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研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632
颗粒名称: 一、教研组织
分类号: G40-03
页数: 2
页码: 408-409
摘要: 1988年,县教研室设在乾元镇县教师进修学校内,中小学教研员共15人,分小学、中学两个组。小学组语文教研员2人,数学教研员2人,幼儿教育教研员1人;中学组分学科设专职教研员,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体育各科共有10名教研员。教研室主任负责全面工作,中学组设副主任1人,小学组设副主任1人。教研大组指导各校教研组的教研工作,协助教研室组织全县性的学科教研活动。东片为8个乡镇的中小学,由德清三中、新市小学为召集单位;中片为10个乡镇的中小学,由德清一中、清溪小学为召集单位;西片为8个乡镇的中小学,由德清二中、武康小学为召集单位。根据学科教研大组每两年换届的制度,调整县教研大组成员。
关键词: 德清县 教学研究 教研组织

内容

1988年,县教研室设在乾元镇县教师进修学校内,中小学教研员共15人,分小学、中学两个组。小学组语文教研员2人,数学教研员2人,幼儿教育教研员1人;中学组分学科设专职教研员,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体育各科共有10名教研员(音乐、美术是兼职)。教研室主任负责全面工作,中学组设副主任1人,小学组设副主任1人。
  为了系统地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全县中小学分学科建立了县级教研大组,各大组人员一般为8—12人,由全县学科骨干教师组成。教研大组指导各校教研组的教研工作,协助教研室组织全县性的学科教研活动。
  1989年10月,县教研室并入县教师进修学校,称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部,仍保留县教委教研室牌子,其行政和业务职能不变,中小学教研员的工作职责不变。
  1990年,为了便于教研活动,交流教研信息,进一步健全了县、片、校三级教研网,按行政区域划分为东、中、西三个片。东片为8个乡镇的中小学,由德清三中、新市小学为召集单位;中片为10个乡镇的中小学,由德清一中、清溪小学为召集单位;西片为8个乡镇的中小学,由德清二中、武康小学为召集单位。每片教研组负责人由县教研室确定。
  德清县人民政府搬迁至武康镇后,1997年7月,县教研室搬迁到武康镇兴康北路县广播电视大学内。县教研室与县教师进修学校分设,县教研室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教研员人数基本不变。
  2003年,县教研室搬迁到新建的电大综合楼四楼,教研员人数稍有增加,小学教研员7人(包括幼教教研员1人),中学教研员10人,职教类的教研员1人。继续保持片教研大组的形式。东片为新市、钟管、禹越3个乡镇的学校,以新市镇中、新市小学为召集单位;中片为乾元、雷甸、三合、洛舍、新安5个乡镇的学校,以德清四中、清溪小学为召集单位;西片为武康、莫干山、筏头3个乡镇的学校,以德清二中、逸夫小学为召集单位。
  2005年,小学设思品、语文、数学、科学常识、英语、音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9个教研大组,初中设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政治、历史与社会、体育、音美、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10个教研大组,高中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10个教研大组,幼儿园设健康、社会、科学教研大组和语言、艺术、游戏教研大组,职成教设语文、数学、英语、加工制造、旅游、信息技术、综合7个教研大组。根据学科教研大组每两年换届的制度,调整县教研大组成员。

知识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德清县教育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德清县教育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其中包括 古代教育、民国时期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人物等四篇。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