,水库工地民工不断减少,而运土却是人扛肩挑,运距又在1公里以外,人均 日上坝土方仅0.4立方米,进度不快,民工情绪低落,擅离工地者逐日增多,工程随时有下马的可能。在这严峻的时刻,工程指挥部在教育大家克服眼前困难,树立安家落户思想的同时,果断地改变了施工安排,从而调动了劳动积极性,稳住了民工队伍,加快了工程进度。1959年下半年,民工增至7000余人。在这施工高潮之际,民工因往返回家取粮而浪费了劳力。针对这一实际问题,工程指挥部向县委建议:把民工的口粮关系暂迁到工地供应。县委当即指示粮食部门把民工口粮指标从生产队转至工地设点供应。从而,民工出勤率直线上升。指挥部因势利导,展开劳动竞赛,学先进、树标兵;並按 4个战区制作了红、绿、黄、白4面大旗,每天进行夺红旗竞赛;召开立功誓师大会,建立功劳簿,将劳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模范人物,通过各种会议、广播、黑板报、宣传队等多种形式给予表扬,并辅以毛巾、汗衫、球鞋等物质奖励,从而工地上出现了队队争红旗、人人争先进夺高效的热潮,先进模范事迹不断涌现。有在零下10 ℃的严寒季节里挥汗大干的新市营黄继光青年突击队,经常保持高工效的上柏营小英雄飞车队;任劳任怨,埋头实干的炮兵倪五八;以库为家、坚持工地劳动两年多的干山营女民工王桂凤;用自己身体挡住竹轨滑道下滑的两框土,掩护两民工脱险的21岁女民工张彩凤等。在各种先进人物的带动下,工效陆续提高,工地面貌日新月异。然而,浮夸风波及了工地,远离实际所追求的高工效,使民工情绪低落。对此,指挥部及时予以纠正,使民工劳动热情再度回升。1961年春,在工地大好形势面前,干部中又萌现骄傲自满的思想,出现了工作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贯彻不力的被动局面,导致5月份工地仅完成计划任务的58%。对此,指挥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党员骨干为中坚,采取边施工边开展整风的办法,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共收到改进工作意见和建议,1092条,从而转变了干部作风,改善了干群关系,施工进度得以回升,7月份完成任务达计划的124.3%。1962年春节前后,工地职工不安心工作,要求回家生产,节后迟不上班,有的用公家双轮车私自外出搞运输,劳力极度分散。为扭转这种状况,指挥部在职工中开展了回忆对比,忆苦思甜教育,进行了要以国家利益和长远利益为重的政治思想工作;同时对家住农村的职工实际困难,通过当地公社予以帮助解决,从而稳定了职工思想情绪。在此基础上,指挥部组织工地所有劳力,成立3个浇捣组,于1963年3月,赶在汛前完成了泄洪洞混凝土浇筑任务。

知识出处

对河口水库志

《对河口水库志》

出版者:学林出版社

《对河口水库志》是一部记述对河口水库建设和管理的工程专志。时限上起建库之发端,下迄1988年。这本志书搜集了水库建设和管理的宝贵资料,记载了党和人民的丰功伟绩,它可供治水理政者借鉴。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