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高峰(附毛泽东诗亭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951
颗粒名称: 北高峰(附毛泽东诗亭联)
分类号: I207.6;K928.3
页数: 3
页码: 136-138
摘要: 何以为宝,唯善以为宝,则财恒足矣;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又从尔招之。茀禄尔康,福泽共西湖月满;关于双峰,据说还有个使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眷恋致病的故事:白太傅离开杭州之后,因为时刻怀念西湖,竟生起“相思病”来。特别是因双峰峙立湖上,巍然突兀,比作令杭州人骄傲的岳飞和于谦两位民族英雄很是贴切。有首西湖竹枝词颂称:“山川不改仗英雄,浩气能排岱麓松。岳少保和于少保,北高峰对南高峰。”盛德在金,与南北高峰参天并峙。
关键词: 西湖楹联 西山线 北高峰

内容

何以为宝,唯善以为宝,则财恒足矣;
  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又从尔招之。(董其昌撰题 徐邦达重书)
  茀禄尔康,福泽共西湖月满;
  正直是与,财源如浙潮东来。(俞樾)
  北高峰在灵隐寺之北,海拔355米,在西湖群山中实在称不上高,但是因山顶建有石塔,连同在山顶也建有宝塔的南高峰(高257米),从湖上遥遥望去,犹如两支利剑直插云端,其间层峦叠嶂、秀出群山,所以“双峰插云”从南宋始,就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一。
  关于双峰,据说还有个使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眷恋致病的故事:白太傅离开杭州之后,因为时刻怀念西湖,竟生起“相思病”来。他对友人说:“一片温来一片柔,时时常挂在心头;痛思舍去总难舍,若欲丢开不忍丢。恋恋依依唯自系,甜甜美美实他留;诸君能问我心病,却是相思不是愁。”有人问他究竟“相思”什么?白太守说:“乃是南北两峰,西湖一水也。”这则故事是否真有暂且不说,不过确有许多文人骚客,为南北高峰美景所倾倒。如“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春来愁煞侬”;“南北高峰巧邂人,旋生云雾半腰横”,以及“高峰千仞玉嶙峋,石蹬跻攀翠霭分。一路松声长带雨,半空岚气总成云”等一系列诗篇,都是赞颂两峰在晴雨明晦间奇异多变的云景。特别是因双峰峙立湖上,巍然突兀,比作令杭州人骄傲的岳飞和于谦两位民族英雄很是贴切。有首西湖竹枝词颂称:“山川不改仗英雄,浩气能排岱麓松。岳少保和于少保,北高峰对南高峰。”
  南北双峰景色之美在于云雾。每当缕缕晨雾从山下冉冉升起,从湖上遥望,朦胧的两峰恰似一对面蒙轻纱的少女,娇怯含羞、影影绰绰,显露着隐约飘逸之美。峰巅的两座石塔,更似利剑般地直刺云端,刹是锋利。尤其是夏季大雨过后,山间云雾蒸腾,“云浓似山、山淡似云”,“絮掩峰顶、茫茫一片”,这时双峰又酷似烟雾浩渺大海中的两座仙岛,若浮若隐,而整个西湖则恰似一巨幅水墨山水画。因此,有人在游记中写着:“峰耶曰是云,云耶曰是山;山为湖云混,雨后无真山。”说明南北高峰的美,就美在使人“云山难分”,这种景观在其他地方虽也有,但在西湖却别有一格。民国初以前欣赏“双峰插云”最佳处是在洪春桥附近,解放后加强山林绿化,遍地植树,现在观双峰景色最好的地方,应是湖上和苏堤望山桥畔。(参见“南高峰”条)旧时有联:
  钟磬声从地底闻,江湖俯看怀中泻。(邓林)
  锡命在西方,斯民庇纶音乐利;
  声灵邻北极,神圣握天下财源。
  善人是富,随东西两浙流水俱长;
  盛德在金,与南北高峰参天并峙。
  峙北高峰,灵隐寺巅尊帝释;
  主西藏府,销金锅内妙权衡。(以上姚承熙)
  江气白分海气合,吴山青尽越山来。(张公亮)
  原先,攀登北高峰是从灵隐寺后循韬光径上山:两边青峦重迭,堆黛铺锦,满目杂花乱陈,耳际山岚水音,令人陶醉而忘却疲劳。现在山顶筑有浙江电视台发射塔,建于宋代的华光庙也重新修建,而且从山顶至白乐桥毛源洼,架有现代化的索道,使游人登高览胜更是方便了。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来杭,多次登北高峰借以凌空眺望江湖河海及杭州城景,尔后都分别赋诗述怀。毛泽东于1955年4月9日登山后所撰《五律·看山》,全文为: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一片飘落下,欢迎有晚莺。
  现在,北高峰上立有毛泽东手书碑及纪念亭。亭柱有联:
  战乾坤,睿智奇谋驱长夜;
  揽古今,雄才大胆辟新天。(朱关田)
  巨人三凌顶,诗赋天堂美景;
  神州万载春,辞凝华夏真情。(郭仲选)
  朱德元帅于1961年1月27日所撰《登西湖北高峰》诗的全文是:
  登上北高峰,海拔三百三。缓行一时半,二次到顶巅。
  西面看天竺,北望有莫干。南对南高峰,东看大平原。
  西湖在眼底,灵隐在膝前。吴山与玉顶,四面山相连。
  钱塘到龙井,公路一小圈。十年植花木,盛装此湖山。
  十年修公路,大圈套小圈。十年勤培养,天堂逊人间。

知识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西湖楹聯與景典》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本书由“西湖楹联”和“西湖景典”两部分组成,辑录湖上共计287处景点的掌故简介及古今楹联近2800余副、匾额(题字)约1200幅(处),其中包括了孤山线、北山线、西山线、南山线、湖滨线、凤凰山及之江路、吴山等。

阅读

相关作品

北高峰联之一
相关作品
北高峰联之二
相关作品
北高峰联之三
相关作品
北高峰联之四
相关作品
北高峰联之五
相关作品
北高峰联之六
相关作品
北高峰联之七
相关作品
北高峰联之八
相关作品
北高峰联之九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