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职工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61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职工教育
分类号: G726
页数: 4
页码: 377-380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后期,德清县职工教育主要内容是技术(业务)培训,负责培训的单位是县级各主管部门、各系统大中型企业。培训形式以分散为主,培训单位根据本系统、本单位的实际需要,建立培训机构,开展对职工的培训教育。职工的考核主要是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试;考核合格的,由所在单位发给省、市劳动部门统一印制的技术合格证书。1987年,省计划经济委员会、省劳动人事厅、省总工会、省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联合转发了国家经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企业班组长培训工作的意见》,县总工会组织全县规模较大的企业对现任班、组长进行有关政治理论知识、民主管理知识、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等方面培训,参加入数120多名。
关键词: 德清县 职工教育

内容

20世纪80年代后期,德清县职工教育主要内容是技术(业务)培训,负责培训的单位是县级各主管部门、各系统大中型企业。培训形式以分散为主,培训单位根据本系统、本单位的实际需要,建立培训机构,开展对职工的培训教育。职工的考核主要是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试;考核合格的,由所在单位发给省、市劳动部门统一印制的技术合格证书。1987年,省计划经济委员会、省劳动人事厅、省总工会、省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联合转发了国家经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企业班组长培训工作的意见》,县总工会组织全县规模较大的企业对现任班、组长进行有关政治理论知识、民主管理知识、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等方面培训,参加入数120多名。
  1990年,在各系统组织对本单位职工培训的同时,县技工学校、县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积极组织职工培训,举办了企业班、组长培训班3期,参加培训的有276人次,全面质量管理班6期,参加培训的有173人次。专业培训有服装缝纫、摄影、剪纸、食用菌栽培、植树等。面向在职干部自学进修的大专班有财税、工业企业两个班78人,中专程度财会两个班67人,专业培训人数800多人。根据本县畜牧兽医人才的严重缺乏现状,县农业局会同嘉兴农校在县技校招收兽医脱产中专班,有40人参加学习。县技校组织了全县机械类高级工的培训,有127人参加。
  1991—1992年,大中型企业以自主培训的形式开展职业教育。德清县总工会职工学校开办了在职职工业余高中(文科班、数学班),学员76名;县顺丰丝厂高中文科班,从青年女工中开办招收学员36名。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统一考试、统一批卷,成绩合格者,县教委颁发高中毕业证书。新市酿酒总厂建立了职工业余学校,举办了质量管理、计量、酒精工艺、啤酒工艺、电工等8个专业的培训班,560多人参加,使全厂每位职工都受到专业技能培训。
  县职业高中、县技工学校面向社会、企业,加强了各类技术培训,开设了电子电工、烹饪、缝纫、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等专业,共52期,3400多人次接受培训。
  1993—1994年,由于求职机会日益多样化,待业青年和在职青工迫切需要掌握多种技能。县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采取长、短班结合,以短班为主的灵活办班方式,在办好大、中专班的基础上,开办短期职业技术班,如机械制图、实用英语、电工、电脑等。特别是电脑班,县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已培训了190人,武康、新市、士林成校培训了120人,全县城乡掀起了学习电脑热。在职进修的成人中专生679人,电视中专8个班388人,有企管、营销、财会、幼师、英语等专业。高林乡成校对34名企业厂长、车间主任进行培训。全县各成校培训职工12360人次。三年来,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全县有5万多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转到工业战线,为帮助这些离土农民提高企业管理和生产技术水平,德清县乡镇企业培训中心开设企业管理、计量、供销、行业分析等十多个专业,并对乡镇工办主任、企业厂长和财务、供销、保管等人员分层进行培训,培训期少则1个月,长则3年,共办培训班105期,受训3500人次。各乡镇骨干企业都建立了培训中心或培训点,组织广大职工业余学习,使12400多人受培训,培训率达24.8%。此外,通过选送进修、函授学习等途径培养出一批机械、化工、建筑设计、轻纺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的巩固、发展增添了技术骨干力量。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如洛舍酒厂厂长三次参加县培训中心学习,把学到的企业管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使企业跨入省级先进行列。钟管第二生化厂的产品碱性蛋白酶列入省“星火计划”,但一度因管理薄弱、技术落后而造成亏损,钟管成教中心聘请高级技术人员对该厂135名操作工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操作技术得到了提高,产品质量好转,很快扭亏为盈,1993年净利达到350万元,成为县骨干企业。1994年全县成人业余中专有21班,计865人。
  1995年,县、乡镇均健全成人教育管理机构,县建有成人教育中心,各乡镇建立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培训,同时举办了在职业余学历提高班。武康、钟管已拥有一定规模的电脑培训班,同时引进了大学生担任教师。全县多层次举办培训班,据不完全统计,举办各类培训134期,受训人1.2万人次。德清电视中专分校、县成教中心、下舍镇成校、士林镇成校、新市镇成校、钟管镇成校分别开设了乡镇企业管理、财务会计、对外贸易等7个专业。职工中专业余班共招收8个班,有400名学员。
  1996年为了贯彻《职业教育法》,加强对德清县职业教育的管理,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我县职业教育工作职责的通知》,县教委负责全县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成立了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并在县教委设立了县职业教育办公室。全县职工培训主要集中在化工、丝绸行业,全年培训职工2739人次。同时,开展对全县职工教育的摸底和调查。全县有职工培训机构3所:县总工会职工业余学校、县卫生进修学校、县农机化技培训中心。县政府提出了加强职工教育,必须发展部门和企业为主的职工业余学校,较快地提高职工素质。
  1997年,县政府职业教育办公室重点健全大系统的职工教育管理机构和企业职工学校,并督促职业教育机构制订、落实本系统职工培训计划,广泛开展职业教育法规知识宣传活动,在全县掀起了职工教育新高潮。县职教办先后在25个县级大系统建立了职工教育管理机构,落实了负责职工教育工作管理的科(股),配备了专(兼)职人员,形成了全县职工教育工作网络。积极创建基层职业教育培训阵地,批准成立了德清县东立公司职工业余学校和高林啤酒厂职工文化技术学校,填补了原来无基层职工培训学校的空自。全县有2000多名职工参加全县职业教育知识竞赛活动。在《职业教育条例》颁布一周年之际,通过书面答卷和电视现场竞赛,向全社会广泛宣传《职业教育法》和《浙江省职工教育条例》。县职业教育办公室编印了《德清职教简报》四期。
  1998年,加强了优强企业职工学校的创建工作,建立了2个职工教育管理机构,坚持职工教育工作“立足于基层,服务于企业”的原则,批准成立了新市丝厂职工业余学校和湖州韶洋企业(集团)公司职工业余技术学校,使职工教育基地不断扩大。县职业教育办公室对各职工教育管理机构训计划落实进行督促和指导,全年培训职工11982人次。
  1999年,全县33个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二下9632人次参加了各类学习培训,培训包括资格培训、技术等级培训、适应性培训、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新成立了全县第五所优强企业职工业余学校——蚕宝集团职工业余学校。县制定了《德清县职工教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定暂行办法》,建立了激励机制。德清第二人民医院、高林啤酒厂、新市丝厂被评为湖州州市职工教育先进单位,县供电局周尉、人事局李育被评为湖市职工教育先进个人。
  2000年,开展了多形式、多规格、多层次的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下岗冉就业人员等职工教育培训。全县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全员培训率达35.1%。建立了第六所职工业余学校——浙北制药厂职工业余学校。召开了全县职工教育座谈会。部分职工教育机构管理人员参加加了全国职工教育研修班学习。
  2001年,积极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围绕争创工业强县、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战略任务,召开了全县职工教育工作会议。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全员培训率达59.9%,比2000年提高24.8%。新建浙江五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县卫生局等五个部门及浙江五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宋云昌等6位职工教育的代表,分别荣获县人民教育基金会授予的荣誉奖和基金奖。
  2002年,职工教育注重基地建设,建立了德清县第八所优强企业职工培训中心——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职工培训中心。并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下岗冉就业人员等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全县培训职工31830人次。
  2003年,县教育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部分成校进行了实地考察,确定了县职业中专、成教中心、综合高中、湖州技校、武康成校、城关成校和新市成校7所学校为县冉就业培训教育机构,设置烹饪、电子电工、服装、特种养殖等近20个特色专业。举办了武康镇、城关镇、新市镇和干山镇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班,182名学员参加了为期7天的初级班培训,经考核取得有关证书,为重新上岗打下基础。建立了第九所企业职工培训中心——浙江三狮集团枫洋建材有限公司职工学校。全县职工培训率达40.88%。
  2004年,全县职工教育开展各级各类培训85076人次,其中大专以上学历教育1065人次,“双证制”学历教育326人次,“绿色证书”培训1316人次,农函大学习2420人次,实用技术培训6349人次,职业提升能力培训5707人次,转移劳动力培训7258人次,预备劳动力技能培训1522人次,职业培训846人次。
  2005年,职业提升能力培训7330人次,转移劳动力培训8077人次,预备劳动力培训1032人次。各成校还积极开展其他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双证制”及大专以上业余学历教育1332人次,绿色证书培训1440人次,社会文化各类培训34963人次,全年培训达78307人次。

知识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德清县教育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德清县教育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其中包括 古代教育、民国时期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人物等四篇。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