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947
颗粒名称: 冷泉亭
分类号: I207.6;K928.71
页数: 3
页码: 131-133
摘要: 冷泉亭 此亭始建于唐,白居易为之作《冷泉亭记》。亭址在水中央,后毁于山洪,明万历年间移亭于岸上。陈进跋,郭化若书。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峰既能飞,去来何碍;泉宜可饮,冷暖自知。至于泉水以冷命名,系出于其上据传有处“暖泉”,但志籍中均只见其名,却不见其在。圆机夙共溪相答,妙语人同石共谈。
关键词: 西湖楹联 冷泉亭 西山线

内容

冷泉亭 此亭始建于唐,白居易为之作《冷泉亭记》。亭址在水中央,后毁于山洪,明万历年间移亭于岸上。陈进跋,郭化若书。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欧阳中石书 王维诗句)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董其昌撰题 许麟庐重书)
  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石冶棠引俞樾句 题李铎重书)
  半空虚阁有云住,六月深松无暑来。(古联 王伯安重书)
  峰既能飞,去来何碍;泉宜可饮,冷暖自知。(王翼奇)
  峰欲飞来无净土,泉甘耐冷有名山。(黄文中)
  冷泉亭在灵隐寺天王殿前。初建于唐,白居易守杭时曾作《冷泉亭记》。至于泉水以冷命名,系出于其上据传有处“暖泉”,但志籍中均只见其名,却不见其在。按《西湖志》:“亭原在水中。冷泉先可通船,明万历间由郡守将亭移置岸上。”相传亭额原先仅为“冷泉”二字,为白居易所书,苏东坡守杭时再续以“亭”字,惜早已亡失。明代董其昌重书亭额,一直传至战后又不知所往。解放后,冷泉被泥沙淤塞,现在的眼是1953年清理灵隐涧时,重新挖掘出来的。旧时有联:
  圆机夙共溪相答,妙语人同石共谈。(雍正)
  山峰岂有飞来悔,泉水偏从冷后流。(赵铁山)
  常恐峰来更欲去,不愁泉冷热无时。(黄霖)
  泉在山中,自是清流甘冷落;峰高世外,孰从飞去悟来因。
  世出世清一泉水,住无住心半峰云。(以上升泰)
  南高峰、北高峰,世事尽倘来,莫问峰来何处;
  在山泉、出山泉,人心先耐冷,才知泉冷几时。(杨叔怿)
  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
  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左宗棠)
  泉水澹无心,冷暖惟主人翁自觉;
  峰峦青未了,去来非佛弟子能言。(金安清)
  洗热肠,泉是冷好;卫净土,峰特飞来。(范抡选)
  丘壑定禅心,泉水出山犹自冷;
  烟云空变幻,峰峦何处更堪飞。(郭昆焘)
  洗热肠,泉是冷;护净土,峰飞来。(祝庆年)
  胜景重新,门前峰列如屏,未必飞来飞不去;
  佳游若昔,亭畔水清可掬,漫论泉冷与泉温。(瞿传尊)
  未出山时,一寒至此;飞来峰下,有亭翼然。(李淡愚)
  有本者如是,知几其神乎?(吴芝瑛)
  近年来,有人在“长桥不长、断桥不断、孤山不孤”的俗谚中,加进了“两高不高、冷泉不冷”,称之“西湖五怪”(按杭谚还有短桥不短、新桥不新、三潭不潭、曲院无曲和柳浪闻莺不见莺等共所谓“西湖十怪”)。其中的长桥不长是短的,断桥不断是完整的,孤山不孤是山体与栖霞岭在里西湖底部是相连接的,而“冷泉不冷”却真的是冷的。虽然在南宋的《武林旧事》中,说其上有醴泉、温泉,但近千年来,谁也没发现过。而且从唐朝王维、白居易以来的名家所咏,恰恰是赞泉冷而不在于“热”,如“古木三秋猿已去,寒泉六月雪横飞”;“泉声咽石奔难住,岚气侵衣湿不飞”等等。
  但是“冷泉不冷”的说法,却是从哲学推理的角度对社会现象所作的思悟。明代诗人林丹山写道:“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好一个“冷暖年来只自知”,诗人怀疑泉水出山是否真“冷”,为什么流到载歌载舞的“销金锅”(西湖别称)
  热浪里,竟一丝“冷”意也没有了?杨万里也说道:“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这四句诗是嘲讽冷泉在山似壑雷鸣,流到西湖就悄不作声,对照有些荣禄高位人士,在讲台上高谈阔论清正廉明,而私下贪墨恋贿、奸佞淫秽的卑鄙行为,冷泉正是绝好的讽刺。所以,清代杭州诗人厉鹗游灵隐后,在诗中有“听泉今见解人稀”和金安清联文中“泉水澹无心,冷暖惟主人翁自觉”的话,都是要后人品解“冷”字滋味,从壑雷声中悟出人生哲理来。
  有个神话故事倒是蛮有意思的:宋代,灵隐寺内有个爱吃狗肉的和尚,名叫济颠,常在寺前山后的水涧里摸螺蛳来下酒。有一天,当螺蛳烹煮半熟时,被一多嘴的小和尚向方丈告发了,济颠急忙将螺蛳扔在寺前的冷泉里。不料,这些已剪了尾巴又烧得半熟的螺蛳丝竟活了下来,照样在水中产子生孙。从此,冷泉中的无尾螺蛳就成为西湖飞来峰的一绝。其实,螺蛳受溪水冲击而断尾的现象十分普遍,不过在灵隐寺前讲这则有趣的神话故事,又给冷泉增添了神秘色彩。

知识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西湖楹聯與景典》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本书由“西湖楹联”和“西湖景典”两部分组成,辑录湖上共计287处景点的掌故简介及古今楹联近2800余副、匾额(题字)约1200幅(处),其中包括了孤山线、北山线、西山线、南山线、湖滨线、凤凰山及之江路、吴山等。

阅读

相关作品

冷泉亭联之一
相关作品
冷泉亭联之二
相关作品
冷泉亭联之三
相关作品
冷泉亭联之四
相关作品
冷泉亭联之五
相关作品
冷泉亭联之六
相关作品
冷泉亭联之七
相关作品
冷泉亭联之八
相关作品
冷泉亭联之九
相关作品
冷泉亭联之十
相关作品
冷泉亭联之十一
相关作品
冷泉亭联之十二
相关作品
冷泉亭联之十三
相关作品
冷泉亭联之十四
相关作品
冷泉亭联之十五
相关作品
冷泉亭联之十六
相关作品
冷泉亭联之十七
相关作品
冷泉亭联之十八
相关作品
冷泉亭联之十九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